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玩有智慧」婴儿脚踏琴的功与过,你了解吗?

查看更多儿童科普知识,快来点击上方“北京儿童医院”

订阅我们吧~

陪宝宝玩耍可是门综合的学问,要想陪玩得有质量、有水平,或许你需要了解一下宝宝不同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或许你需要了解一下结合发育特点可以给予他们哪方面的锻炼,或许你还需要了解一些宝宝的心理学。即使如此,陪玩中你也可能会有一些无心之失,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的医生们带您一起了解下~

「陪玩有智慧」婴儿脚踏琴的功与过,你了解吗?

婴儿脚踏琴的功与过

很多爸爸妈妈都喜欢给宝宝选购各种各样的玩具,其中婴幼儿脚踏琴健身器是目前很流行的一款玩具,不仅造型好看、功能多样,而且爸妈们都觉得它有启智的作用。那么这款玩具如何合理使用呢?玩得不恰当有怎样的危害呢?

“我们宝宝特别喜欢踢健身琴,玩起来手舞足蹈,可开心了。”“宝宝的腿可有劲了,踩琴踩地可响了。”这些是我们在门诊时经常听到的。然而,根据我们众多的临床经验和观察发现:很多喜欢踩琴的宝宝,在平躺时经常会出现搓脚或者蹬踢这种习惯动作。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甚至更多地诱导孩子蹬踹或者架着在腿上蹦跳。殊不知这样做对宝宝的发育反而有害。

脚踏琴的隐患:过度的下肢动作锻炼,不利于精细动作发育

当宝宝下肢出现过多的蹬踢动作时,往往伴随上肢的握拳和紧张,影响宝宝手抓物的准确性。我们经常看到喜欢蹬踢运动的小月龄宝宝,当他伸手想够取眼前的摇铃时会有四肢一起用力、欠缺控制的情况出现。假如我们的大脑是司令部,当看到玩具想要够取的时候,司令部应该是只派一个兵去执行任务(即一只手准确地够取),而不是四个兵(四肢)一起出动。一般来说,正常宝宝的发育顺序是从头到尾、由粗大到精细的,所以宝宝的发育顺序才会是抬头、翻身、坐、爬、站。如果家长只关注下肢运动,会不利于宝宝的精细动作等发育。

正确的做法

如果宝宝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们也不是一定要对这类玩具敬而远之。只要合理使用即可。如果宝宝喜欢被它的声音吸引,可以训练宝宝躺着的时候伸手够取它来使它发声,也可以把琴键平放,练习宝宝的坐位平衡。

此外,家长们不必迷恋玩具的功能性,其实没有哪一种玩具是万能的,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去使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各种带声音的、会发光的大型玩具,其实最简单的积木、 摇铃、 皮球往往更能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

架着宝宝在腿上蹦跳竟有如此危害

拥有一个运动能力强的宝宝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一般宝宝在4、5个月左右的时候腿部开始有力量,可以用腿支撑身体,这时很多家长开始架着宝宝站,并在身上、地上蹦跳。这样做宝宝很高兴,家长看着宝宝活泼的样子就会认为宝宝喜欢这样跳来跳去。虽然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宝宝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这种蹦跳游戏做得太多对于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隐患1:过多的蹦跳会导致O形腿/X形腿

O形腿会导致宝宝腿形不好看,影响走路姿势,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而宝宝过早站立时缺钙、缺维生素D3是造成O形腿/X形腿的主要原因之一。宝宝1岁前由于多种原因会有不同程度的钙和维生素D3的缺乏,而这时候如果站、跳,腿部需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很容易导致O形腿/X形腿。因O形腿来就诊的宝宝,小时候站及蹦跳过多、过早的情况占了很大一部分。

隐患2:过多的蹦跳让宝宝爱打挺、不爱坐

门诊中,有些家长会反映宝宝不爱坐,一放下就打挺要站起来,抱起来的时候也总愿意向后挺,这些表现其实也都和过多的站跳有一定关系。架着宝宝蹦跳过多会让他们更喜欢和习惯躯干伸展的动作,而排斥身体屈曲的动作,使得他们不爱坐着,久而久之影响坐位能力的发展。

隐患3:过多的蹦跳会影响宝宝手的灵活性和爬行

宝宝的大运动发育符合从头到脚的顺序,7个月前的宝宝还不能很好地同时控制自己的四肢,尤其是下肢的活动。在宝宝蹦跳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自己的双腿,忽略了上肢的使用,从而会影响到手的灵活性,继而影响到需要上肢参与的爬行等动作。而手的灵活性和爬行都对宝宝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做法

扶着宝宝在腿上蹦跳虽然是促进亲子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游戏方法,但是1岁前宝宝的运动发展更多地需要爬行、宝宝独立扶着东西站立、走等自主探索世界的能力,而不是被家长过早地架着腋下蹦跳。让宝宝在适宜的月龄多爬、站,这样才能为宝宝日后的运动、认知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时尚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