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在千年古县松阳的群山深处

有一方鲜为人知的秘境

名唤「大东坝」

这个地方山峦叠翠,清流曲奇,平川宜粮,高山宜林,是个宜居宜玩宜赏的好地方。而在这深山云雾之中,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便是那石仓古民居了。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江南客乡,水墨石仓

石仓古民居古建筑群位于石仓溪两岸的山坡地上,泥墙青瓦的宅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每一处院落都巧妙利用山势地形布局:背山,可挡冬季之寒风;面水,可迎夏日之凉气;缓坡,可免淹涝之患。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桃花源记》中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客家,是我国汉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等原因,辗转南迁,其人数多、分布广,主要聚居地是粤闽赣边三角地区。石仓古民居群,便是客家人迁徙到浙西南的主要居住地。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在松阳,有十之三四是八闽移民,从明清到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绝大多数闽籍移民也早已与当地居民无异。

唯有石仓源一带的山民仍操闽语循闽俗,建造大型组合式建筑群合族而居,保有闽地文化韵味与生活气息,造就出这江南下的客家桃花源。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30多幢的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六村、七村、后宅、蔡宅等六个行政村中,多为院落式布局,融合了浙闽徽三地的建筑特色,外部泥墙青瓦,门楼均有高昂的马头墙;内部注重装饰陈设,雕梁画栋,规模恢宏,建筑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每幢大宅都有雅致的堂号,如怀德堂、光裕堂等。门楼建筑大都为砖雕仿木梁结构,泉水井、大水缸、硬山顶、马头墙,这一物一景,都古香古色。步入此地,好似一个步入桃源的武陵人,秀丽的景色与淳朴的民风,让人来了就不舍离去。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十里古宅,千里客风

“十里古宅,百里山道,为官阙氏,闽俗闽调,山溪跌宕,石桥花轿,妙哉石仓,依然三百年风貌”。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的居民多为明清时期从福建上杭迁来,时至今日,他们仍保有并遵循闽汀的许多传统习俗,除了祭祀,还有龙灯、花鼓灯、山边马灯等民俗表演。也正是因为这里的客家民俗,才使得松阳乃至整个丽水地区的客家文化显得真实,有迹可循。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每年除夕,石仓客家人除了要在古宅中的香火堂祭拜祖先外,也不忘来到门外,朝着祖源地福建方向烧香、跪拜,遥祭安葬在千里之外的始祖,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在这里生活安定,家庭幸福。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若是想进一步了解石仓历史的种种变迁与过往,石仓契约博物馆倒是个不错的去处。

这是一个用石头筑造的博物馆,依山而建,往上是葱葱郁郁的茶园,往下是泥墙青瓦的民居,这种存在于“山水—田园—村落”格局里的野性博物馆,倒是不多见。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契约博物馆收藏有不同历史年代的一批“契书”,在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众多的契约文书。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契书,是农耕时代的重要信物、农耕文明的重要证物。石仓契约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整个中国乡村来看十分罕见,也是继“徽州文书”之后的又一大型珍稀文献,堪称是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形态的“活标本”。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几百年来,石仓人坚守祖训,以儒兴业。石仓溪两岸的一幢幢规模宏大的私家院落,正是在一代代人愚耕智读、励精图治的情况下,才得以建造而成。

石仓,江南下的桃花源,秘境里的古民居

相信后人们都永远谨记着那句话:莫忘来处,莫失归途。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石仓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