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證」中國古代成語典故(一)

成語是漢語言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基。閱讀它最原始的故事,瞭解它的來龍去脈,不僅可以培養、提高自己閱讀的能力,也有助於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今天就給小夥伴們奉上常考的成語故事典故~

先秦篇

1.孝感天地:上古時期,舜非常孝順,堯把娥皇女英嫁給舜,引起舜的父親瞽叟、後母和弟弟的嫉妒而想暗害舜。瞽叟叫舜修理米倉,等舜上了倉頂從下面放火燒倉,舜用兩個斗笠挾持著身子跳下才倖免被害。瞽叟令舜掘井,等他入井底後立刻下土填井,舜從井底旁邊洞口逃出。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順,堯被感動。

2.三過家門而不入:上古時期,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治水十三年路過家門三次而不入。

3.一鳴驚人:春秋時期,楚莊王登基三年不作為,伍舉是忠臣,冒死進諫說,有個鳥不飛也不鳴,楚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4.臥薪嚐膽: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國家被吳王夫差所滅,勾踐給吳王幹各種體力活,睡柴火嘗苦膽。

5.立木為信:戰國時期,商鞅為推行新政,在都城南門立三丈高木頭,如果有人把木頭從都城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金,人群中有人把木頭搬到北門後,商君信守承諾賞賜金子,人們相信商鞅新政。

6.圍魏救趙:戰國時期,魏國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孫臏圍魏國都城救趙國。桂陵之戰對應典故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對應典故為減灶誘敵。

7.田忌賽馬:戰國時期,田忌跟齊威王賽馬,孫臏給田忌出主意改變馬匹的出場順序取勝。

8.紙上談兵: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秦大將白起對趙國趙括,趙括只看兵書沒有實戰經驗,被白起戰勝。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9.圖窮匕見:戰國時期,燕太子丹找荊軻去刺秦王,荊軻帶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地圖見秦王,最後沒有刺殺成功。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奇貨可居:戰國時期,秦異人年輕的時候曾在趙國都城邯鄲做質子處境非常艱難。呂不韋知道後認為他是“奇貨可居”,格外照顧秦異人並把趙姬送給他。奇貨可居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佔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11.一字千金:呂不韋找門客寫《呂氏春秋》,並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併發出佈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後用來稱讚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珍貴。

12.一鼓作氣:春秋時期的長勺之戰,《曹劌論戰》裡說,打仗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幹勁,一往直前。

13.負荊請罪:戰國時期,趙國名臣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不服氣藺相如位在廉頗之上,一開始不瞭解藺相如迴避、容讓他的苦心是怕將相失和,後來知道原委後上門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14.韋編三絕:春秋時期,孔子“晚年喜易”,反覆讀《周易》,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磨斷了幾次。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15.高山流水:春秋時期,俞伯牙(撫琴)和鍾子期(聽琴),鍾子期是樵夫,可以從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高山和江河的聲音,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以刀斷絃、把琴給摔壞。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6.完璧歸趙: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秦稷)想要和氏璧,藺相如鬥智把和氏璧完整送回趙國。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17.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文公最開始在楚國逃亡,為報答楚王的援助,許諾將來如果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即後退九十里。後來在城濮之戰中,晉文公將軍隊後退九十里,晉文公最後取得勝利。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18.諱疾忌醫:戰國時期,名醫扁鵲見蔡桓公(齊國國君,為與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區別稱為蔡桓公,都城為上蔡)。疾病在腠理、肌膚、腸胃、骨髓。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19.舉一反三:孔子教育弟子:“通過一個方面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想不到我不會再教你們”。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於推論,能觸類旁通,善於學習,能夠由此知彼。

20.濫竽充數: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混入其中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死後,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21.前倨後恭:戰國時期,蘇秦一開始貧困潦倒,他嫂子不給他做飯並整天挖苦他。蘇秦發達後身佩六國相印,其嫂子蛇形匍匐爬來見他。俗語有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先傲慢而後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前後截然不同。

22.三令五申:春秋時期,孫武帶兵法找吳王闔閭,吳王讓孫武訓練後宮 180 名宮女,多次講解規則宮女依然不依令行動,孫武斬了兩個隊長(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震懾了宮女,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再當作兒戲了。

23.百步穿楊:春秋時期,楚國人養由基射柳葉百發百中,後來別人勸他要見好就收,雖然他能百發百中但是力氣有限,一旦有一箭不能射中名聲就會被毀。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2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出徵迷路,管仲建議跟老馬走,果然跟著老馬找到原先的路了。

秦漢篇

1.指鹿為馬:秦朝趙高送給秦二世胡亥一隻鹿,並告訴他是馬。二世問身邊的大臣,有的大臣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後來暗中陷害敢於說真話的大臣以排除異己。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2.破釜沉舟:秦末,鉅鹿之戰項羽打秦將章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3.背水一戰:

楚漢,漢軍大將韓信在河邊擺陣,置之死地而後生,鼓勵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漢軍大勝。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4.一飯千金:韓信早年很窮吃不上飯,被漂母接濟,發達後回贈給漂母千金。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相關:①一顧千金(春秋時期,相關人物為伯樂。如果馬被伯樂多看一眼就會身價千金)、②一諾千金(漢代季布,非常守信用,“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5.多多益善:韓信領兵多多益善。韓信說劉邦可以指揮十萬人,劉邦問韓信可以指揮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越多越好。劉邦問韓信為什麼會聽命於他,韓信說皇上不善於指揮士兵,但善於指揮將官。

6.胯下之辱:秦末時期,韓信早年不發達,喜歡掛寶劍四處閒逛,遇到一個地痞流氓說韓信如果有本事的話就用佩劍刺他,如果不敢就從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為成霸業受辱從胯下鑽過。

7.四面楚歌:

垓下之戰,項羽被韓信十面埋伏,晚上漢軍四面唱楚歌,瓦解楚軍軍心。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8.蕭規曹隨:漢朝漢惠帝劉盈即位,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

9.投筆從戎:東漢班超一開始是文人,後來參軍並出使西域。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出使西域來到鄯善國,殺掉匈奴使者重新與鄯善王言歸於好。比喻不冒危險,就難以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難以取得真知。

11.揭竿而起:秦末陳勝吳廣高舉旗幟而起,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12.孺子可教:秦朝張良和黃石公,黃石公讓其撿鞋,張良撿起來並跪著給他穿好。他認為張良可造就、有出息,並贈給他兵法,張良學習兵法成為漢初三傑。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老當益壯:東漢馬援最開始從事畜牧養殖業,後來認為男子漢應該上戰場,就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後去參軍,成為漢光武帝劉秀的重要將軍。

14.馬革裹屍:東漢馬援參軍後認為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戰死在戰場上,用馬皮包裹下葬才是男子漢作為。後來馬援在打仗途中染病而亡。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戰死於沙場。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志。

15.約法三章:秦末,劉邦和項羽約定誰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進入咸陽,為收買人心,對老百姓說殺人者要死,傷人和盜竊者要抵罪。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

16.舉案齊眉:東漢梁鴻和孟光(夫妻)。孟光給丈夫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

17.懸樑刺股:懸樑:東漢孫敬為怕打瞌睡用繩子綁住頭髮懸掛在房樑上。刺股:戰國蘇秦打瞌睡的時候用錐子刺大腿。

18.鑿壁偷光:西漢匡衡家裡窮,在牆上鑿洞借鄰居家燈光看書,後來官居丞相之位。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19.不學無術:東漢班固認為霍光不學無術、不懂大局,用不學無術形容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20.家徒四壁:指西漢卓文君跟隨司馬相如回家,發現司馬相如家窮四壁,卓王孫怕女兒受苦,給了他們很多錢財。

21.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是西施浣紗;落雁是昭君出塞;閉月是貂蟬拜月;羞花是貴妃賞花。形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傾國傾城,宛若天仙。現指女子的容貌美麗。西施最早(春秋時期)、昭君(西漢)、貂蟬(東漢末三國)、貴妃(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