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祕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比特幣大跌覆盤

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秘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初下跌確實是由於算力戰,澳本聰威脅說要對Bch ABC發起51%攻擊。BCH這波分叉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分叉,牽扯到了51%攻擊,所以比特大陸這邊,包括吳忌寒、江卓爾,就被迫拿礦場的算力去應戰,直接導致比特幣的算力突然下降。幣價下跌,邊緣算力被打出去會後形成了一個死亡螺旋。高成本算力退出,算力和幣價進一步下跌,接著算力又進一步退出,最後就跌成了現在的情況。算力戰也導致了比特的實際成本通縮(在商品價格下跌時,生產商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以存活,產品的成本支撐不斷下降,即成本通縮),市場會在產品的實際成本上建立起對價格的心理錨定,一旦跌到這個心理錨定價,空頭要及時鎖定利潤,就會開始平倉,賣出減少,而多頭敢於進場抄底,形成成本支撐。所以現在很多人覺得幣圈完蛋了的主要原因,就是6000美元(比特的市場心理錨定)的信仰被擊破了,讓人覺得看不到底。

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秘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定程度上黃金與比特幣很像,都是高度金融化、虛擬化的,全球所謂的實物黃金的總市值大概8萬億美元,但如果加上紙黃金,至少是20到30萬億美元。比特幣目前不到1000億美元,從這個方面來看的話,其實比特幣還是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的。再具化一下,黃金的市場分析其實主要是美國實際利率的一個代名詞,如果你把黃金金價的走勢跟美國實際利率的倒數倒過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分析比特幣時,基本面上要觀察不斷變化的算力(算力上升,下跌的動力就開始衰竭)。其次,可以看一看主流交易所淨空頭的持倉情況,是否到達了一個歷史高位。目前,全球第二大交易所Bitfinex上比特幣的空頭還沒有達到歷史最高值,只是一個相對高位。所以總的來說,目前比特幣的價格是處於低位的。

奇點資訊最早在8月15號就說過ETH(300美元)要崩盤,當時監測了到一個創世地址挪出來20萬個ETH,預感到會導致一些連鎖砸盤反應,果然後面就砸下來了。後來一共發現了4個創始地址,掌握了150萬ETH,現在還有110萬,拋售了三四十萬。這四個地址基本可以確定是一家,共同向一箇中轉地址轉賬之後再由中轉地址拆出去。

以太創世地址有8892個,持有6000萬ETH,以太坊基金會1090萬,ETH的最初發行量是1.02億,他們兩家就佔了75%,這也是末日博士指控V神預挖75%的一個事情。這樣來看,以太坊經濟模型設計上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投資人佔比太高,流動性過大),所以大體上ETH不會歸零,但反彈高度有限。最近以太一些創世地址的頻繁的轉賬操作,無論怎麼挪來挪去,70%的概率都是要進入交易所賣掉的。雖然不是說現價賣,但是反彈高度大概率不會超過250 —290美元。

總的來說,以太坊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項目,不過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等下一個時間點2020年,以太坊2.0的升級,才有可能有一個新的發展。不建議大家抄底,正確的做法是逢高做空,因為太多人想賣了。但是無論是ETH、EOS,其實都是風險投資,建議分散化投資。因為你要搏的是這個行業的成功,而不是某個項目的成功。可以把你認為靠譜的組成一個組合來投,投賽道而不是投某一輛車,勝算會大一點。

從宏觀角度分析,2020年確實有可能是牛市的。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需要發行貨幣去應對老齡化帶來的社保穿倉,所以2020年的貨幣供應環境會比較寬鬆,區塊鏈數字資產從物理特性和安全性上都是一個不錯的財富承載載體。

但是也並不是說比特幣就成為了洗錢工具, 2013年的時候比特幣的鏈上交易90%跟洗錢有關,但是逐漸的這些洗錢的恐怖犯罪分子就發現比特幣可以被追蹤,逐漸就不用了,現在可能只有10%了,最多也就一千多億美元。三個最大的暗網網站在去年的7月也已經被美國、歐洲的聯合行動打掉了。當然,還有很多通過交易所混幣的(交易所用的是黑盒子),但未來的總體方向是越來越往檯面上走的。

當然,觀點只是一部分,策略更重要。首先,做好你的風險預算,控制好你的止損和贏利點,就是回撤值和預期收益比,比如用20%的虧損去博一倍的升值空間,這個是OK的。無論是炒幣、股票還是債券,更多時候是要考慮你的策略,比如跌的時候買,是越跌越買,還是正金字塔加倉,每次加的點位更高,但加的越來越少用來保證你的平均成本不會一下子漲得太快等等。

機構入場及影響

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秘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9年實現技術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還是主要關注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對接場景以及傳統金融機構的入場動作。一些很明顯的入場機構,比如說淡馬錫(新加坡乃至全球最大的主權機構),先投資了比特大陸(闢謠風波,也是個大料)、幣安(約40~50億美元),以及今天的新聞“專門成立研究AI和區塊鏈的部門”等等,都很明確地表明瞭它進場的姿態。

保守估計的入場資金量約9500億美元。目前行業裡的高淨值人士大約有70萬億美元的淨資產,亞太約22萬億,北美19.7萬億。這些人對加密資產的感興趣比例約29%,亞太達51%,全球第二(第一是拉美,但財富量相對較小)。他們對另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大概是9.4%,保守一點說加密資產佔另類投資的50%的話,也就是資產的4.7%,大約就是9500億美元的入場資金量,亞太約5000億美元。目前全部加密數字資產價值約1700億美元,所以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當然比特幣肯定需要不斷變革和與時俱進的,就是本質的功能屬性的問題。可以做價值貯存,首要問題就是解決ABC和SV之間共享算法的問題,其次就是這次暴跌中顯露的比特幣深度問題。

機構投資者的話還是看重bakkt平臺(平臺股東:週記證券交易所、星巴克、微軟、海納國際、波士頓諮詢)在明年1月24號上線,因為這些平臺已經在成熟市場上證明過自己了,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機構進場之後對規則的制定也會產生影響,包括之後STO的一個發展。當然監管並不是僅限於美國,比如法國宣揚的明年完成ICO的立法,全面擁抱ICO,“讓巴黎成為全球ICO的中心”,很聰明地實行註冊制,用合格證書或者說認可資質這種不強制的方式迫使你主動地去進行審核。監管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散戶或者說韭菜的利益,限制了某些交易所項目方的“自營盤”黑幕。

從STO的角度來說,確實現在底層資產的波動也是比較大的,所以需要分合格投資人出來,未來可能會在底層代碼里加上白名單,限制非合格投資者入場。可能對散戶形成一些限制,比如按美國的標準,合格的投資自然人有兩條標準:一、淨資產扣除負債和自住房之後超過100萬美元;二、個人淨收入年收入達20萬美金或者家庭年收入達30萬美金。如果覺得自己有能力的話,可以和朋友親戚合夥搞公司、機構去參與。

瑞波公司與瑞波幣

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秘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瑞波幣

瑞波公司是一個有投資人的股權組織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它唯一的賺錢模式就是賣幣給機構,因為當初沒有融資,現在R3銀行都要向瑞波投誠了,所以公司應該是有了一個巨大進步的。跨境轉賬絕對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剛需場景,這也是大家看好瑞波公司的一個重要原因。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0美元跨境轉賬的成本是6.8%(南非一些國家百分之十幾),而比特幣只有1.6%,用瑞波的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2015年麥肯錫報告說每年全球的跨境轉賬手續費是400億美元。世界銀行說,6.8%如果能砍掉5%,一年可節約16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沒有那麼對的上,但是可以確定,這個市場能夠產生百億美元級別的成本節約。但推廣上其實是需要大規模的連鎖零售門店加入的。零售門店是很好的信任載體,可以很好的幫助區塊鏈數字資產在跨境轉帳上的運用。

而瑞波幣,首先總量一千億,且沒有明確表態不增發。瑞波幣其實遠沒有達到去中心化的,只是去除了中介,現實生活中的使用遠遠沒有瑞波協議的那麼廣,換句話說,未來它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市值。目前瑞波幣這麼堅挺的原因在於高控盤,流通少且多控制在朋友圈裡。現在的流通量只有13%,三個創始人持有30%,也就是300億個幣(有減持的限制),還有55%鎖在了55個智能合約裡,每個合約10億,每個月解鎖一個合約,55個月解鎖完畢。

瑞波幣不同於瑞波公司,雖然他們的商務拓展不錯,節約了成本,給第三世界國家帶來了一些便利,但是目前來看,確實還處在一個初期的階段,不值這麼多錢,但由於高控盤,確實也跌不了多少。其實Pow的公鏈不太靠譜,Pow幣很難生存,因為算力高的可以去攻擊算力低的,安全性是靠算力堆的。

Coinbase被集體起訴,首席政策官Michael Lempres離職

大跌覆盤,機構入場!揭秘比特、以太、瑞波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東西,去年12月BCH翻倍了就是因為有人看到Coinbase準備上BCH了,當然不排除內幕交易。Coinbase這次大概率是操作失誤,因為它已經在合規上投入了較高的成本,在合規這條道路上衝在最前面,肯定是要成為加密資產世界一個舉足輕重的交易所的,不會在這種事上犯錯誤。但是這件事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因為美國是可以討價還價的,Coinbase可以付出一些成本把這件事擺平。

Michael Lempres原來是政府官員,後來被 Coinbase聘請做首席風控官來負責法務。今年9月Coinbase又聘請了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的職位,調他調去做叫首席政策官。所以應該是內部的人事矛盾和變動導致的離職,和行業形勢沒有多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