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網際網路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劉紅孝和老伴還有孫子一家三口,就棲身在城隍廟旁這一方狹窄的院子裡。20年前,在老家白水及東府一帶有一定名氣的匠人老劉,本在家中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做做自己喜歡的手工活兒,守著自家的蘋果園,日子過的很舒坦。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但2000年,家中突發變故,匠人老劉不得不帶著老伴和當年僅2歲的孫子,揹著6萬多的債務,從白水老家到西安謀生。到西安後,劉紅孝在二胡製作的流水線旁待過,在樂器店待過,當過學徒,最終他自立門戶,開起了這個小小的手工樂器作坊。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手工製作樂器工序繁瑣,耗時費力,做一把琴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一家三口都靠劉紅孝的這門手藝養家,為了能在西安生活下去,為了還債,他們的生活主要靠在一切花銷上省吃儉用,“西倉會上的菜很便宜,通常我們一次去買上十來塊的菜,就可以吃一星期。麵粉和油也是從老家拿,能省就省,還要供娃娃上學。”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直到2016年前,三人的吃喝拉撒都全在二樓這不足20平方的大開間,這裡既是臥室、廚房,也是老劉的樂器作坊。這位於二層的磚瓦房冬冷夏熱,家中堆滿了鍋碗瓢盆和老劉幹活的器具材料,不管寒冬酷暑,只要開始幹活,老劉就泰然自若的忙碌著。這些年他贏得了很多回頭客,作品甚至被日本、美國等地方的買家收藏。日子雖然貧苦,但老劉卻樂在其中,“我就是一輩子愛做這,有的人一輩子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我做了樂器一輩子,還是愛。”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2016年年初,老伴突發腦溢血,上下樓都困難,於是老劉便將樓下的一間房也租下來居住。那年夏天,陝西省文化廳出資給老劉將二樓的房間整理一新,專門作為他的二胡製作工作室。“這幾年網上宣傳的力度增大了,我的做琴水平也提高了,現在敢買好木頭了做高端的琴了,兩萬多的貴琴一年能賣出好幾把。”2016年年初,老伴突發腦溢血,上下樓都困難,於是老劉便將樓下的一間房也租下來居住。那年夏天,陝西省文化廳出資給老劉將二樓的房間整理一新,專門作為他的二胡製作工作室。“這幾年網上宣傳的力度增大了,我的做琴水平也提高了,現在敢買好木頭了做高端的琴了,兩萬多的貴琴一年能賣出好幾把。”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在各方的支持和互聯網的傳播帶來的影響下,老劉一家三口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到目前其實也僅僅是能維持正常生活,吃喝住不愁。“很多年輕人說想學,一來第一件事就想知道這能賺多錢。我做了一輩子,目前也就是把一家三口基本生活顧住,我沒辦法給年輕人做保證,”老劉說。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除了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老劉也通過網絡得到了很多和同行交流的機會,這是他以前不敢想的。4月底,老劉去北京參加“中國好二胡”比賽,見到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高校的專家,也和全國各地的同行們進行了交流。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遺憾的是他的二胡並沒獲得金獎,但是七個評委之一的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著名二胡女演奏家陳春園,在會後輾轉找到劉紅孝。她從參賽的上百把琴中看中了老劉的二胡,告訴他名次不代表一切,並對他的手工二胡大加讚賞。“做了一輩子琴,咱都是按照傳統方法自己琢磨著做呢,得到了專家的認可,讓我心裡知道,自己的琴沒問題,走到哪兒都是好琴。”劉紅孝說。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這次比賽除了劉紅孝的琴,其它的參賽二胡都是大型機器製作。“機器製作的好處就是效率高,一天可以做很多把。我手工作的話就比較耗時間一些,一把需要十天半個月時間。但是手工製作的二胡會比較理想,根據人的手大手小,個子高低等可以掌握,打磨多次後出來手感會很好,用起來也舒服。”無論機器制琴多麼發達,劉紅孝認為,每塊木料都和人一樣,有自己的性格,順應它的脾性,才能做出“趁手”的樂器來。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木頭從一開始開料到選料,最少要隔個七、八年,需要“陳化”到時間,否則做出來的樂器不是會翹就是會變彎。“匠人”掌握著木頭的性格,製作一把出色的琴,每一把都需要按照傳統的製作工序走,過程繁瑣而細緻。即使是工藝簡單的板胡,要找到音色清亮的發音筒也不容易。顧客訂單催得急得時候,劉紅孝往往連飯都顧不上吃。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板胡比較好做,就是根杆子,發聲筒以椰子殼為主,椰子殼兩頭一截就行。但找到合適的椰子殼並不容易,上千箇中找到一個,就算不錯了。“千中選一、錘鍊技藝”,這些年,老劉一直堅持這個原則,也一直嘗試著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沒事的時候我經常琢磨,如何在保持傳統的情況下讓樂器發音更好。”於是他試著在筒子裡做一條條的“音槽”,音色柔潤、渾厚,雜音都被音槽吸收掉了。“這是我的獨創,”老劉無不驕傲的說。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近二十年過去了,小孫子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但孫子對老劉手裡這門手藝興趣並不大,雖然從去年開始也收了三四個徒弟,但他們都只是愛好者,真正要繼承這門手藝,還得從十七八歲的時候開始關門培養。前些年有個初中畢業的小孩要來拜師,但當時老劉條件太過艱苦,地方和精力都不足以讓他培養傳承人,錯過這個苗子後這幾年便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這個遺憾也成了老劉的一個心病。他手中的刻刀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了,是師傅的師傅傳下來的,如今卻不知道手中這把刻刀能否再繼續傳承下去。“人傳不下去書傳,”老劉希望能儘快將傳統樂器手工製作技藝整理成書,這樣即使沒有傳承人,這門技藝也可以祖祖輩輩傳下去。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女兒前幾年給劉紅孝買了智能手機裝了微信,如今老劉不僅能用手機接單收款,還會用二維碼支付在外買菜吃飯。心情好的時候,他支起手機在工作臺前,打開快手,錄一段自己做二胡、修理小提琴大提琴貝斯等各種樂器時的視頻上傳,和他的幾百個粉絲交流交流。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得益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很多人在網上通過各種平臺看到了劉紅孝這位隱匿在鬧市區的二胡製作“高手”,網絡傳播帶來的關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工二胡的銷量,大大改善了劉紅孝和全家人的生活。但這一切至今依然解不開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劉的最大心結,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似乎“趕不上”他老去的速度。

陝西守藝人丨做了一輩子樂器,互聯網發展趕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