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个更经典?

李翔


两部都是好剧,《康熙王朝》大气回肠,看着过瘾,《雍正王朝》厚重悠长,让人回味。但是相对而言,《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略逊一点。

从主要演员表现来说,《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了很多。《雍正王朝》包括演康熙的焦晃、雍正的唐国强、太子的徐敏、八阿哥的王绘春、十三阿哥的王辉,还包括其它皇子,个个都是戏骨。此外,佟国维、张廷玉、李卫、杜志国等角色的演员都极为出彩。

《雍正王朝》演员虽然都是戏骨,但是不抢戏。当然,焦晃绝对是当得起康熙的角色,有他坐镇,下面各号人马各司其职,从不越位。所以说本剧的演员表现精彩而不抢镜,角色表现十分均衡。比如说杜雨露饰演的张廷玉,没有太大的动作,他的主要表现就是眼神,把一个老成持重、揣摩上意的上书房大臣演得活灵活现。

《康熙王朝》在演员方面,陈道明、斯琴高娃虽然也很用功,但很多人评价用力过度。确实如此,为了突出康熙雄才大略和孝庄大清柱石作用,有时主演不得不通过提高声调,夸张表情来表现,这与《雍正王朝》主要演员由内而外的表现是有差距的。

《康熙王朝》的配角表现倒是有亮点,比如说康熙两大重臣索额图和明珠,以及索尼、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等人,表现也算可圈可点。

《雍正王朝》的演员重在表现内涵,比如说不怒自威的康熙,城府极深的佟国维,忠肝义胆的十三爷,性格火爆的雍正,还有细心周到的张廷玉,个个都很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从剧情来说,《雍正王朝》结构复杂,矛盾冲突激烈,最为关键的是,它的剧情十分耐人寻味,比如说佟国维的立场,邬思道的谋略,康熙的城府,每一个人物,每一段细节都可以讨论。最近头条上有大量这类文章,写者众说纷芸,各有各的理,说明了该剧的可塑性。

《康熙王朝》就比较简单,虽然它也有表现康熙在每一个阶段的权谋,但相对直白和简单,没有令人思考的情节。虽然在晚年太子与大阿哥夺嫡上,也安排了不少情节冲突,但缺少《雍正王朝》那种紧张、焦虑、思索的感觉。

在细节处理上,《雍正王朝》非常到位,特别是有几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一是雍正登基时,回京奔丧的十四阿哥大闹康熙灵堂,雍正忍住不发,这时镜头转向他的手,紧握着那窜念珠;二是康熙在热河行宫听到太子调兵逼宫时,张廷玉处置完成后向康熙点头示意,康熙心领神会。三是康熙看到张廷玉举存太子的奏折,脸上一闪而过的微笑。表明他是赞赏的;四是雍正接见年羹尧时,居然命令不了年的手下,回宫后对着年秋月大喊“卸甲”,令她一件件脱衣服。五是八王议政那一集,十三爷被抬着进宫后,也向雍正点头示意,表示大局已定。

另外,在服装、道具、场景等方面,《雍正王朝》也略高于《康熙王朝》,比如说在色彩运用上,《雍》剧相对朴实,《康》剧色彩艳丽,历史厚重感差些。


华哥杂谈


毫无疑问,《雍正王朝》更为经典!

《康熙王朝》的小说与电视剧我都看过,当时看得也颇为感动。只是,一晃多年过去,除了几个著名人物的名字,细节几乎忘记光了。

《雍正王朝》的小说与电视剧我也看过,当时就觉得十分震撼。一晃多年过去,印象越发深刻,几乎每个人物的主要经历,乃至大量的细节我依然记得。

这就是好电视剧与神剧的区别。

《康熙王朝》适合青年看,那时候也正是康熙的少年、青年时期,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逆境崛起,几件大事做下来,让人倍感康熙大帝英明神武。

一晃,到了《雍正王朝》,康熙皇帝也已经步入老年,展现的不再是昂扬向上的激情,而是对于国家的责任,对于子女的呵护,对于未来的谋划。

各种纷繁复杂的斗争,在二月河笔下一一展现,人性的种种优劣,也各有风采。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既有鹰枭狠辣的一面,也有犹如老牛慈爱和善的一面。九个夺嫡王子更是风采各异,奇人异士汇聚。

里面的许多人物都被刻画的十分厚重,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无论是所谓奸臣,还是所谓忠臣,都不再是单纯的脸谱。

许多人物的命运都让观众牵挂,甚至是一些配角都十分出彩。像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还有小说中雍正的女儿乔引娣。包括一些侍卫,家仆,都各有神采。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十分抢眼,但凡看过电视剧的,必然记得这位奇谋百出的一代人杰。不过,在《雍正王朝》中还有一位比邬思道还要神奇,那便是道士贾世芳。

在古代,但凡有官场,有宫斗的地方,必然有仙佛巫蛊。

许多的历史小说都不敢去表现,怕掌握不好度。

《雍正王朝》小说中写得极为精彩,在《电视剧》中为了迎合潮流,还是将贾世芳的戏份与能力大大削弱了。

其实,在小说中,贾世芳与张德明之间的斗争,正是仙家对人间势力的争夺。谁胜出,谁便拥有了人间权势,其道派便会大昌。二月河没有把这两个道士简单写成装神弄鬼的假道士,而是都有真本事。这体现了对古代玄道的敬畏,十分难得。

一部好的小说,好的历史剧,应当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个时代。《雍正王朝》中有三教九流,堪称经典。


宛如清扬


毫无疑问,《雍正王朝》远比《康熙王朝》经典的多!


再看《康熙王朝》,更多的感觉是给年轻人的“励志剧”,台词与表演充满了激情与渲染!

再看《雍正王朝》,更多的感觉是青年人的“历史剧”,每个细节都在客观的表达历史的进程!

一部电视剧的是不是经典,取决于多年以后再去欣赏,是不是还能发现让你感触很深,思考很多的细节!

试着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两部经典都是标榜历史剧,但历史剧最难把控的地方在于是否保证客观看待历史,尽量的减少主观的情绪态度,无论是非对错,都得客观去呈现!

《康熙王朝》豪气万丈,更多的表现康熙的文成武功,无论是“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等等,都是惊心动魄,场面宏大!真给人感觉“康熙是千古一帝”,康熙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在康熙面前,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而且很随意的搞定,“内忧外患”那都不是事儿,秒秒钟办好!这种表现就有些过于的推崇康熙了,康熙过于完美,主观情绪更加明显!


《雍正王朝》更加客观!在我以前的印象中,雍正是暴君,杀人如麻等等(野史故事看多了)!但看了本剧以后,改变了我对雍正的看法,他的缺点明显,比如性格急躁,但同样优点很多,如勤政爱民!这样才是客观的态度,不光体现出好的一面,还有很多不好的一面!皇帝也是人,不是神仙,他也有难处,也有操心的问题,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一个皇帝的真实的一面!

第二,有人说“是不是历史正剧取决于剧中的女人”!这是什么个意思呢?也就是说,历史正剧里面女性角色显得无关紧要,而女性角色过于重要就偏离了历史正剧!

《康熙王朝》里面的女性角色不仅多,而且很重要!比如孝庄太后,苏麻喇姑,容妃,蓝琪儿等,每个角色都很出彩而且戏份很多,但这些角色越是出彩就越让《康熙王朝》显得不够真实,毕竟女人在历史里面的作用,总体而言是不够显眼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论断!


《雍正王朝》的女性角色基本没有!更多的是一群男性演绎出精彩纷呈的历史大戏!就像《大明王朝1566》,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基本上也是没有女人的戏,全部都是男性,但正是这群男演员,把历史的最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成为经典!

第三,演员的功底也决定着电视剧的经典!

《康熙王朝》最出彩的当然是陈道明老师主演的康熙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孝庄!他们的演技都是无可挑剔的!小的时候感觉很精彩,个人很容易被代入剧中!但现在总感觉陈道明老师有些用力过猛,煽情的太多,情绪表现的太强烈!我觉得这就不像是一个成熟的帝王的表现了!

《雍正王朝》里面的演员也是特别的优秀,老戏骨个个精彩!特别是焦晃老师的康熙,唐国强的雍正,还有八爷,李卫,年羹尧,张廷玉等等,都是绝对出色!有人评价焦晃的康熙,“这哪是演呀,这就是康熙”,也只有焦晃的康熙才能在气场上压得住唐国强的雍正!


再者,剧情情节细节的处理更能展现导演的功底!

《康熙王朝》更多的是从大处着手,一言不合就豪情万丈的动员,像擒鳌拜,平三藩,显得很简单,几个小太监就能把鳌拜解决!动不动就是孝庄号召家奴去抵抗外敌,时不时就是喊着“我孝庄……”,这是编剧的硬伤呀!

《雍正王朝》更多是从细节入手,总是在很平静的场面下展现出暗涛汹涌惊心动魄!其中“九子夺嫡”“年羹尧事件”“八爷逼宫”等等,这些场景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惊心动魄!这才是导演的功底!



所以,整体而言,《雍正王朝》更符合一部历史正剧,也比《康熙王朝》要经典!





忠肝义胆岳老三


小时候觉得《康熙王朝》经典。

看完《雍正王朝》之后,再看《康熙王朝》,觉得雍正王朝里的人太窝囊了,康熙太帅了,英明神武,决胜千里。

任凭你再厉害,只要我康熙一个妙计,只要我康熙坚定信念,都得被我康熙玩倒。

鳌拜你很牛吧,我只要几个小侍卫能打就扳倒你;吴三桂你势大吧,我只要信念坚定,你就拿我没辙;周培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打谁都打不着叛军世子;俄罗斯朝鲜的大臣,连储君是谁都不知道,就来出使;伍次友一段大白话,还能中状元。

总之,一部剧里只有康熙大帝一人有脑子——除非你是支持康熙的——只要康熙发威,任你是谁也得被他干倒。

爽,小时候,觉得这是真的爽。

直到后来历经世事,才知道这个世界哪有那么顺利的事。你有脑子,人家也有脑子,谁也不会任你揉捏。

重新点开《雍正王朝》,发现它的意蕴深远了。

就拿同样是康熙的来说,焦晃演的就没那么无敌。他虽然老谋深算,算无遗策,并且贵为皇帝,还是瞻前顾后的,恐怕出点什么事。既要着眼国家大局,还要关照大臣情绪;既要安排皇子,又要照顾黎民百姓。可以说每一步都战战兢兢的,他的敌人或朋友,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哪里能像陈道明的康熙一样潇洒。

哪个更接近现实呢?毫无疑问,是焦晃演的。因为就算你是个区首富,还要跟一堆人勾心斗角,各个有两把刷子,没有让你省心的呢。何况,管理这么大一个国。

因此,记得有人说过,《雍正王朝》里的康熙是焦晃在治国,《康熙王朝》里的康熙是陈道明在过家家。

《康熙王朝》也就是比《甄嬛传》、《琅琊榜》高级一点,而《雍正王朝》必将成为不朽的经典。

当然,这只是对我个人喜好,现在我比较喜欢照片接近现实,所以我喜欢《雍正王朝》。


待我施为地煞变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都是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我认为《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为经典。《康熙王朝》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而《雍正王朝》则是国产电视剧的巅峰之作。

先说对观众的影响力。

这两部片子播出的时候,我才十几岁,当时就感觉《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看。《雍》的剧情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而《康》则平淡了许多。事实上正是有《雍》珠玉在前,才让我追看《康》的。后来我又把《雍正王朝》看了好多遍。

虽然当年《康》的收视率高过了《雍》,在豆瓣的评分也比《雍》高,但是毫无疑问《雍》对观众的影响力更大。

《雍正王朝》里虽然没有帅哥美女,但深深俘获了很多少年的心。当年那些看《雍》的孩子们长大了,开始在网上写《雍》的同人网文,现在的很多宫斗文(剧)、清穿文(剧)的背景都设置在九龙夺嫡或雍正时期,比如《步步惊心》、《宫》和《甄嬛传》。还有一部大热的电视剧,虽然背景不是清朝,但明显带有《雍正王朝》的影子,那就是《琅琊榜》。太子=胤礽,誉王=八王,靖王=四爷+十三爷,梅长苏=邬先生。

现在在悟空问答上,《雍正王朝》也是长盛不衰的话题,总是能获得很多流量。

所以,显然《雍正王朝》的影响力更大。


再说演员。

《康熙王朝》主要就是看陈道明与斯琴高娃两位主角的表演。这两位演员都是演技精湛的老戏骨,比如我很喜欢斯琴高娃的白二奶奶。但是我感觉他俩还没有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陈道明,演什么都带有自己的影子,剧中的康熙完全就是霸道总裁陈道明。

而《雍正王朝》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有精彩演绎。焦晃老师的康熙就不说了,跟陈道明比那是欺负人。唐国强的雍正,和他之前的角色相比,加入了一丝阴鸷和冷酷。其他角色,如八爷的阴险,九爷的蔫儿坏,十爷的鲁莽,十三爷的侠义,无不生动鲜活。哪怕那些一些戏份不多的角色,也都有精彩的演绎,比如忠厚老实的图里琛,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最后说说剧情。

《康熙王朝》就是叙述了霸道总裁康熙一生的功绩,再点缀一些男女之事,剧情比较散,适合娱乐地看。而且有很多情节比较俗套狗血,什么康熙逛窑子、容妃刷马桶之类的,我至今记得康熙跟宝日龙梅野合,然后说:“宝日龙梅你强奸了朕”,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雍正王朝》则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即皇帝与官僚阶级作斗争,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基本没有男女情事。而且剧中对权谋的描写十分精彩,一句话:《雍正王朝》是要带着脑子看的,否则会错过很多隐藏的剧情。

我每次重看雍正王朝,都会有新的体悟。我想,这也许是《雍正王朝》的受欢迎程度比不上《康熙王朝》的原因吧。



梦露居士




我个人以为,《雍正王朝》更经典。

《雍正王朝》里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本的严肃性,都更胜《康熙王朝》一筹。焦晃表演的康熙,言语风格、表情细节、气度风范更有帝王气息,显得更恢宏、厚重。唐国强把原著中雍正帝的人设演活了,场景、内心的融合和外在流露,无一不是经典之作。再说故事情节,《雍正王朝》也更能抓住人心,江南赈灾,火烧江夏镇,九王夺嫡、八王议政,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又符合历史场景,不虚浮矫饰。

反观《康熙王朝》,虽然陈道明演康熙也个性十足、形象生动,但总给人一种浮躁、张扬的戏说的感觉。更为可笑的是斯琴高娃还一口一个“我孝庄”。要知道孝庄是谥号,也就是死了之后康熙给封的。这简直就是在玩穿越。



还有康熙对阵葛尔丹那场大戏,看得尴尬症都犯了,阵前交兵,还是御驾亲征,居然会闯出两个女人,康熙的妃子和女儿跑到阵列中间哭喊摆手“别打了,别打了”,感情导演以为古代礼法、战阵是在过家家?那种关乎国家民族危亡的对决真的是岳父跟女婿之争?能够设计出这种场景的导演跟编剧只能送其四个字“幼稚、无知”。



最后还有作为后宫的一名妃子,居然跟康熙叫板到死,康熙女儿还动不动嚷着要为母亲声张正义回蒙古带兵打过来要说法。要知道帝王家事虽然也是家事,但同时也是国事。嫔妃即便再受宠,也是臣属,也不敢公然抗旨跟皇帝对抗,那是大逆不道,不是个人生死荣辱的问题,而是可能牵连九族。当时的礼法也绝对不允许后宫女人可以如此任性。即便是外嫁的皇帝的女儿也不能把家事国事混为一谈,葛尔丹那么雄心壮志的主康熙说灭了就灭了,还怕自己女儿举兵造反?

所以,比较起来,《康熙王朝》BUG太多,我觉得《雍正王朝》更经典。


谢金澎


开门见山,我认为是雍正王朝更经典。

康熙王朝看了有三遍,雍正王朝看了有五遍,在头条上零星看多次。

康熙王朝剧情上看,主要描写他一生几大功绩。斗鳌拜,平三番,收台湾,灭葛尔丹。段落上层次分明,大开大合。内容上每次都惊心动魄,精彩绝伦。

从演员演技上看,陈道明的表演水平上等。但父亲有句评价,认为演少年时斗鳌拜的演员,比陈道明演的好。后来再看,确实如此。网友有句话,说到点子上了,陈道明演啥都像演自己,基本一个风格,虽有片面,但变化无多。斯琴高娃的咆哮演法,现在回想,确实太一般了,相比她在大宅门中的演法,要差很多。

一个皇帝如何打败敌人,收拾大臣,这种剧情,无疑就会败给雍正王朝。一个人如何揣摩父皇,战胜兄弟,最终当上皇帝。这种剧情中,阴谋诡计阳谋方法的运用,介绍帝王之术的知识点,会更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所以在剧情上,雍正王朝就已经完胜康熙王朝了。看雍正王朝的都应该有体会,最精彩的段落其实是雍正当皇帝之前。当上之后,反而不那么吸引人了。只有八王议政那集惊心动魄,其实就是我说的剧情设计上的优势。

再说演技,焦晃不是在演康熙,他就是康熙一样,你说陈道明能比了嘛?他把中老年皇帝这段表现的非常好。一个皇帝,一个中老年皇帝,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意气风发,多的是沉稳老练。一个父亲,一个几十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不断考察皇子的父亲,一个准备把江山交给儿子的皇帝,一个看着孩子互相勾心斗角,互相拆台争斗的父亲,焦晃表现的分分钟到位。

再说唐国强的演技,其实演的也比陈道明更全面。雍正他演的非常好了,无论是雷厉风行,还是耍阴谋诡计时的眼神,都表现的非常到位。除此之外,他演诸葛亮也好,演毛泽东,除了长相和话语,气势上比其他人演的也都好,他是一个全面型的演员。

所以,没有比较,就没有高低。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有伤害,敬请谅解,欢迎留言,大家共同探讨。我也是及其喜欢历史剧的,哪怕是后宫剧都不放过。


装修在北方


上学的时候,就经常翻看这两部剧,那时候感觉康熙王朝好看,大气磅礴,一气呵成,雍正王朝就没那么好看,演了一半才当皇帝,啥事都是邬先生的计谋。

毕业近十年,康熙王朝看了一两遍,雍正王朝看了十几遍是有了,又感觉前者和后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电视剧,人生中哪有那么多雄才大略一切尽在掌握,更多的是阴谋成事,雍正显然拍的更加现实,心理活动更加自然到位。

在轮演技,不说哪个演员了,没大有可比性,单说各雍正王朝主要演员的眼神,延后的留白,旁白,更是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康熙王朝显然没有

还有剧情的编排,服装的设计,情感的掌握,等等,雍正王朝作为一部历史剧来说,基本达到了巅峰,前无古人是肯定的,后无来者也极有可能。把二者比较,就类似拿六小龄童演的猴子和曹俊演的猴子去比较一样,欺负人!


山东东734


作为二月河老师的两部作品,《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难免被拿来比较一番。《康熙王朝》由陈道明老师和斯琴高娃老师领衔主演,以康熙皇帝一生的功绩为注脚,再现了千古一帝康熙的激荡一生。而《雍正王朝》则由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等联袂主演,以九子夺嫡为起点,以雍正皇帝的改革为主线,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政治斗争和改革斗争。


从演技上来说,两部剧都选择了十几位老戏骨担纲主演,为我们奉献了两场影视的饕餮盛宴。从陈道明和焦晃饰演的康熙来看,陈道明老师更多的侧重于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帝王心术,陈道明老师完成的很好,有好几场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而焦晃老师饰演的康熙皇帝更多的侧重于一个面对一群儿子相互斗争的父亲。他不威自怒,将一个大帝国稳稳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党争,他三言两语就拿下了首辅佟国维;面对欠钱的臣工,他以理动人,将一众臣工感动的涕泗横流。焦晃老师的康熙,堪称经典,难以复制,因为他的康熙不仅仅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焦晃老师的演技堪称已臻化境。


总得来说,两部剧都是戏骨云集,演技总体上难分胜负,但似雍剧更胜一筹。

从思想上来看,《康熙王朝》中虽然涉及到了党争和谋略,但给人感觉太过粗线条,这里的党争是为了表现康熙的帝王心术服务的。而《雍正王朝》则将政治斗争中的阴谋与阳谋演绎到了极致,各方利益交错纠缠。太子党,八爷党,四爷党相互碾压,每一步都埋着伏笔。个人更倾向于《雍正王朝》。


从叙事结构来看,两部剧皆是典型的线性叙事,剧本扎实,不分高下。两部剧都是非常好的电视剧,都有大量的拥趸和粉丝。将两部剧进行对比,说明我们在怀念那个用心做剧的时代,也希望现在的影视从业者能多看一看《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再看一看自己拍的,找找差距。

以上。


逆流时代


这两部剧都是二月河作品改编的,分别又是直系两代帝王,又都是国内拍摄的,演员选择的也都是国内主流派演员,所以风格上其实很相近。

要说不同和各自的特色,首先在故事讲述上,《康熙王朝》侧重于康熙建立的各种丰功伟业,没有多少们密辛、争斗的东西。

它的斗,多为外斗,是大清王朝与关外势力之间的争斗。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国际范畴的。

因此,这部片子不免给人一点过于高大全的感觉,更接近于历史正剧。

而《雍正王朝》,因为雍正本身不以雄才大略丰功伟绩见著于史,而他的继承王位又不那么可言说,被视为历史迷案,所以,这部剧里,更多充斥的是各种内斗和勾心斗角的痕迹。

所以,它更接近于一部清宫戏,有更多的戏剧性色彩。

另一方面,从演员选择上来看,《康熙王朝》有陈道明和斯琴高娃,别的角色没有太知名的演员。

整部剧下来,就像这两个演员的独幕剧,戏份多,存在感足,光芒占压倒性。

可惜,我个人不是太喜欢陈道明这种表演方式的演员,总觉得他演什么都是他自己,无论方鸿渐、康熙还是谁,都有点他这个人本身隐隐的傲气,不太符合我心目中想象的康熙。

反观《雍正王朝》,除了出演雍正的陈宝国,还是有一些比较眼熟的演员的,也各自有自己的存在感。

这样,群体戏就显得更和谐和好看了些。

总而言之,我个人是觉得《雍正王朝》更经典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