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我国历代都有野史笔记之类的书流传下来,篇幅一般都不 长,内容较广,涉及到诸如处世、求学、伦理、经商、为官、刑 侦等等方面,撰写这些书的人有的根据实录,有的根据传闻,有 的当然经过了加工,已经远离事实真相,不可尽信,特别是那些 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尤应抛弃。但从总的来说,若能带着批判的 眼光来看待这类著作,还是会有受益的。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现就以刑侦、断案这一 类的文字为例来谈谈,人们是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到闪烁着的理性 光辉。 一、古代身负刑侦、断案责任的人,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为主观所囿,不为假象所惑,不为作案者所设下的圈套所缚, 而一定程度上超然于物外,心中多存疑,竭力撇开假象,合乎逻 辑地探出真情。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例子如下: 有某甲与某乙素有怨怼,彼此时时都想陷害对方以逞一快。 某日,甲方几兄弟想了个坏主意,眼见母亲已年迈,认为活不了 多年,便要用母亲的性命来陷害对方,母亲也同意了,于是就将 母头割下投到乙某家里,然后告官。一时间乙某有口难辩,衙门 里多数人也信以为真,乙某吃官司几成定局。但处州太守吴戡过 问了此案,他看了案卷,想:哪有杀人者会蠢到把头颅放到自家之理?这不是别人嫁祸的大疑点?于是当机立断审讯甲某,终于 使一宗以苦肉计为嫁祸别人的案件搞清楚。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二、刑侦破案,不宜故作紧张,不能打草惊蛇,相反必要时 要装得若无其事,外松内紧,让坏蛋麻痹失去警觉,欲擒而故纵 之。 有位公主从母后那里领到了两盒金器饰物的赏赐,她非常珍 贵这批赐物,某天却被盗了。此事发生在洛阳,母后得知消息极 震怒,向官吏逐层下达命令,限期破案,下层尉卒为此倍感压 力,紧张万分。恰在此时,他们遇到了从湖州来的刺史的副官苏 无名,他以擅长破案闻名,于是决定请他协助破案,他也一口应 允,但要面见皇后提些条件:一是不能限期破案,二是将地方上 的治安吏卒归他指挥,皇后依了他的条件。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于是他便将吏卒编为 5人一组,10人一帮,重点监视北边城门,因那里是通向墓地的 必经之路,平装打扮的吏卒一见有披麻带孝的人走向墓地,就尾 随观察,某日一探卒就尾随一伙人到墓地,只见祭品随便乱放, 那伙人哀而不伤,绕墓地转时又忍不住笑。探卒将情况报知苏无 名,苏断定即是此伙人作案,于是下令一网打尽。事后,皇后问 苏何以如此神通?苏说,我来京城那天见有一队人送葬,但觉得 他们神态不对,令探卒将情况报来,便断定是这伙人作的案,他 们那天去的是葬物而非葬人,今天到墓地去,乃借扫墓为名,实 为察看有否被人掘墓,见墓完整,故得意喜笑,不料被我一网打 尽。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三、办案要深入调查,重实证,要对证据反复核实,不能单 凭供词,更不能相信那些逼供出来的供词。 有一僧人路过某地,时已暮色沧茫,拟向某宅投宿,宅主心 有不悦,未允。僧再求,勉强让其在车库卷缩一夜。半夜,僧见 有一黑衣人裹胁一妇人而去。僧担心明日宅主必疑其所为,乃速 欲离去。岂料人生地不熟,竟失足跌入一枯井,时宅主夫人已为该盗奸杀,将尸推入枯井,僧跌入时踩正其背。

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刑侦、断案类的野史笔记,还是会有受益的

天明宅主派人四 出搜索,遂将僧押赴衙门,初,僧不承认为其所为,后经不起严 刑逼供,只好屈招。县衙已据僧之口供结案上报。幸巡府大人阅 卷发现有疑点,宅主报案时是说人财兼失,为何现在案犯,尸体 均在而财物不在?于是亲自重新审讯,僧便将真实经过说出,官 府同时派人四处去缉捕真凶,果然凶犯另有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