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桃作為“天下第一果”,有仙桃、壽果的美稱,其果形美觀,肉質細膩而甜美,營養豐富,是中國最古老的果品之一,它被認為是仙家的果實,是福壽吉祥的象徵。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桃的種類很多,有水蜜桃、油桃、白桃、雪桃、蟠桃、壽星桃、碧桃、觀賞桃等。除食用新鮮的桃,還可將桃加工後,做成桃汁、桃幹、桃脯、桃醬以及罐頭。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桃性溫、味甘酸,有消暑止渴、清熱潤肺、補益氣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等作用。可以用於大病之後氣血虧虛、心悸氣短、面黃肌瘦、閉經、淤血腫痛、便秘等病症。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唐代名醫孫思邈認為: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桃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等無機鹽和豐富的果酸。其鐵含量極為豐富,在水果中幾乎佔居首位,是蘋果和梨含鐵量的4~6倍。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補血——桃的鐵含量較高,可以防治貧血,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理想果品。

治療水腫——桃無機鹽含量特點是多鉀少鈉,有利於消除水腫,適合水腫病人食用。

治療便秘——桃子富含膠質物,進入大腸後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起到預防便秘的作用。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桃仁味苦、平,有小毒,有活血化淤、潤腸通便、殺小蟲等作用,常用於閉經、跌打損傷等的輔助治療。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止咳、降血壓等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桃仁有毒,不可生食,炮製後才可以使用。因此,桃仁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白桃花經炮製後也可入藥。白桃花烘乾後研成細末,用蜂蜜水調服,每次1~3克。可以用於浮腫、腳氣引起的腳腫、大便乾結、小便不利等病症。

不要吃未成熟的、有黴爛的桃子,以免引起腹脹或腹瀉。

桃子含糖量多,糖尿病人不宜吃。

桃子有輕微的滑腸作用,體虛者、腸胃不好者、老人、小孩應該少吃。

桃子性溫,過量食用會生熱,因此,容易生瘡癤的人,上火而便秘者,不宜多吃桃。

水腫病人及缺鐵性貧血患者適宜多吃桃子。

不要購買特別“光鮮”的桃子。因為表面無毛的光桃,可能經過洗衣粉的“脫毛”處理,食用這樣的桃子,會對消化道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危害人體健康。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教你有效除掉桃子上的毛——先用鹽揉搓桃子的表皮, 然後再用水反覆沖洗,就可以較好地將桃子上的毛除掉。

唐代名醫孫思邈稱,桃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補益氣血、潤腸通便

俗話說:桃養人,杏傷人。這句話也是不無道理的。

中醫認為,杏,性熱,有小毒,多吃會傷及筋骨,還容易導致舊病復發。營養學家認為,杏的酸性較強,會使胃酸過多,容易引起胃病。

杏雖然“傷人”,但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其含有糖、維生素、果酸、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另外,杏的食療價值也比較明顯,中醫常用杏來清熱解毒、潤肺化痰。但鑑於杏的酸味太強,一般少量食用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