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从一个罕见的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想到的

自从伦敦拍卖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来,景德镇就在不断忙乎生产现代元青花,五彩和釉里红。十多年了,也不知生产了多少万件,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一件卖的不亦乐乎,多少人上了当,有的人甚至倾家荡产,被仿品害苦了。骗子们固然可恶,但是,平心说自己,元青花本来就少,满大街的元青花怎么就不警惕呢?民间有没有元青花?当然有!但是数量确实不多,尤其是精品是罕见的。倒不见得像有些人说全世界只有三四百件,那只是个人坐在家里闭着眼睛瞎说罢了。常在民间藏界走动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新发现和新出土的元青花是有一些,有的因为国内不敢认而流到国外,多数还是被国内藏家悄悄收起来了,大件精品数量不多,但是可能比博物馆里那三百件也不见得少,至于小盘小碗小瓶瓶罐罐那上千件都不止。这些现在都是大家心知肚明得了。目前我们说元青花只是元代彩瓷的代名词,元代釉里红和元代五彩比元代青花还要稀少。当然说的是真品,至于仿品满大街都有,不足为奇。不仅现代有仿,明清历代都有仿。不是有一种说法明不仿元清不仿元吗?纯粹扯皮,明代清代工匠继承他们前辈先人的工艺传承很正常的嘛,又碍着明清仿不仿元什么事?所谓明不仿元清不仿元都是一些人坐在屋里主观想象出来的,人家工匠们学习传承前辈祖先的工艺传承,碍不着改朝换代的什么事,明清历代都有仿前代,那是工匠们学习和传承前辈工艺,一点都不奇怪。所谓除了真的就是新的,把历代老仿品都抹煞掉,那是不正视历史事实。人们自己不会看明清仿品,就不承认有明清仿品,岂不是自欺欺人。再说釉里红,有人说元代釉里红烧不好,都是灰黑色的,不好看。不好看明代工匠为什么还要继承这种工艺?肯定是元代曾经烧出了很艳丽漂亮的釉里红,令人欣赏向往,所以后代工匠才会学习继承这种工艺。朋友拿来检测的这个釉里红凤纹扁壶就是个例子。这个扁壶一看就和那些仿品不一样,器型端庄,浑身没有一点做旧痕迹,釉里红发色艳丽,深沉还又有晕散,凤流口精致,凤纹画工精美,釉面肥润,宝光内敛,底足外显一圈窑红,足底平切,麻仓土胎质坚实,土沁色自然,懂行的一看就知是元明时期的老东西。经福博拉曼激光检测670年左右,确认为元代釉里红凤纹扁壶。正因为元代烧出了这一类漂亮的釉里红,才引得后辈工匠的欣赏喜爱,努力的学习传承釉里红工艺。元青花也是一样,在明代以后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