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他捐獻的文物,竟占了半個故宮?

被國學大師啟功先生盛讚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的張伯駒,曾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當年的“民國四公子”是以文武區分,以武著稱的是少帥張學良、世襲鎮國將軍的戚溥侗。而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和張伯駒,以文著稱合為雙詞客。

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他捐獻的文物,竟佔了半個故宮?

不得不說,作為袁世凱表侄的張伯駒一生精彩難以複製。早年過繼給伯父張鎮芳的他,目睹了伯父從銀元局會辦到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的過程。號稱神童的他,在20歲那年踏足軍界,曾先後效力於曹錕、吳佩孚、張作霖,擔任提調參議等職。

而後,北洋軍閥的覆滅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其從軍的志向,但他人生的另一大輝煌之門正由此打開——收藏。期初,在其妻子潘素心中,張伯駒向來是一個十足的喪家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其特殊的“喪家”、“敗家”之舉卻成了日後享譽全國的一代名家。

早在民國二十五年,鬼子六之孫愛新覺羅·溥儒欲將《照夜白圖》(唐·韓幹)變賣出手,張伯駒十分想買,但沒成想國寶最終流失海外,他無奈作罷。自此他便下定決定,即使傾盡家業,也一定不能重現《照夜白圖》的遺憾,將國寶外流。

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他捐獻的文物,竟佔了半個故宮?

這期間,他不惜以房換畫,在近乎傾家蕩產的情況下,將《百花圖》、《上陽臺帖》、《平復帖》等珍稀字畫一一保留。甚至他曾於艱難歲月,將鍾愛的十五畝大宅(李蓮英舊居)賣掉,以湊夠相應的銀兩,救回心念至寶——《遊春圖》(隋·展子虔、徽宗題字)。

最讓人欽佩的是,張伯駒先生雖視國寶如命,但卻不是貪財之人。他曾將畢生的收藏心血——杜牧《張好好詩》、黃庭堅《草書》、范仲淹《道服贊》及陸機《平復帖》等八餘幅書法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館。相關部門曾出資二十萬以示獎勵,卻被張伯駒婉言謝絕。

在張伯駒眼中,他看的東西和收藏的東西相當多,但都像過眼煙雲一樣。這個曾持有上億文物的收藏大師,在回到燕京後,依然過著平凡人的日子。看了他的故事,小編也無限感慨,重於泰山的偉大在其身上演繹的淋漓精緻。

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他捐獻的文物,竟佔了半個故宮?

那麼,若同樣持數件國寶的大家,也會其一樣灑脫麼?請於文尾評論以便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