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8年8月新书书讯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

著者:[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

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从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宋徽宗》

著者:[美] 伊沛霞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超越。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

著者:[美]梅丽莎·斯威特

《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是一部独特的美丽传记。传主E.B.怀特是著名的美国作家,他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更是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目中的伟大经典。传记作者梅丽莎·斯威特(Melissa Sweet)用大胆的拼贴画方式,将怀特的家庭、生平和创作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整部传记如同一份秘密档案,其中充满了怀特生命中许多闪闪发光的真实碎片,它们都被有条不紊地放置入这部包罗万象的传记中。书中收录了E.B.怀特的私人信件、照片,讲述了怀特创作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创意写作的灵魂。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肥瘦对写》

著者:骆以军、董启章

《肥瘦对写》为小说家骆以军和董启章的文学书信集,他们轮替设题的26封信,从青春时期的体育课、繁殖故事的咖啡屋,谈到反复出现的梦境、揭示人生冷暖的疾病、隐喻性格的星座;从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到注定无法写出的作品,再到婚礼、成为作家、孩子出生那些异常重要的时刻……两位小说家交换着属于自己的私人记忆和秘密时光,当然还有彼此在文学宇宙里的相互映照和那份从未褪色过的写作梦想。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中产阶级看月亮》

著者: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是萧耳的一部长篇小说,曾发表在《钟山》上。小说主人公宋青瓦和冯春航,是一对浅交集、有好感的男女,在人生的时间轴上,他们擦肩而过,另娶另嫁;多年以后,青瓦在平淡婚姻中感到厌烦无聊,从记忆里打捞往昔,终于想方设法与春航重建联系,并顺理成章成为情人……

这是一段心灵之爱的旅程,主人公青瓦和春航沉浸在精神层面的契合中,然而,往昔的激情与默契,终究会归于平淡,爱情也终究归于幻灭……

小说里面的人物关系处理得非常美,非常干净。与生活贴得很近,很绵密、很充沛。很多城市文学、中产阶级文学都只是停留在城市生活的表层,但《中产阶级看月亮》则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都市生活特别是中产阶级生活的情感世界。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与时尚:明代文人的园林消费与文化活动》

著者:康格温

《园冶》一书为中国首部园林建筑专书,一部汇聚古典园林整体兴造知识的宝典,代表了明代叠山建园的造园艺术顶峰。

本书将以《园冶》与明代文人园林生活为思考探索的主体,集中以江南地区为研究的关注范围,通过将《园冶》与江南文人及其园林生活、江南园林的建筑美学结合起来,考察明代江南的社会生活史与园林文化史学,探索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密码、美学意蕴及宗教内涵,尝试填补目前关于《园冶》版本书以及叠山师研究的空白,并探究明代消费社会与园林产业的更加完整的面貌。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过得去(增订版)》

著者:杨葵

“回忆”是《过得去》的主题与基调,增订版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杨葵说,好文章的标准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

杨葵出身文艺世家,1968年生于苏北,1979年随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住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干部宿舍,与路翎、舒群、李准等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比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亲炙钟敬文、许嘉璐、王富仁等名师;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十几年编辑生涯中与冰心、阿城、王安忆等数百名作者打过交道。丰富的个人经历让杨葵的写作不乏素材,但他谦虚节制,不作宣泄式写作,亦不为打工式写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选择记录的故事既非其人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神经的逻辑:谜样的人类行为和解谜的人脑机制》

著者:[美]埃利泽·斯滕伯格

从最怪异的梦和幻觉,到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脑是各式各样怪念怪行的肇事者。从外部看,这些现象常显得“疯狂”,但其实它们都有逻辑可循,这套逻辑使我们能创造经验、保全自我。

无论是哈欠会传染、虚假记忆、不饿却进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见的行为、心理状况和情感,还是清醒梦、濒死体验、盲人看到的景色、梦游杀人等惊奇案例,《神经的逻辑》都为我们娓娓道来。以这些现象为契机,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弄清楚脑与神经系统的运作模式和逻辑,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心理疾病和超自然体验的看法,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的隐秘之处,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思考中医》(第四版)

著者:刘力红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

《思考中医》自2002年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波中医文化热潮,不断加印,并根据需要再版三次,此为第四版。第四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内容质量得到提升。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版本书前后的故事,并谈了他近年在中医领域的新经历和新思考。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

著者: [澳大利亚] 大卫·腾绅

本书是一位澳大利亚家庭心理学家特意为中国父亲写的书,关注的重点是父子关系和这种关系之于现代家庭以及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大量走访、考察及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渊心父亲”的理念,呼吁中国父亲努力构建安全、诚实、有爱的父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本书融家庭心理学原理于深入浅出的论述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慈爱与感动,无疑对良好现代家庭关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春水集》

著者:李军

《春水集》是作者从事博物馆工作以来的学术散文集,主要内容为清代、民国以来学林掌故以及著名学人的生平、往事,涉及人物有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胡适、陈寅恪、李叔同、叶恭绰、周作人、谢无量、张大千、钱锺书、吕思勉、陈梦家、顾廷龙等,文章或补充鲜为人知的人生细节,或揭示罕见的文献资料,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

著者:黑陶

纪念阿炳诞辰125周年,以第一手资料反映民间音乐家阿炳真实面貌的“口述历史”著作。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中国民间音乐家,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大师。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不朽经典。

本书作者通过数年寻访,对十六位亲眼见证过当年阿炳生活的知情者,作了深入访谈。受访者中,有阿炳抚养过的非嫡亲孙女钟球娣,有1950年阿炳录音时的在场者黎松寿,有阿炳的邻居许忆和,有当年洞虚宫内常替阿炳买酒读报的道士华寅生,有与阿炳有着深厚交情的锡剧前辈艺人邹鹏,有20世纪50年代无锡《晓报》记者华钰麟,有无锡文物专家钱宗奎,有无锡第二代“小热昏”艺人尤茂盛、周仁娣夫妇,等等。他们谈及了阿炳对音乐艺术的痴迷、日常生活的困顿、街头卖艺的点点滴滴、个人的成长经历等不同层面,他们这些血肉丰满的感性回忆,为我们摹绘出一幅逼近于真实的、在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处长久挣扎的盲人音乐家肖像。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半个父亲在疼》

著者:庞余亮

《半个父亲在疼》是庞余亮第一本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父亲在天上”,是献给父亲的文字。分别从卖甘蔗的船上、种黄豆、过年,以及父亲中风后等不同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严厉、暴躁、任劳任怨,偶尔也会表现出温柔一面的父亲形象。第二辑“报母亲大人书”,是献给母亲的文字。从母亲的日常劳作,例如捣石臼、做汤圆和慈姑等,描写了一个隐忍、温柔、坚强的母亲形象。第三辑“绕泥操场一圈”,是秘密成长笔记。从老师的视角描写乡村校园里孩子们的成长逸事,生动、有趣,又令人省思。第四辑“永记蔷薇花”,是生活之泪的结晶。描写了读书、观影、旅途、书店的搬迁,以及友人相聚等内容。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行针步线:澳门制衣工人口述历史》

主编:林发钦

本书是“澳门口述历史丛书”的第一本,收录了20位澳门制衣工人的访谈稿,配有其工作、生活、组织活动等大量历史照片。以第一人称口述历史的形式,鲜活地展现了50年间澳门制衣行业从发展到鼎盛再到衰落的历程,展现了澳门制衣工会从无到有、从条件简陋到组织成熟的过程,体现了每一位受访者作为行业中的一分子,对所投身行业的那份热爱、不舍与期盼。书末附有叙述者名单、年龄、受访时间、地点等“口述访谈资料”,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龙环春秋——澳门氹仔老街坊口述历史》

著者:林发钦

《龙环春秋——澳门氹仔老街坊口述历史》一书主要由对十位氹仔老居民的访谈整理而成。这十位老人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分别来自餐饮业、造船业、爆竹业等行业,他们对近几十年在氹仔生活的回忆和讲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澳门氹仔地区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小点心 大文化》

著者:于进江

本书是艺术家、收藏家、设计师于进江先生对自己历时四年从全国各地精选的古代点心模具的整理和展示。作者从四千余块点心模具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模具,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拍摄和呈现,并以这些中国传统点心模具为载体,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下的中式点心不为人知的故事,还原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等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了承载在各式模具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探讨了如何用当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点心的魅力。本书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模具点心、生动的访谈对话带给人们精神上无限的享受。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少年轻科普”丛书第一辑

主编:史军

粲然、李淼、阿甲、姬十三诚意推荐,包括《动物界的特种工》《花花草草和大树,我有问题想问你》《当成语遇到科学》《生物饭店:奇奇怪怪的食客和意想不到的食谱》,科学松鼠会植物学家史军主编,科学家团队撰稿,献给充满好奇心的小科学迷! 趣味盎然、视角独特、高颜值的原创科普童书。来自科学松鼠会的科学家认真有趣地和孩子们聊聊科学那些事儿:回答孩子们心中最好奇的现象,同时也把各个科学领域相关的好玩知识、前沿的科学观点介绍给小读者们。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家门口的四季》

著者:康素爱萝

本书以恬淡清新的笔调,记录了住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对身边一年四季草木风物的认知与感悟。在对那些久已不再留意的时令变化、树木花草、鸟虫果蔬的细节描述中,重拾简单朴素的生活闲趣与小小惊喜。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抗战文化研究》第十一辑

编者:李建平 张中良

《抗战文化研究》以抢救和保存中国抗战文化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化遗产,弘扬抗战精神,促进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学科建设和当代先进文化建设为宗旨,反映和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和二战时期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东亚各国的文化史实、文化艺术成果、文化运动和文化思想流变,汇集今人的学术成果,是抗战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抗战文化研究》已经连续出版十一辑,投稿作者学风严谨,所收论文质量上乘,在抗战研究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书中设有本辑关注、思潮与运动、人物研究、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史料研究、评论与争鸣、综述与消息等栏目,勾画出多角度、宽领域、广地域的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立体状貌,是读者掌握前沿学术动态、全方面了解中国抗战文化的专业学术文集。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定色分类蟋蟀谱》

著者:白峰

鉴于蟋蟀分类命名上的问题,本书作者白峰综合研究了古代代表性的蟋蟀谱,评价其流传、正误得失;着重分析了蟋蟀谱中容易导致误解的说法,辨析了“顶路”“额线”“头麻”等概念的所指,为蟋蟀的定色命名扫清障碍。由此,他认为蟋蟀的分类仍当以较早的《蟋蟀谱》中的命名为标准,即按照蟋蟀“斗丝”颜色命名,其余各部位的色彩作为辅助。作者根据斗丝颜色和古谱传统,把蟋蟀分为青虫、黄虫、紫虫、红虫、白虫、黑虫、异色类七大门类,将古谱重新梳理整合。每章先综述该门类的特点,然后列出古谱中符合条件的虫名、歌诀,并加以阐释,分析古谱的正误、得失,讲解该虫的养斗要点、出将情况等。

本书是在研究古谱的基础上,对蟋蟀定色分类命名法则进行的梳理研究,思路清晰、立据客观,匡正了斗蟋分类命名的历史误区,也能够为玩家养斗蟋蟀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具有研究性和工具书的双重价值。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新来的人:美国高中故事》

著者:朱夏妮

《新来的人:美国高中故事》讲述中国留学生“安妮”,作为美国这片土地上一个“新来的人”,在美国上高中的所见所闻。全书分为四部分:“高一”“高二”“高三”“高四”,时间脉络清晰,每一部分包含若干以标志性事件命名的故事单元,既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同学之间的幽默趣事,也有不同性格脾气老师的生动形象,同时还有作者面对不同文化的个人思考。作者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参照,描绘了一个完全切断母语联系的中国留学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逐渐适应美国的教育与文化的成长过程。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后来,我们交换了青春》

著者:李光凯

《后来,我们交换了青春》记录了24个真实发生过的、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乡约》的节目嘉宾,有作者的家人、朋友,甚至还有作者自己。在这些爱情故事里,有甜蜜的回忆,也有伤心的过往;有终于等到的幸福,也有无奈错失的遗憾。故事情节虽没有小说、电视剧、电影中演绎得那么轰轰烈烈、跌宕起伏,但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和真实的情感,正是我们平凡生活的写照,因此格外动人。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落日越过群山》

著者:杨启刚

本书收录了诗人杨启刚近年来原创的优秀组诗作品二十九部。这些作品围绕着心灵、乡土、山水、祖国,抒发自己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通过对时令、土地、扶贫工作和乡村发展的精彩描写,展示了新时代的新面貌;以各地的风景名胜为对象,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杨启刚的作品弥漫着古朴的乡村诗意,字里行间充满对故乡的感激、对父辈的感恩、对爱人的感谢。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广西彩调传统剧目120种》

整理、注评:阙真

广西彩调剧是在广西区内流传最广、最富于乡土味的地方剧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广西彩调传统剧目120种》作者以196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研究室整理编印的《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彩调)》为底本,对120种经典彩调剧本进行了细致和专业化的整理,基本保留了剧本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格,并对剧本进行注释和简评,深挖剧目的内容价值和艺术价值。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365儿童百科”系列

著者:自然史学会联合

“365儿童百科”系列是由自然史学会联合中39个专业研究大自然的学会、三百多位各领域专家学者耗时10年创作而成的一部体验型亲子共读百科全书。三百多名各领域专家学者在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根据8~15岁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视角,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实物照片,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述了“365”个不可思议的自然科学小故事。如果一天读一个故事的话,刚好要花一年的时间。建议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单单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读后还要思考一些与现实相联系的应用问题,或者在去大自然中游玩时,用实物去印证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本书的目的和在同类书中首开先河的地方——它不仅能读,还能实用。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为你朗读》

著者:子鱼

《为你朗读》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理论作品之一。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子鱼老师多年教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清晰呈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图画书类型,并配多种阅读指导策略和亲子共读方法,可以帮助照顾者打造适合孩子阅读的学习环境,从而顺利开展阅读指导,提高孩子阅读效率,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子鱼老师在书中为照顾者提供全面的儿童早期阅读的相关知识,帮助照顾者引导孩子在故事中学会思考、深化认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亲子共读中收获智慧与人生哲理。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

著者:[日]柳田邦男

《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作品之一。“大人也要读图画书”,这是《感动大人的图画书》作者柳田邦男多年的呼吁。图画书承载了深广的可能性,一本图画书可能改变人的一生。经历过人生春夏秋冬的大人,更能深刻玩味图画书的内容,不断发现阅读图画书的新方法,挖掘到取之不尽的宝藏。作者从多个角度向大人展现图画书的深意,呼吁大人将图画书作为常伴左右的“座右书”,将阅读图画书作为代代相传的家庭文化。作者还亲选51本“给大人的图画书”,献给心如荒漠的大人。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诗意与涅槃——新时期山东文学中的村庄意象》

著者:许玉庆

本书突出问题意识、文化意识和原创意识,在对意象、村庄等概念做出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角度,探究新时期山东文学中村庄意象的变迁史;从文学地理学角度,探究山东不同地域中村庄意象的文化地理特色;从文化意蕴、审美意蕴角度,揭示山东文学中村庄意象的独特内涵及原创性追求;从文化产业角度,探索村庄意象对文学生产、文化传播和乡村旅游等领域的价值及意义。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曾与先生相遇》

著者:远人

本书收录著名诗人、作家远人近十年来创作的读书笔记精华32篇。作者从19世纪巨匠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到20世纪现代派大家卡夫卡、博尔赫斯、福克纳、加缪,再到朱生豪、傅雷等翻译家译本及生活的阅读中,审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炼出不与他人重复的阅读感想。全书视野宽宏,语言酣畅,既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经典大家的多层次理解,又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启迪,从而获得精神的享受与升华。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正午的诗神》

著者:沈苇

本书是著名作家、诗人沈苇选择40位外国重要诗人,对从古希腊荷马到现代诗人希尼的西方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目的是“勾勒天才的精神肖像,传达大师的旷世之音”。作者作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编辑家,在本书里成为一个诗歌的普及者和传播者——将诗歌的火炬传递到可能的读者手中。诗、人和背景精密结合,整体性地去考察,以无限理解的笔触深入到作品和灵魂的深处,全书包含了一种热忱和善意:当你爱上诗歌之时,正是强健你精神体格之始。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作家中的作家》

著者:邱华栋

本书为著名作家、诗人邱华栋选择十三位现代文学大师:普鲁斯特、卡夫卡、博尔赫斯、巴别尔、加缪、君特·格拉斯、福克纳、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麦卡锡、大江健三郎、卡佛、石黑一雄,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精微观察描述,对作家的整体创作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和把握,解读与分析深入浅出,既带我们领略了大家的风采,也给我们带来了世界文学的诗性观照。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164次推送

广西师大社新书书讯|2018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