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未來: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

銀行業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遭受破壞,在過去幾年間,傳統金融機構和非傳統金融科技公司開始認識到,合作可能是長期增長的最佳途徑。與此同時,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提供金融服務,創造出Techfin解決方案。合作的基本原理是將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比任何一個獨立部門更強大的實體。對於大多數金融科技企業來說,其主要優勢是創新思維、敏捷性(調整速度)、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視角以及為數字化而構建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另外,大多數銀行機構都具有規模、強大的品牌認知度和已確立的信任,還擁有足夠的資本,監管合規知識和已建立的分銷網絡。

凱捷(CapGemini)和領英(LinkedIn)與Efma合作撰寫的《2018年世界金融科技報告》(World Fintech Report 2018)提出,“大多數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專注於摩擦程度高、或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足的狹窄職能部門,但它們自己卻難以實現盈利。傳統的金融機構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和雄厚的資金,但傳統的體系阻礙了它們的發展。”挑戰將是建立一個合作可以蓬勃發展環境的能力,而不是扼殺任何一個合作伙伴受益的屬性。

銀行業的未來: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金融Techfin的區別在於基礎組織的起源。金融科技通常指的是這樣一種組織,金融服務是通過更好的使用數字技術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消除摩擦的經驗來提供的。金融科技產品的一個基本例子是大多數傳統銀行提供的移動銀行服務。更常見的是,金融科技指的是非傳統的金融產品,比如美國的貝寶(PayPal)、Zelle和Venmo,以及英國的數字銀行Starling Bank、Monzo和Revolut

另外,科技金融通常會提到一家技術公司,這家公司發現了一種更好的方式,將金融產品作為更廣泛服務的一部分。科技金融公司的例子包括美國的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GAFA),以及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幾年前,科技領域的夢想家、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馬雲(Jack Ma)描述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區別。“未來的金融業有兩大機遇。一個是網上銀行,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網上;另一個是互聯網金融,完全由局外人主導。——馬雲”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組織在金融領域的成功都將基於機構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集的能力,以及從這些見解中學習以提高實時的個性化和數字參與,以及根據消費者需求擴展產品。

銀行業的未來: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

一個新的競爭格局

即使有最好的合作,傳統金融機構在未來銀行業生態系統中的競爭力也將受到技術金融巨頭的挑戰。建立在數字平臺上的這些大型技術組織是高效的,並且已經找到了降低運營成本和盈利商業模式的方法。貝恩表示,“許多科技巨頭都具備成功的要素:強大的數字能力、龐大的客戶基礎、精通改善客戶體驗的組織,以及將企業品牌拓展到銀行業的充足空間。”更令人擔憂的可能是,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產生一種以前僅為傳統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保留的信任水平。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使用這些非傳統公司提供的金融產品——尤其是那些經驗優於傳統公司提供的金融產品。將收入從其他業務(如零售)轉移到增加銀行業務的潛力,可能完全改變競爭平衡。

銀行業的未來: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熟悉新的數字產品,預計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只會增加。對於那些在數字設備環境中長大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尤其如此。“科技公司從技術開始,想知道如何將其用於商業和貿易。另一種選擇是,金融科技公司從現有的貿易結構入手,考慮如何利用技術使它們更便宜、更快。我把它比作金融科技公司在製造速度更快的馬,而科技金融公司在製造飛機。——克里斯·斯金納”當銀行政策和流程迫使人們在日常銀行業務中使用非數字渠道時,人們會越來越惱火。傳統的銀行機構不能僅僅依靠提供支票賬戶和貸款。競爭對手已經在蠶食銀行價值鏈的重要部分,這可能會限制銀行成為公用事業企業。

銀行業的未來將取決於它能否利用客戶洞察力、先進分析和數字技術的力量,提供幫助當今精通技術的客戶管理財務和更好地管理日常生活的服務。由於金融和技術組織對銀行業有更廣泛的認識,提供銀行和非銀行服務,最終的贏家將是消費者,而不管他們選擇了哪家供應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