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進入洗牌期,充電樁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況?

如今,新能源汽車隨著政策的補貼下降, 企業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從2017年的國家補貼退坡之後,整個汽車全產業鏈的真實情況就暴露在我們面前,那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不容樂觀。

整車製造競爭激烈

隨著國家頒佈《中國製造2025》軍令狀,新能源便登上中國舞臺開始了迅速發展之路——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2014年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規模從2014年8.3萬輛增長到2017年81.1萬輛,三年增長近10倍。

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最大,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並非一帆風順,除了經歷了“2014年爆發”、“2015年全員搶裝”、“2016年補貼清查、三元暫緩”、“2017年政策調整”、“2018年補貼收緊”等階段,對產業鏈內的各個企業影響頗大。

新能源汽車進入洗牌期,充電樁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況?

據瞭解,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由於新能源汽車業務經營不善,面臨了連續虧損、資產負債率持續高企等壓力,從而選擇了“退股離場”。另外還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為了解決“錢荒”危機,開始拋售旗下優質資產,或者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解決資金困境。

前兩年,在持續不斷的利好政策支持下,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產業,也有不少企業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紅利”。但是,去年以來,受補貼退坡、監管收緊、補貼資金下發週期拉長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不少企業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且面臨了巨大的“錢荒危機”、虧損風險、應收款回收風險、銷量頹廢等一系列關乎生存的挑戰。

最先受到巨大影響的就是對補貼依賴程度較高的新能源客車企業。例如,投資了新能源客車企業的曙光股份、西部資源等上市公司,由於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接連陷入了業績虧損“泥潭”。

此外,新能源造車本就是重資產投入,且投資回報期長,就連備受資本青睞的新興造車企業,也普遍面臨了資金困境。其中,蔚來汽車雖然融資超過150億元,但這對於造車事業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2016年至今,蔚來汽車虧損了約109億元,其預計今年虧損還將超過51億元。

新能源汽車進入洗牌期,充電樁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資金鍊困境將倒逼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洗牌,一大部分企業或將面臨被淘汰。

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進入了洗牌期,但是下游的充電樁市場依然發展火爆,目前供需缺口較大,市場空間廣闊。根據國家和各地政府規劃,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而作為配套設施的充電樁也將朝480萬個的目標規劃值靠近,車樁比將接近1:1。而目前充電樁保有量僅60萬個,車樁比高達3.32,一線城市更高,所以未來市場增量非常顯著,年均增長量將達到168萬個,潛在空間接近千億。

市場現狀和發展方向

(1)私人充電樁配置率不夠高,公共充電樁仍不夠細密。按照2020年目標規劃,私人充電樁配置比例應接近九成,但目前不足七成;而公共充電樁目前在數量、佈局和使用體驗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在一線城市。

(2)不同國家的充電標準仍不能互通。目前中美歐日各有自己的充電標準,不同標準之間無法互通,這使得充電樁的普適性大打折扣,同一個充電樁難以像加油站一樣適配各種不同車型。但中日之間已準備統一充電標準,未來充電樁適用性將加強,趨勢向好。

(3)佈局流量中心和交通幹線,交直流樁互補。從特斯拉的充電設施佈局,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鑑其佈局思路:多種充電方式的有機結合,和圍繞著人口聚集和交通幹線進行充電樁佈局,併合理搭配快充和慢充。

新能源汽車進入洗牌期,充電樁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況?

市場格局和投資建議

(1)在製造商端,傳統的電力設備公司如許繼電氣、國電南瑞等規模優勢明顯,在國網招標中也處於優勢地位;其他多數製造商則在某一區域內拓展業務,或綁定運營商大客戶。製造和運營一體化也是不少大公司所採用的運作模式。

(2)在運營商端,前5大充電樁運營商佔據當前市場大部分份額,但考慮到現有充電樁數量佔未來規劃總數尚小,且現有運營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現有格局也未成定局,行業仍有管理改善和模式創新的急迫需求,仍處於戰略機遇期。

(3)面對如今的局面,建議重點關注充電樁業務佔比和彈性較大並且在製造或運營端有獨特優勢的公司。

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洗牌期,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充電樁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發展之路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看見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