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賈聯亭回顧援川建房那段兩地人民共克時艱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導 讀

今天

“改革開放40週年·親歷”專欄刊發

晉城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長

賈聯亭的文章

《千里援建 大愛奔流》

來 源:太行日報

編 輯:斯琦

千里援建 大愛奔流

◇ 賈聯亭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5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決定:用三個月時間在四川省地震重災區建造100萬套過渡安置房。5月21日,山西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作出部署,要求晉城市8月10日前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建造3000套過渡安置房。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八十一天時間,千里之外援建,所有材料都要在晉城生產加工好後運往四川災區安置點,由我市的專業隊伍現場施工。時間之緊迫、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面對這一特殊任務,晉城市立即行動,強力推進,組織1500餘人直接投入援建行動;生產、運輸隔熱保溫彩鋼板21萬平方米;動用各種運輸車150多輛、行程168萬公里;使用機械設備170多臺。經過晝夜奮戰,過渡安置房於7月16日全部建成並交付使用,提前24天勝利完成援建任務。共為都江堰市安龍鎮、玉堂鎮建造過渡安置房3453間,建築面積64952平方米,安置受災群眾1萬餘人。

作為當時晉城市援川建房工作領導組的組長,至今想起那段兩地人民患難與共、共克時艱的日子,激動的心情仍久久難以平復。

援建工作一開始,突出做了三件事:

一是迅速派出先遣小分隊,搶先規劃選址,鋪開現場“三通一平”。規劃選址過程中,緊密結合四川當地實際,充分考慮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堅持了“四個儘量”的原則(儘量避開易發生泥石流、滑坡、崩塌地帶,儘量不佔少佔水田,儘量選用閒置地和一般農田,儘量保證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方便),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現場規劃選址。

二是精心繪製了一套高質量、高水準的建築設計圖紙,為加快生產、施工進度創造了條件。擁有這樣一套完整的過渡安置房設計詳圖,在全省各個援建地市中,我市是唯一的一家。這套圖紙,飽含著對災區群眾的深情厚誼,體現了晉城人民對災區群眾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提高隔音、隔熱、保溫性能,採用了10公分厚的聚苯夾芯彩鋼板,這在全省獨此一家;為了增強防腐、抗震、抗風性能,採用了1.2毫米的鍍鋅鋼板壓槽和扣槽;為了改善採光、通風和避免視覺干擾,把後窗上移了30公分;為了擴大居住空間,把後牆提高了10公分;為了防風防塵、增強房屋的密閉性能,在牆板與頂板連接處增加了海綿墊條;為了防火安全,對廚房灶臺進行了居中佈置;考慮到災區群眾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增設了文化用房、管理用房、消防設施、車庫大門,合理佈局了便民商店、醫療診所、公共廚房、公共衛浴等配套設施。真正把災區人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三是擇優選拔了赴四川災區援建隊伍。到四川災區建房不僅時間緊、任務重,而且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需要一支能征善戰、敢打硬仗的施工隊伍。我市首先與省裡指定的省建總公司進行對接協商,在省建總公司不能全力保證承擔我市任務的情況下,立即做了兩手準備,一手發佈公告,公開招標;一手摸底調查,優選隊伍。在招標難於適應援建需要的情況下,領導組果斷決策,按照有資質、有經驗、有信譽、有實力四項標準,指定市建築工程總公司、市金建集團承擔施工任務。這兩家企業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全力以赴完成援建工程。市建總公司緊急召回在外地施工的技術骨幹,12名項目經理全部參加;金建集團把有安裝經驗的熟練工人全部調集回來,確保拉得出、用得上、幹得好。兩家企業迅速開展了思想動員、隊員選撥、技術培訓、實戰演練等一系列準備工作。與此同時,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公安保衛等保障隊伍也迅速就位。至此,

由700餘人組成的赴四川災區援建突擊隊組建完成,於6月6日奔赴災區。為確保萬無一失,在建設局系統又組建了6支由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主體的270名援川建房應急分隊,作為預備隊隨時待命。

包生產、包運輸、包安裝,保質量、保數量、保進度,是國家對援建省市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生產方面,當時面臨的困難,一是我市僅有兩家小型彩鋼板生產企業,生產能力有限;二是全國各地都在訂購,原材料非常緊缺。落實彩鋼板生產成了當務之急。在此情況下,建設、規劃、經委、財政聯合現場評估,領導組迅速拍板,確定由我市美虹、多維兩家彩鋼板生產企業組織生產,並迅速採取措施鎖定原材料貨源。兩個廠家調集一切資源,全員上陣,24小時人停機不停,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滿負荷生產狀態。兩家企業在40天時間裡,共生產彩鋼板21萬平方米,日均生產5000平方米,是平時日生產能力的2倍,保證了前方施工。

為將晉城生產的建房物資及時安全、源源不斷地運達四川災區,在鐵路運力吃緊、裝卸運轉不便的情況下,領導組及時確定採取公路運輸的辦法。三天時間,迅速組建起了由30輛客運車、120輛貨運車、300名司機組成的5支運輸車隊。從晉城到都江堰,往返3000多公里,需要70多小時,路途遙遠,路況複雜。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既要保安全,又要搶時間,300多名司機不畏艱險、相互照應、晝夜兼程,往返運輸560車次,行程達168萬公里,出色地完成了運輸任務。

到災區施工是最艱鉅的任務、最艱苦的環節。烈日酷暑,高溫悶熱,蚊蟲叮咬,水土不服,餘震不斷,雨季施工,水電時斷,手工作業……隊員們面臨嚴峻的考驗。但不管條件多麼艱苦,大家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脫皮掉肉,也要早日把安置房建起來,讓受災的群眾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家。為了加快進度,施工隊伍講科學、講管理,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地下、地上,多工種、多工序24小時交叉作業。大雨小幹,小雨大幹,無雨拼命幹。33天時間,共安裝板房3453間,創造了日安裝100套房的晉城速度。援建隊員鬥風雨、戰酷暑、頂烈日、抗餘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著當地群眾。安龍鎮東風村的村民們自發募捐895元,送到指揮部,讓突擊隊員們買點水解解渴。895元,錢雖不多,但對於剛剛經歷大地震,痛失家園,飽受傷害的災區群眾來說,每一分錢都情深意重、價值千金。面對執意不收的我市前方總指揮,幾位村民集體下跪,懇請收下全體村民的這份心意。此情此景,讓人刻骨銘心。

在整個援建過程中,援建隊伍始終懷著讓各級黨委政府放心、讓災區人民滿意的赤誠之心,高標準嚴要求,做優質產品,建優質工程。從各個環節入手加強質量監管。市建設局質量監督站6名工程師24小時駐廠蹲守,對所有彩鋼板、配件、附件實行源頭控制。市質監局對每批彩鋼板進行質量檢測。市環保局對樣板房進行環保測評。頂板的承載力、側板的風荷力都要通過實驗數據核准,不讓一件不合格產品進入災區。在施工安裝環節,嚴格按圖紙施工,逐道工序把關,逐道工序驗收,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

全體突擊隊員超常規、高強度連續作業,但是沒有一個打退堂鼓。他們中間,有90多名同志的孩子參加高考或中考,卻不能與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陪伴在身邊。有60多名同志將要參加兩年一次的建築師職稱考試,但他們顧全大局,自覺放棄了難得的機會。有230多名同志在施工期間中暑、受傷,但依然堅守在工地。54歲的前方總指揮李晉元,整整50天堅守一線,晚上幾乎沒有脫衣服睡過覺,頭髮長的遮住了雙眼,因為不習慣飲食,加之說話過多,嘴上到處都是水泡泡,累得病倒了兩回。突擊隊員姜峰,得知奶奶去世的噩耗,強忍淚水,白天戰鬥在工地,晚上悄悄地在工地旁邊的小樹林裡,朝著家鄉的方向,給奶奶磕了三個響頭。市質檢站的普通職工李曉江,臨行前年輕的妻子分娩在即,他將妻子託付給母親和岳母,毅然赴川援建,7月5日,妻子順利分娩,初為人父的他欣喜異常,在給妻子的電話裡說:“我已被建設局黨委批准為中共預備黨員,這就算是我送給咱剛出生兒子的見面禮吧。”像這樣的感人事蹟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把愛揮灑在了巴蜀大地,把情深留在了災區人民心中。

都江堰市傷痕累累的大地上,又見裊裊炊煙,以晉城特有的文化符號“鳳”字打頭命名的10個集中安置小區,彩旗迎風飄揚。

住進安置房的安龍鎮、玉堂鎮的鄉親們眼含熱淚送別晉城援建突擊隊,他們用樸實的語言寫下了感謝信:千里迢迢送溫暖,吃苦耐勞救災民,大難之時有大愛,災難面前見真情,感謝偉大共產黨,感謝晉城援建隊!

2008年7月21日,援川建房突擊隊勝利凱旋。300多臺出租車聞訊集聚到物貿廣場,免費將突擊隊員們送回家中……

(作者為晉城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長)

目前200000+人關注加入我們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段两地人民共克时艰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