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教师招聘 & 教师资格8.19

教师招聘

1.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

B.实践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3.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4.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5.德育工作上,德育目标是( )

A.出发点

B.过程

C.核心环节

D.运用方式

参考答案

1.选C。【解析】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实践课程指向的是操作类型的课程,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

2.选A。【解析】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具有特殊性: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3.选B。【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4.选A。【解析】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要具有教育性,即教学不光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即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赫尔巴特在“统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洛克的主要著作的是《教育漫画》,提出应该进行绅士教育。

5.选A。【解析】德育目标:对德育培养学生的何种品质的设想与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较之分目标具有唯一性或统一性特征。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教师资格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B.卢梭

C.孟禄

D.勒图尔诺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水涨船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根据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

2【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答案】C。解析: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

4【答案】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5【答案】A。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水涨船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体现了相对性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