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上):」新「變化不止在00後登場

又到了一年開學季,暑期“餘額”已經清零。學生黨開始重返校園,有的已經開始了軍訓,為之後幾天的天氣狀況暗暗祈禱;有的沉浸在同學重逢的歡樂中,互相吐槽在兩個月的暑期生活中頻遭父母“嫌棄”;還有的正為升學帶來的壓力緊張不已,同時又對以後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九月開學季(上):”新“變化不止在00後登場

2018年是00後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後正式成年。而在前幾日的清華大學新生報到時,有媒體報道今年新生中“00後”共有2784名,佔到全部新生的四分之三。這意味著90後在校園中正逐步退場,新世紀一代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實際上,千禧年以來的各項新變化並不只有“千禧寶寶”的誕生,各行各業都有不少新變化,下面小編細細道來。

新農民:子女數量銳減,人口老齡化加劇

前段時間發佈的《騰訊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這一代平均每戶子女個數低於1。00後父母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他們的生育觀與傳統生育觀差異較大,更加傾向於少生優育。與此同時,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往城市發展,農村“空心化”問題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持續加深。

在此背景下,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愈加凸顯,培育農村鄉土人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顯得至關重要。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他們區別於傳統農民,而更像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專業技能紮實,在上班之餘還能豐富和充實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新技術、新應用的接受度普遍較高。

新農具:移動互聯網普及推廣,大數據加力

2000年,我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將網絡作為媒介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2013年,中國進入智能手機爆炸性普及階段,智能手機功能日漸強大,在日常生活重要性與日俱增;近年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不斷橫向深化、縱向拓展。

九月開學季(上):”新“變化不止在00後登場

手機由單一的通訊功能到形形色色的APP出現,互聯網+農業的運用,使得智能手機逐漸成為農民手中的“新農具”。智能手機不但承擔著娛樂通信的功能,在農民手中還可以進行對農田的實時數據收集、實時綜合作業質量監控、遠程技術監督和自動化管理,更大程度上解放了農民的雙手。

新發展:2000年以後農機發展進入“黃金十年”

2004年到2014年,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幅度相當於過去的45年,被稱為農機化發展的“黃金十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公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拉動農機行業發展,國家的政策制度成為農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當前,我國的農機行業進入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變革的轉型升級關鍵期,整個市場發展也由中高速增長狀態逐漸進入到增速調整、動能轉換的新常態,市場呈低迷態勢。

新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那些農業新形式

大數據在農業中應用最普遍的領域之一就是精準農業,智能化的農業機械以及便捷的移動端,使得實時收集土壤和空氣質量、作物生長速率、天氣狀況以及設備和勞動力成本等數據成為可能,在農業作業時依據這些實時數據的分析判斷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自2014年提出智慧農業的概念以來,智慧農業已然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其成為改變現有農業生產方式、驅動農業變革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必由之路成為行業共識。此外,農業新形式隨著社會發展層出不窮。如:農業消費新模式——農業公園、休閒農業新模式——文創農業、光伏農業新模式——農光互補模式、農產品營銷新媒體——認養農業、農業經營新模式——設施農業等。(詳見文章《盤點幾種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農機網(www.nongjx.com)原創,部分資料來源:《騰訊00後研究報告》。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農機網http://www.nongjx.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