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尺是中国传统测量长度单位的工具,也是一个长度单位,约起源于中国殷代,是世界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长度工具和长度制度。我们生活中建屋量地,造物制衣,都离不开他。历朝历代对长度的制度不一,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尺制,我们按照古籍营造器物时,一定要参照时代尺制,特别是我们用的一些法器制作,多是用周尺制。

中国古尺和尺长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称为咫。也有一说是以一百粒棃米排成一行的长度作为的尺度。

其余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寻,常,仞,分,厘,毫,秒,忽,微。

按照行业区分又各有不同,比如裁缝用三元尺,箍桶业用鲁班尺,营造业用营造尺和鲁班尺等等长度各不相同。

除了官制尺制,还有工部尺,木工尺,鸳鸯尺,鲁班尺,玄女尺,紫白尺,阴阳尺,丁兰尺,律尺 等等

中国古尺和尺长

重:80克,用途:测量长度,所处时期:东汉,出土时间:1980年,出土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雷家嘴2号墓

此尺出自东汉砖室墓中,保存完整,仪饰清晰,长23.2厘米,与汉代尺度相符。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度制特别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中国古尺和尺长

吉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东汉时期的尺子,其材质为铜质,铜色呈紫色,表面略有锈蚀,征集入藏时便已残断(见图1、图2)。现全长20.5厘米,宽2.5厘米,重为33.6克。尺身刻有分寸刻度,每分的刻度为5毫米,每寸的刻度为2.2厘米(见图3—图5)。铜尺上的铭文为“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公尺”,共计14字,字体为小篆(见图6、图7)。

中国古尺和尺长

晋代 象 牙 尺

长度 (注:30公厘折合1英尺)

时代每尺折合公厘(cm)备注

商16殷墟出土骨尺(台湾故宫博物院藏)(16.93)

殷墟出土牙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5.78)

战国及秦23.2洛阳金村出土铜尺(23.1)

据商鞅方升推算(上海博物馆馆刊第1期151-152页)

西汉23.2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王妻窦绾出土错金铁尺(23.2)

1957年甘肃酒泉汉墓出土铜尺(23.1)

新莽23.1据新莽嘉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推算

东汉23.41956长沙雷家嘴东汉墓出土铜尺(23.39)

东汉晚期23.61959年掖县东汉晚期墓出土铜尺(23.6)

1954年合肥东汉晚期墓出土铜尺(23.75)

魏(三国)24.21972年甘肃嘉峪关三国魏墓出土骨尺二件(23.8)

魏正始五年东莞官弩机望山尺二寸(24.26)

魏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分五厘」(24.18)

西晋24.21965年北京八宝山西晋王凌妻华芳墓出土骨尺(24.2)

1956年河南洛阳旧唐屯村西晋墓出土骨尺(24.3)

东晋24.5《隋书‧律历志》:「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厘」(24.48)

刘宋24.6据《隋书‧律历志》

南朝梁24.7据《隋书‧律历志》

前赵24.2据《隋书‧律历志》

北魏28据《隋书‧律历志》

东魏北齐30.2据《隋书‧律历志》

北周29.6据《隋书‧律历志》

隋29.6据《隋书‧律历志》

唐30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长度从29.4到31.7厘米,平均29.75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滩78号唐墓出土尺(30.09)

宋31.21921年巨鹿故城出土北宋木矩尺(30.91)

1964年南京孝陵卫宋墓出土木尺(31.4)

(1)营造尺31.81956年山东梁山洪武年间沉船中出土骨尺(31.8)

嘉靖牙尺(32)

(2)量地尺32.7明朱载靖《律学新说》所绘宝源局量地铜尺

(3)裁衣尺341965年上海上塘湾明墓出土木尺(34.5)

(1)营造尺32康熙牙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32)

(2)量地尺34.5康熙户部尺(34.86)

(3)裁衣尺35.5清牙尺(3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