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班門弄斧」是從《題李白墓》詩句演化而來的嗎?

成語“班門弄斧”是從《題李白墓》詩句演化而來的嗎?

相傳李白醉酒捉月而死,葬在當塗縣採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明代詩人梅之煥路過此地,便來到李白墓前憑弔。他看見墓前寫滿了往來遊人胡謅亂題的詩句,感覺非常可笑,這些人胸無點墨,竟膽敢在李白的墳前賣弄,這簡直就是魯班門前耍大斧嘛!便寫下一首詩《題李白墓》:

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

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成語“班門弄斧”是從《題李白墓》詩句演化而來的嗎?

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成語“班門弄斧”的來歷,就是從這首詩演化而來的,甚至“關公門前耍大刀”,“孔府門前賣文章”等類似俗語的起源,也是出自這首詩。

“班門弄斧”比喻在頂尖高手面前賣弄,這個成語在今天也很常用,似乎它出現的時代並不遙遠。殊不知,成語“班門弄斧”並不是從這首明代詩歌演化而來,它的起源比梅之煥早得多,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成語“班門弄斧”是從《題李白墓》詩句演化而來的嗎?

那又有人說了,柳宗元的這句話,還只是“班門弄斧”成語的雛形,“班門弄斧”四個字,至少是在梅之煥這首詩之後才最終定型的!我只能很抱歉的說,這回您又錯了,這四個字早在宋代就定型了,北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簡單的成語來歷,可能就比我們想象的早很多,稍有不慎,就會犯想當然的錯誤。建議大家以後勤讀書,多思考,在發表意見之前,最好先做足功課,否則您一知半解,便信口開河,那可就真的成了“班門弄斧”了。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