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前陣子,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以楊超越為主題的許願圖可謂盛況一時,諸如“不用努力就能考第三,第一第二還立刻轉學”“燃燒卡路里成功” “一夜暴富”“水逆退散”等各種願望、慾望、奢望都系在性感超越的身上,祈盼楊超越的“在線做法”能夠將其“錦鯉體質”傳遞給大家。

從“信春哥,不掛科”到“性感超越,在線做法”,從“雨神”蕭敬騰到“孕神”吳青峰,音樂圈在另類“封神”的路上不斷開疆拓土,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過,在這些極富娛樂性的封神名號背後,其底層邏輯是怎樣的?又會給音樂圈帶來哪些影響?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跨界封神,巧佔C位

其實,華語音樂圈的“封神”運動源遠流長。

2017年,李克勤在被香港媒體“雷霆881”問到“當香港傳媒封‘四大天王’的時候,克勤你有沒有介意過4個之中沒有你呢?”時,李克勤很走心地回答到:“介意,怎麼會不介意,不止是我,當時‘四大天王’以外的人都很煎熬。”

不過,如今“四大天王”這種硬性封神的玩法已經out了,天王們甚至也很排斥別人叫他們天王。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在現在的語境中,音樂市場那麼開放,“天王”“天后”“小天王”“小天后”這種稱號,總讓人有一種自封為王的土味感,高高在上的凌駕感和時下的社交媒體氣質也不契合。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雨神”“孕神”“錦鯉”的出現則解決了這個難題。這類稱號不需要專業能力作為背書,也不需要論資排輩,用來作為背書的是明星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經歷。而一旦擊中了大眾的心理訴求和社會情緒,也就能成功“封神”,新的人設也將帶來一波流量效應,幫助藝人成功收穫C位。

前段時間,人們形容某一類超級斜槓新興人類喜歡用“什麼中最什麼,什麼中最什麼”的句式,比如馮唐是醫生中最會寫詩的,詩人中最會投資的。這種跨界式的身份認定,往往能夠凸顯出一種奇怪的稀缺性。對於音樂圈明星而言,好作品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有好的定位加持則如虎添翼。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藉助斜槓人士的評價體系,“雨神”可以釋義為“音樂界開演唱會粉絲最容易遭暴雨襲擊的明星”或“哪個城市乾旱缺水最適合請他去開演唱會的明星”;“孕神”可以釋義為“音樂界最容易讓女明星懷孕的男明星”或“想生寶寶的粉絲們最適合追的明星”;“錦鯉”也可以釋義為“音樂圈運氣最好的明星”或“求財、求運、求不掛科、求好身材可以追的明星”等。

通過這種跨出音樂專業能力支撐的玩梗方式,很容易與粉絲之間產生互動、增加粘性,也很容易“破圈”,獲得路人粉的好感。

明星封神背後:唱片公司、媒體、粉絲輪流“坐莊”

回顧華語音樂樂壇,真正將“封神”作為產業運作的一部分,或許始於香港四大天王時期。而從“四大天王”“魔巖三傑”到“雨神”“孕神”“錦鯉”,另類“封神”的背後其實潛藏的是音樂產業造星邏輯中話語權的流變。

傳統唱片業的時代,也是媒體強話語權的時代,行業和媒體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互惠關係。在四大天王之前的“譚張爭霸”時代,譚詠麟就遭遇過香港媒體對其“買獎事件”莫須有的暴力報道,而“四大天王”的名號也被認為是媒體炒作的結果。某種程度上,這些都是港樂時代唱片公司與媒體“共謀”的縮影。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1994年,臺灣魔巖唱片將三位內地簽約歌手竇唯、張楚、何勇包裝成“魔巖三傑”,同時推出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三張專輯,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1994年12月17日,“魔巖三傑”和唐朝樂隊一起在香港的紅磡體育館登臺演出,成為華語音樂圈一件回味至今的盛事。此後十餘年,內地的藝人包裝,幾乎都是沿用唱片公司主導、媒體配合宣傳的運作模式。

2004年,選秀節目《超級女生》橫空出世,以粉絲為主導的選秀時代來臨。作為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人物,李宇春被眾網友惡搞稱為“春哥”,而這一當年被濫用的國民梗,也是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的異化產物。在今年的《創造101》,則將這種“梗式玩法”進一步發揚光大,楊超越的“錦鯉”梗則是在其參與《創造101》的節目中,從粉絲們的打call互動中自發產生的。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如今,明星影響力的構建越來越依靠每一個粉絲渠道的“自媒體”式輸出。從為偶像刷納斯達克大屏廣告、買星星到炮製神職名號,粉絲在明星品牌宣發方面的主導作用越來越不可或缺,甚至有了一種偶像養成的意味。

另類人設玩法,“出圈”新方式

隨著音樂產業的發展和媒介環境的變化,人們喜歡的音樂也越來越趨向於個性化、圈層化。那麼,在維護好原有的粉絲群體的基礎上,藝人如何尋求增量,擴大影響力呢?這個當然需要藉助某些包裝方式出圈了。

這裡的包裝,早年間是港樂時代打造的“金童玉女”,而如今的藝人定位則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封神”這種另類人設的玩法也越來越被藝人和粉絲所青睞。

與傳統較為單一面向的人設打造方式相比,諸如“錦鯉”“孕神”“雨神”等很明顯更接地氣。它們大多是粉絲們由下而上給自己的偶像尋找到的關注點,不涉及偶像的個人利益訴求,卻能讓粉絲獲得獲得參與的樂趣,也不用提防被揭穿。

一般來說,這些人設裡往往都藏著一個梗,而對這個“梗”的追根溯源和認可,也可以讓共同製造這個名號的粉絲獲得一種圈層的認同感。和黑梗不同,這些帶有美好寓意的梗,不僅能夠愉悅大家的生活,也易於成為社交媒體上全民參與的話題,將圈內人和圈外人無縫地銜接在一起。這使得參與其中的個體,既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又與朋友圈曬吃飯、曬娃一樣,顯得人畜無害,十分和諧。

音樂圈另類“封神”指南

另外,這種自動熱搜的另類“封神”的人設玩法,也極易形成多次傳播,引爆社交媒體。比如,通過表情包的方式,楊超越的“錦鯉體質”成為了一次全民的狂歡,不瞭解楊超越的人也在這樣的狂歡中,認識到了這樣一位蠢萌蠢萌的“村花”。甚至於,楊超越在參加張傑演唱會慶功宴的時候中了兩萬塊錢也能成為大眾的焦點。

這些巧合就像一塊能量石,一直都在給楊超越、蕭敬騰等這樣的另類“封神”人設賦能,而藉助這種“賦能”,又能醞釀出更多有爆點的話題,形成一種彼此賦能的良性循環。

這種“人在家中坐,C位天上來”的人設效果,大概是所有藝人夢寐以求的吧。

作者 | wi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