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蘇派教師的鮮明特質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者,理當成為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標杆。江蘇文脈深厚,教育發達。4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江蘇教師接續傳統、忠誠教育,銳意改革、與時俱進,身正為範、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無悔人生。

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一起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江蘇教師群像。

以師之名,他們為教育美好作出生動註解;

以師之名,他們為時代進步築就基座。

一個又一個光榮的名字,照亮了並將永遠閃耀江蘇教育星空,永續人民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和神聖。

思想引領

歷史長河裡的時代先聲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各級各類教育不僅為國家社會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一批有家國情懷、受時代感召的教育人更是在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中,勇於思考、敢於發聲,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推動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被譽為“東風第一枝”的理論文章,全文6200多字,拉開了中國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序幕,至今已40年整。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這篇評論員文章的主要作者,是當時的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的文章引發空前共鳴,開啟了一個時代思想解放的閘門。在今天看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改變中國思想史的標誌性文章,而當時胡福明卻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馬克思主義是這麼認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不否認真理的存在,也不是說偉人的決策都錯誤。只是說,是不是正確,我們要通過實踐檢驗來得出結論。”胡福明說,勇氣是共產黨員的本分,在重大的社會歷史轉折關頭,要有勇氣、有擔當,要有責任感與使命感。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當然還有智慧。改革開放40年來,當年書生已是耄耋老人。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完這篇影響了歷史進程也改變了個人命運的文章,胡福明笑著說:“其實(道理)很淺嘛,現在看,都是常識。”

如今,他依舊每天堅持學習。自己讀報紙已經很吃力,他就讓夫人每天為他念《人民日報》,國內和國際新聞都要念。每天早晚的《朝聞天下》《新聞聯播》也準時收看,看不清屏幕,就從頭到尾聽一遍。胡福明說,“只要活著還能思考,就會一直思考下去”,一如40年前那樣。

回望時空,另外一位老人的思想光芒同樣飄揚在教育界。斯霞,教育家,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有著“講臺上的梅蘭芳”之稱。她的“童心母愛”教育思想,已經成為江蘇基礎教育的性格之魂、文化之根,是我國教育界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童心母愛”,她曾質樸地解釋說:“與孩子打成一片,這叫有童心,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就叫作對學生的母愛。”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短短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這一教育思想形成,卻是時代的呼喚。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會上也出現了“愛”文化的缺失和畸形。面對如此種種,斯霞仍予以學生自然、淳樸、飽滿的愛。愛的本質是給予,她以“生產性”的方式培育出會感受愛、也會愛人的孩子,創造出有愛的師生群體、有愛的學校環境。

這種對學生“愛”的思想,影響了華夏大地一代又一代教師。

如今,市場經濟、對外開放、媒介多元,教育外部環境發生諸多變化,教育內部也正深刻變革,“童心母愛”思想依然燦爛奪目、光彩啟人。

在南京市鼓樓區一箇舊小區裡,掩映在層層綠蔭裡的一間屋內,住著一位老人。她一直以自己的智慧和愛關注著孩子。她就是我國第一代幼兒教育專家趙寄石。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1983年,趙寄石結合結構主義理論和陳鶴琴等學者的課程思想,創造性地提出“綜合教育”的思想,並在幼兒園中實踐。“綜合教育”的提出,在當時過於一統化採用分科課程的背景下,不異於中國幼教界一次“思想解放”,突破了幾十年來幼兒教育實行的分科教育課程模式,震動了全國。

綜合教育的實驗研究,拉開了我國聲勢浩大的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序幕,對促進學前教育觀念更新,促進幼兒園課程多樣性和適宜性起到了重大作用,開啟了中國幼教理論體系的探索。

胡福明、斯霞、趙寄石……一面面思想的旗幟,以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引領著教育發展和歷史前行。進入新時代以來,一群又一群的優秀教師依然在不斷激盪教育智慧、拓展思想路徑,迴歸教育常識,追問教育本真。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王棟生的教育詞典裡,“常識”是一個高頻詞。他常常講“捍衛常識”,就是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30年教師生涯,他心懷“人的教育”,主張教育要培養人格和情感健全的人;呼籲教師“不跪著教書”,踐行著一位獨立思考、敢於捍衛教育常識的教師的尊嚴……如今,雖已退休多年,王棟生每天仍堅持閱讀和寫作,“每天想的還是教育教學,”王棟生說,“一旦停止了思考,生活就沒意思了”。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30多年的教育探索,20多年的校長崗位實踐,江蘇省天一中學原校長沈茂德一直自稱自己是一名“農夫”。他將校園作為沃土,致力於讓“學校成為每個孩子都可以放聲歌唱的地方,成為在校生喜歡、畢業生懷念的樂園”。多年來,天一中學改變了那種鑑別、分類、考核學生的管理哲學,以“關愛”為基調、以“服務與指導”為主要特徵的新型教育方式成為天一中學育人的基本風格。在“豐富課程”和“關愛文化”的滋潤下,一代代天一學生呈現出“群星燦爛”的動人美景。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一種科學思想的形成,既需要教育者世界觀與人生觀的不斷提升,又需要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實踐;既需要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氣,還需要不怕困難、靜心求索的態度。“並肩走在行知路上,攜手創造精彩人生”是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的不變諾言。從18歲到山溝溝中的五里村小學當教師,37年他不曾挪窩。從當年只有幾間透風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舊課桌板凳的村小,到如今包含行知小學、行知幼兒園、行知中學、行知基地和高旺小學5個教育實體的行知教育集團,楊瑞清始終踐行著行知教育。一路走來,在“行知苑”這片教育熱土上,累計3000多名農家子弟接受了優質教育,有38萬名城市學生體驗了鄉村生活,1萬多名境外師生感受了中國文化。“我堅信,行知教育實驗,走進新時代,還能更精彩。”楊瑞清說。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

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長江兩岸的江蘇大地上,勤于思考、富有智慧早已是蘇派教師的鮮明特徵。“每一個教師都是有思想的。”在改革開放的壯闊實踐中,一代又一代江蘇普通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綻放著教育思想在時代的光輝。

詳細報道請見江蘇教育新聞網、2018年9月7日《江蘇教育報》

作者:孫其華 繆志聰 李大林 潘玉嬌 梅香 於國寧 蔡麗潔 李劍 許妍 蔣保華 趙瑋 許南欣

勤于思考、富有智慧——苏派教师的鲜明特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