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刘红孝和老伴还有孙子一家三口,就栖身在城隍庙旁这一方狭窄的院子里。20年前,在老家白水及东府一带有一定名气的匠人老刘,本在家中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做做自己喜欢的手工活儿,守着自家的苹果园,日子过的很舒坦。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但2000年,家中突发变故,匠人老刘不得不带着老伴和当年仅2岁的孙子,背着6万多的债务,从白水老家到西安谋生。到西安后,刘红孝在二胡制作的流水线旁待过,在乐器店待过,当过学徒,最终他自立门户,开起了这个小小的手工乐器作坊。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手工制作乐器工序繁琐,耗时费力,做一把琴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一家三口都靠刘红孝的这门手艺养家,为了能在西安生活下去,为了还债,他们的生活主要靠在一切花销上省吃俭用,“西仓会上的菜很便宜,通常我们一次去买上十来块的菜,就可以吃一星期。面粉和油也是从老家拿,能省就省,还要供娃娃上学。”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直到2016年前,三人的吃喝拉撒都全在二楼这不足20平方的大开间,这里既是卧室、厨房,也是老刘的乐器作坊。这位于二层的砖瓦房冬冷夏热,家中堆满了锅碗瓢盆和老刘干活的器具材料,不管寒冬酷暑,只要开始干活,老刘就泰然自若的忙碌着。这些年他赢得了很多回头客,作品甚至被日本、美国等地方的买家收藏。日子虽然贫苦,但老刘却乐在其中,“我就是一辈子爱做这,有的人一辈子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我做了乐器一辈子,还是爱。”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2016年年初,老伴突发脑溢血,上下楼都困难,于是老刘便将楼下的一间房也租下来居住。那年夏天,陕西省文化厅出资给老刘将二楼的房间整理一新,专门作为他的二胡制作工作室。“这几年网上宣传的力度增大了,我的做琴水平也提高了,现在敢买好木头了做高端的琴了,两万多的贵琴一年能卖出好几把。”2016年年初,老伴突发脑溢血,上下楼都困难,于是老刘便将楼下的一间房也租下来居住。那年夏天,陕西省文化厅出资给老刘将二楼的房间整理一新,专门作为他的二胡制作工作室。“这几年网上宣传的力度增大了,我的做琴水平也提高了,现在敢买好木头了做高端的琴了,两万多的贵琴一年能卖出好几把。”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在各方的支持和互联网的传播带来的影响下,老刘一家三口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到目前其实也仅仅是能维持正常生活,吃喝住不愁。“很多年轻人说想学,一来第一件事就想知道这能赚多钱。我做了一辈子,目前也就是把一家三口基本生活顾住,我没办法给年轻人做保证,”老刘说。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除了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老刘也通过网络得到了很多和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是他以前不敢想的。4月底,老刘去北京参加“中国好二胡”比赛,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专家,也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遗憾的是他的二胡并没获得金奖,但是七个评委之一的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著名二胡女演奏家陈春园,在会后辗转找到刘红孝。她从参赛的上百把琴中看中了老刘的二胡,告诉他名次不代表一切,并对他的手工二胡大加赞赏。“做了一辈子琴,咱都是按照传统方法自己琢磨着做呢,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让我心里知道,自己的琴没问题,走到哪儿都是好琴。”刘红孝说。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这次比赛除了刘红孝的琴,其它的参赛二胡都是大型机器制作。“机器制作的好处就是效率高,一天可以做很多把。我手工作的话就比较耗时间一些,一把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但是手工制作的二胡会比较理想,根据人的手大手小,个子高低等可以掌握,打磨多次后出来手感会很好,用起来也舒服。”无论机器制琴多么发达,刘红孝认为,每块木料都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顺应它的脾性,才能做出“趁手”的乐器来。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木头从一开始开料到选料,最少要隔个七、八年,需要“陈化”到时间,否则做出来的乐器不是会翘就是会变弯。“匠人”掌握着木头的性格,制作一把出色的琴,每一把都需要按照传统的制作工序走,过程繁琐而细致。即使是工艺简单的板胡,要找到音色清亮的发音筒也不容易。顾客订单催得急得时候,刘红孝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板胡比较好做,就是根杆子,发声筒以椰子壳为主,椰子壳两头一截就行。但找到合适的椰子壳并不容易,上千个中找到一个,就算不错了。“千中选一、锤炼技艺”,这些年,老刘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也一直尝试着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没事的时候我经常琢磨,如何在保持传统的情况下让乐器发音更好。”于是他试着在筒子里做一条条的“音槽”,音色柔润、浑厚,杂音都被音槽吸收掉了。“这是我的独创,”老刘无不骄傲的说。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近二十年过去了,小孙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但孙子对老刘手里这门手艺兴趣并不大,虽然从去年开始也收了三四个徒弟,但他们都只是爱好者,真正要继承这门手艺,还得从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关门培养。前些年有个初中毕业的小孩要来拜师,但当时老刘条件太过艰苦,地方和精力都不足以让他培养传承人,错过这个苗子后这几年便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这个遗憾也成了老刘的一个心病。他手中的刻刀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是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如今却不知道手中这把刻刀能否再继续传承下去。“人传不下去书传,”老刘希望能尽快将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整理成书,这样即使没有传承人,这门技艺也可以祖祖辈辈传下去。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女儿前几年给刘红孝买了智能手机装了微信,如今老刘不仅能用手机接单收款,还会用二维码支付在外买菜吃饭。心情好的时候,他支起手机在工作台前,打开快手,录一段自己做二胡、修理小提琴大提琴贝斯等各种乐器时的视频上传,和他的几百个粉丝交流交流。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在网上通过各种平台看到了刘红孝这位隐匿在闹市区的二胡制作“高手”,网络传播带来的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工二胡的销量,大大改善了刘红孝和全家人的生活。但这一切至今依然解不开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刘的最大心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似乎“赶不上”他老去的速度。

陕西守艺人丨做了一辈子乐器,互联网发展赶不上我老去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