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的以太坊:慢擠泡沫走向成熟?

本報記者翟少輝深圳報道

依照Coinmarketcap數據,截至9月7日,與2018年年初相比,比特幣(BTC)價格跌去約53%,以太坊(ETH)則下跌超過70%。與去年12月的歷史高點相比,比特幣跌幅高達約66.5%;而與今年1月的歷史高點相比,以太坊價格縮水83%。

低迷的以太坊:慢擠泡沫走向成熟?

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一度迫近2萬美元然後暴跌之際,以太坊價格剛剛突破800美元,然後逐漸爬升,於今年1月站上歷史最高點,一度迫近1400美元。到2月1日,以太坊迎來兌比特幣的價格高點,總市值直攀1116億美元,大有挑戰穩坐“頭號交椅”的比特幣的架勢——彼時比特幣價格動盪,總市值已縮水至1715億美元。

推進以太坊價格節節攀升的,是一年前ICO的火爆。彼時,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互聯網社區,介紹如何通過以太坊進行ICO的各類教程帖層出不窮。而現在,世易時移,以太坊價格距近一年以來的最低點——223.33美元——僅有一步之遙。

一批幣圈大V也開始加入唱空以太坊的隊伍。9月3日,知名區塊鏈評論員Jeremy Rubin通過科技媒體TechCrunch發佈文章稱,以太坊價值可能會“歸零”,並暗示礦工一起抵制以太坊用ETH做網絡交易費,投資者應該拋售以太坊。

被幣圈奉為“V神”的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則針鋒相對,發文予以回擊,稱作者不僅對以太坊技術瞭解甚少,且缺乏基本經濟理論。“我個人從任何角度,都對這篇文章表示不同意。”他寫道。

優勢漸失面對困境

以太坊前期價格的上漲,除受當時數字貨幣市場整體的影響,還有部分原因是眾多初創公司通過以太坊區塊鏈構建項目,並通過ICO方式出售數字貨幣,換取以太坊。在大量購買以太坊參與ICO發行的投資者推動下,價格水漲船高。

有觀點認為,雖然比特幣一向被認為是數字貨幣市場標杆,由於以太坊與眾多ICO項目緊密關聯,其頹勢更易引發擔憂。如今,看不到頭的熊市已迫使許多通過ICO募集以太坊的項目方拋售套現,好負擔運營開支,而這又讓已經普遍看跌的市場悲觀情緒進一步加劇。

“這些初創公司籌集了大量資金,卻沒有財資管理體系,或缺乏足夠的現金管理經驗,他們過早拋售(以太坊),為市場帶來許多壓力。”加密貨幣對沖基金BloomWater Capital的創始合夥人Biswa Das表示。

另一方面,以太坊網絡平臺也已不堪重負,而應用本是以太坊這類公鏈的立身之本。由於接受度較高,比特幣已成為數字貨幣世界具有共識性的“一般等價物”,被喻為“數字黃金”,這種“價值”目前看來獨一無二。相形之下,包括以太坊在內的諸多公鏈代幣的價值則更多地依賴於應用。

雪上加霜的是,競爭對手(儘管日子也不好過)的崛起也分薄著一批應用開發者對以太坊的信心。據Blocktivity統計,被列入統計的數字貨幣項目中,EOS的7日內運算處理量佔全部數字貨幣運算量的將近50%,主網運算頻率方面EOS佔據絕對優勢,而以太坊正逐漸失去優勢,面對困境。

不少區塊鏈開發者認為,長期以來以太坊持有巨大優勢,通過以太坊之外的公鏈發行項目“難以想像”,以太坊已經習慣這種地位,對新競爭格局的到來似乎並未做好準備。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創新顧問王盛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型機構、公司對以太坊的“放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以太坊的衰落。以RBS為例,其區塊鏈項目最早是基於以太坊公鏈搭建,隨後先後嘗試了Ripple、超級賬本,最終選擇了R3 Corda網絡,並基於Corda開發了新的上層應用Cordite。

“哪怕是在去年,還有很多人認為以太坊應該會比比特幣更加穩定,因為至少它的應用價值很多,當時很多新幣發行都是依靠以太坊。”王盛澤表示,“現在不僅ICO少了,很多大型機構和公司也不再使用以太坊。我們銀行第一個區塊鏈應用其實也是基於以太坊網絡。但之後,以太坊可拓展性差等弱點逐漸暴露,大玩家開始撤離以太坊。”

不過Biswa Das表示,目前以太坊依然是最受初創公司青睞的平臺,該類區塊鏈應用項目90%仍通過以太坊搭建,持續的搭建與維護需求或會讓以太坊價格在未來出現回彈。

“ICO世界的一個影子”

2017年年底,數字貨幣“牛市”戛然而止,隨即進入持續至今的“熊市”。此後數字貨幣市場是否已經“泡沫破裂”的討論就時常出現,不過這一次,以太坊的“隕落”成為其中新的關鍵要素。

ICO世界正在發生變化。ICO統計網站ICO Rating於8月發佈的2018第二季度報告顯示,儘管第二季度全球有827個ICO項目,籌資總額達到了83.6億美元,較第一季度的33.31億美元增長151%,但其中僅EOS一個項目籌資額就佔到了41.98億美元。超過50%的ICO項目籌資未能超過10萬美元,最終能夠進入交易所的ICO項目也僅有7%,55%的項目更是未能完成眾籌。與5月相比,6月ICO項目的成功率更是出現了劇烈下跌。此外,該季度ICO代幣的回報中位數僅為-55.38%。

幣圈媒體區塊律動8月指出,2018年上半年,在國內主流交易所上幣的ICO項目破發率超過95%,部分項目的代幣價格跌幅甚至超過99%,近百個區塊鏈項目淪為“空氣幣”。

儘管募集到了大量資金,但絕大部分ICO項目距離兌現其美好承諾都還有極大距離,其中多數還存在安全問題或是詐騙風險。“投資者對數字貨幣和ICO越來越感到失望,而大部分ICO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區塊鏈基礎啟動的。”Blockchain Capital合夥人Spencer Bogart表示。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表示,她也曾對ICO的本質有過疑惑,並且從2014年開始辦理涉比特幣案件之後,對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大量普及。但當放下對“價值重塑”的執念,去觀察“首次發行代幣”的結果,結果卻顯而易見。

“好的項目需要融資,需要上交易所,獲得更多人的支持;欺詐項目的項目方更是要上交易所,通過幣價起伏收割韭菜。”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交易便有需求關係,便有幣價起伏。”

“所以,‘上交易所,幣價起伏’成為ICO項目發行方几乎躲不開的一件事。這與ICO本身的運作機理有關,幣價大跌大漲則與ICO項目監管規則尚不健全有關。”她表示。

Autonomous Research LLP合夥人Lex Sokoli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假定ICO項目發行方對價值50億美元的以太坊進行套現,就可持續對以太坊價格造成壓力,而由於市場情緒惡化和流動性低,其負面影響或被進一步放大。加密貨幣市場研究網站Santiment基於一部分以太坊項目進行的統計顯示,僅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個月內,這些初創公司套現的以太坊數量就預計達到11萬枚。

在資深區塊鏈研究人士於佳寧看來,以太坊近期價格的下跌顯然是受基礎市場調整的影響,但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CO模式的衰落。

“以太坊的下跌其實是ICO世界的一個影子。”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目前來說,以太坊主要需求就是發幣,它的價值高度依賴於這些發幣方所謂的智能合約項目。(以太坊價格暴跌)確實反映了市場的一個調整過程。”

“的確,微觀的泡沫是在逐漸往外擠的。有一些空氣幣或者問題幣也在逐漸衰落甚至歸零,這本來就是市場出清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擠泡沫。”於佳寧表示,“以太坊的下跌反映了整個系統大生態的變化。”

王盛澤也對記者表示,以太坊的下跌過程也是行業逐步成熟的一種表現。“每一個平臺,即便是像以太坊,也有其弱點和缺陷,有做不到的事情。意識到這點本身就代表著行業慢慢開始成熟。”他說,“但代價就是,幣市的泡沫可能會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