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产业联动带来蝶变效应

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8月30日开幕在即。回望过去三年,在前三届旅游投资大会的强力推动下,各签约项目纷纷落实,为旅游招商引资开启了新模式、新经验。

改革开改40周年,中国各地旅游文化产业由浅入深正不断被挖掘,经济转型期的各个地方的旅游资源转型也一再被关注。其中泸州市实现酒业转型升级,联动工业旅游与文化旅游,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后带来的蝶变效应。

泸州:产业联动带来蝶变效应

跨界联动 蝶变效应

泸州市纳溪区在大渡口镇启动集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于一体的“中国酒镇·酒庄”项目建设,拟建成2.8万吨的藏酒洞、99个酒庄、印象酒镇、两翼酒庄走廊和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高端生态白酒酿造基地、全国白酒酒庄群落第一发源地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乘势而上,纳溪以龙洄酒庄为核心,依托优势酒业,规划了60平方公里的中国酒镇酒庄旅游园区,创建国家“中国白酒酒庄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纳溪继续完成酒镇酒庄园区内的纳贡酒庄、致帛酒庄、中国白酒文化展示中心3个酒庄,总部酒业经济、酒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高地初步形成。

泸州:产业联动带来蝶变效应

泸州将工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结合,不断推动酒镇酒庄发展,其中“花田酒地+”实现了聚集聚优发展。

产旅融合 酒镇酒庄引领纳溪经济发展

花田酒地曾是一条小水沟,纳溪区把废弃的工厂厂房改建成游客集散地和餐厅,把摞荒地盘活成花海,将酒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建设中国酒镇酒庄,找到了新型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近年来,纳溪区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农民变股民、股民变市民”模式,促进企业、农户共赢发展。采取“订单种植”“优价收购”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农户统一签订原粮购销合同,既保障群众收益,又满足企业原料供应,通过发展高粱种植、以土地流转入股的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泸州:产业联动带来蝶变效应

花田酒地对外开放后,客流量急剧增长,以前在泸州开餐馆的陈先生就把家里的闲置农房改成了农家乐,他告诉我们,现在的收入比在泸州开餐馆还要可观。

据了解,“中国酒镇·酒庄”项目区内花田酒地景区、龙洄、纳贡酒庄等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带动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土特产品牌店等60余家。短短几年时间,项目景区实现从无到有,综合旅游收入显著提升。

泸州:产业联动带来蝶变效应

白酒+旅游齐头并进 收入实现倍增

近年来,纳溪区通过深挖中国白酒文化内涵,探索“酒庄酒+文化体验+观光旅游+服务消费”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白酒酒庄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全力推进“中国酒镇·酒庄”项目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原粮种植)、工业(酿酒)、服务业(旅游、会展等)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纳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方面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