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軍藍」到「海軍藍」,一路勇敢追夢

人物小傳:徐英,海軍艦載航空兵某團團長,第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被表彰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

“做勇敢的追夢者”,這是我在宿舍的門牌上寫下的一句話。每次飛行訓練結束,帶著滿身疲憊回到宿舍,這句話總是讓我湧起不竭的動力。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被形象地喻為“刀尖上的舞者”。5年前,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我作為首批選調自空軍的艦載戰鬥機種子飛行員,開啟了光榮而又艱辛的追夢之路。取捨之間,我沒有絲毫遲疑,毅然選擇由“空軍藍”變“海軍藍”,成為一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艦載飛行操縱方式不同於普通飛行,要想掌握操縱要領沒有任何捷徑,只有日復一日地苦練細磨。駕駛十幾米長的龐然巨物精準穩當地降落在航母甲板上,更需要飛行員不斷雕琢技藝,精益求精。

從零開始所要忍耐的寂寞是常人難以體會的,但憑著一股“啃硬骨頭”的勁兒,我和同批次的戰友們先後輾轉多地參加多型飛機的改裝和戰術訓練。經過成百上千次陸基模擬和尋繞艦訓練,我終於取得晝間航母飛行資質認證,成為一名合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夢想之所以稱為夢想,是因為逐夢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那年,組織讓我擔任團長,成為這個團隊的領頭人。角色的轉換讓我深感重任在肩,真是一秒也不敢鬆懈。那時,團裡骨幹力量少、課目難度大,飛行員隊伍建設面臨重重困難。

“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我在心裡暗暗激勵自己,一定要頂住壓力、迎難而上。那段時間,我一邊當戰鬥員努力提高自身飛行技術,探索艦載機飛行未知領域,一邊當教員總結前期經驗帶教培訓新飛行員,終於帶領多名飛行員成功取得上艦資質認證,實現了他們的艦載夢。

我一直堅信,從難從嚴才能訓出實戰精兵。在一次出海訓練中,我否決了原定的方案,原因是課目與實戰脫節。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我們初次進入實彈課目,穩當一點不是更好?”

“寧可打不中掉鏈子,也絕不能降低標準。”後來,我們研究採取貼近實戰的方式組織訓練。最終,訓練效果達到預期,導彈首發命中。

今年4月12日,南海某海域,我駕駛殲-15戰機第一架次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南海閱兵後,我又隨航母編隊出戰多個海域,在高風險課目對抗中尋求新的突破。

“四年橄欖綠,十年天空藍,今日浪花白,再幹幾十年。”這首打油詩是我一路走來的生動寫照。作為第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我有幸和航母艦載機事業一同成長。我和這支部隊一直以奮進的腳步加速趕超,突破一項又一項戰鬥力瓶頸。前不久,我們成功實現艦載戰鬥機夜間起降,每一次降落都驚心動魄,但每一次成功都讓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

又一個緊張忙碌的飛行日後,我回到宿舍,一抬眼便是那句再熟悉不過的話:做勇敢的追夢者。一路逐夢,我絲毫不敢懈怠。艦載戰鬥機發展還有更長的路、更多的困難等著我們,作為一團之長,我必須和這支部隊一起,去面對更多新的挑戰、取得更多新的突破。

(本報記者陳國全 通訊員孫 飛 解曉東整理)

从“空军蓝”到“海军蓝”,一路勇敢追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