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太貴是因爲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篇文章,主要講解了現在全國人民都覺得房價很高,不合理,房價需要降下來的才是正常的邏輯的時候,有人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現在的房價是正常的,還有上漲的空間,不正常的是現在發展的經濟,當不正常的經濟遇上了正常的房價之後,房價看起來就也不正常了。

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具體的文章內容是這樣子的:現在很多人都在期望房子價格下跌,這是非常荒謬的,我今天用十二個億買一棟樓,你明天估價一塊錢,這不是搶劫是什麼?看看黃金和道瓊斯歷史,貨幣貶值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漲不跌才是正常的。今天的市場只要房產價格能夠維持或增長,經濟就不會崩塌。市場只要能平衡科技的發展,房產市場的空間還大著呢。房產價格回調,是金融市場平衡失控的一種結果,是歷史造成的一種不幸,是一種非常遺憾的事實,我只不過正視這種現實,預測到房產相對過剩的時刻到來,不是我希望房產出現問題,更不想看到這必然到來的金融不確定性,銀行破產,絕非好事。

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大力推動科技發展的金融文化實在是來得太晚了。但慶幸的是這一天已經到來,因為市場的偏激已經走到了極限。回調是一種不幸,是一種遺憾,因為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回過頭來,中國進口低端產品,比如什麼日本的馬桶蓋,美國的大豆和玉米,韓國的服裝,歐洲的酒,新西蘭的牛奶,澳大利亞的龍蝦螃蟹,中東的石油,這些低端產品賺不了幾個錢,而他們做得很不錯,中國人幹嘛非得什麼都做,非得跟日本人在馬桶上見個高低。

房子太貴,價格泡沫,產量過高,這些都是相對的,今天的問題,是我們的金融市場投資環境和文化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結構性失衡:我們過多的投入了房產,沒有同步投入科技的進步,結果是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產商會買房子嗎?假如,中國市場投資房產的同時,同步拉動科技,那麼今天房產,金融,科技三駕馬車跑起來,我們會覺得房產太貴了嗎?

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絕對是因為房子蓋得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我們買不起房產,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房產價格太高了,而是我們的平均工資實在是太低了。我們的房產不貴,也一點都不多。我們該猛醒回頭,讓高科技拉動我們的福利。別再跟著人家的後面,大搞什麼飛機引擎,芯片,核磁共振,這些過時並且真的已經過剩的東西。房子是太少了,不是太多了;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了;高端房子,你不買,我買它幾棟!

房子太貴是因為太窮,有錢人都是房產商,房子蓋得太少了

其實為我非常同意這篇文章對於當下經濟的與房價之間評價與分析,從房地產市場的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北上廣深的房子,價格賣得這麼高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買,因為這些城市的經濟條件好,這些城市的人都有錢,消費得起房價這麼高的房子,這都是正常的。但是不正常的是,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很高了,而很多城市的的居民收入卻低的可憐,根本負擔不起這麼貴的房子,這就是不正常的了,當正常與不正常用同樣法人手法調控的時候,大家當然都希望房價下跌,這樣才符合自己切身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