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书法结构的平衡感?

千千千里马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弄明白书法结构的平衡问题,就是半个书法家。


一、中国汉字,本身就是四平八稳的方块字,为什么还要处理平衡问题?

因为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文似看山不喜平,“既知平正,但求险绝”。欣赏书法都不喜欢平正呆板,人们看一些较为平正的行书、草书会感觉索然无味。就像我们看杂技,都喜欢看钢丝上的表演,半空里的挑战,那样能挑战你的神经。阿迪力半空中走钢丝那是绝技,阿迪力如果在马路上走,那只是散步而已,没人看!


二、写书法就是要善于制造险境,然后又在险峻当中找到平衡——这就是处理书法结构的平衡技巧,可通过长短、轻重、大小、粗细、浓淡、疏密、欹正来调节。

举例说明:

1、宋 · 米芾《 真酥帖》中这个“是”字,头部的“日”字明显偏离了中轴,写在了左边,这样作者就通过把右下角写大,笔画写长来达到平衡:这是大小、长短法平衡。


2、晋 · 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中的“若”字,上半部分一反常态地写得异常疏朗,占空间较大,为了平衡重心,作者有意将下面的“口”字笔画明显加粗、加重,这是粗细、轻重调节法。


3、明 · 王宠《行书诗》中的这个“园”字很明显,外框左边轻,右边重,右边呈弧形,有摇摇欲坠之感,为了平衡,作者将里面的“袁”字写在左下角,右上方留下大面积空白,这就是疏密调节法,高!


4、在一篇完整的作品中,往往还不是单字内部来调节平衡,往往两个字或几个字,一行或几行来调节,最终达到平衡的效果。在王铎的行书作品中特别善于不断“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

来看一个简单的:

看上面截取的一段,单个看每个字都是重心不稳,东倒西歪,但作者正是通过欹正变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牵制达到了整体的险绝与平衡效果。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在书法中,结构的处理关键在于不平中求平,不直中求直,于参差错落中求齐平,于动态的相对平衡中求变化。

基本的处理方法有:

1、改变角度,破除平齐。书法中笔画的角度切忌朝一个方向斜,这就需要改变角度。角度的变化愈微妙愈佳,幅度不可太大,于不知不觉中最有味道。

2、利用黄金分割法。即三七开或四六开,使字形呈不对称的结构,让字生动起来。

3、转左侧右法。改变左右结构的平直体势,微微转动角度,从而产生险绝的姿态。

4、转上侧下法。改变上下结构的角度,上下部分方向略微变化,寻求字形的动态平衡。

5、挪移法。改变偏旁部首原来的正常位置,通过挪移的方法增强字形奇险的姿态。

以上是基本方法,事实上远不止这些,各人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风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如何处理书法结构的平衡感?

我老师曾经告诉我一句话,书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平衡感,找到重心。

不要在乎笔法结构,那些都是熟练之后自然而然就有的东西。

一定要懂‘平衡’懂平衡之后,一个字,无论结构如何变,如何夸张,都是字。

欧阳询的“本”

上奇下平。

但是重心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个字感觉歪,但是平衡的。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其实就是一个天平游戏,左边是瓜果梨桃,右边就是杯碟碗筷

碟子虽大,不过重量也就如同一个苹果。

道理就是这样。

比如中字,中竖长且重,就是重心的代表。

下边“秋”

禾字靠下,且字小。火靠上,且字大。

如果用笔轻重没变化,这哥组合一定是歪的。

米芾如何处理呢?

“中”的竖偏左,那么“秋”右边的“火”头就靠上,补齐了中竖右边空缺。

“火”的撇重,那“捺”就的适当抬起一些,不能跟撇站在一条线上。

让撇挂着捺,产生一种“势”一种平衡。


如同天平左边是一个一斤棉花,右边是一斤铁块一样。

让一斤铁块产生的“势”的视觉感,去压住左边棉花的大面积。

这就是平衡。


所以行草书千变万化,虽然左摇右摆,但是总是平衡的。

其调整在于笔墨的浓淡,轻重。线条的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布白,笔势的收放等等。

都是调整平衡的重点。

当然,只要找到平衡感,一个字怎么写都是字,虽未必是书法,但一定是字。

这个很重要,但是好多人都理解不到。


学书法,一定先学会写字,才学会写“法”。


之所以众多书家很多人都出自二王圣教,但是面目却各有不同,单神韵类似,这就是原因所在。


如“初”

衣补旁轻,刀重。

所以虽然衣补旁靠下,刀靠上,依然是油平衡的感觉。


有一个小故事,虽然未必准确,但是可做示意。

就是一篇字里没和字的用墨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日”笔画少,用墨就重,笔画就粗。

比如“徽”笔画多,所以笔画就轻。

这样“日”和“徽”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平衡感。


再回到上图“中秋”,如果“中”的竖很细,那么秋还是那么大,会不会感觉蛇头虎尾?

其实,今人把书法的平衡感贯彻最彻底,也是最好的,是“流行书风”

今人写传统书风,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但是展览形式的兴起,让大尺幅作品流行起来。用笔用墨粗糙,但是轻重平衡。

可能有一大块墨猪,但是下一行就会有一大块飞白来填补,对比。

使之平衡。


比如,现在搞日本少数字派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美院的。

为什么搞美术的写少数字派书法,会比专业搞书法的人写的好呢?

就是因为美院的人对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强。


平衡感首先是视觉上的,也就是画面上的,其次才会到字上。

当然,给大家举例子,这些流行书风的例子,不是为了让大家去学。

而是为了让大家看“平衡”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事物其实都是双刃剑,是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个人的理解。

我觉得流行书风其中对矛盾对比的放大处理,是比古人字帖更直观的,也是更容易让大家察觉到的。

所以没事多看看未必是坏事。


当然,如果您很较真,说这种字就是一无是处,是垃圾,是糟粕,那就不必看了。

如果您说王铎也是糟粕,那就看看赵孟頫

您觉得赵孟頫的字的平衡感,会比之前的作品更直观吗?


学字,还是动脑比较好,不要认死理,我特别欣赏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你说呢?



码字不容易,希望大家点个关注。


梁宇航


书法结构的平衡感是视觉效果上的平衡,不是物理上平衡,虽然也有类似于调整重心的处理方式。

书法上的平衡感的调整有多种方式。相对对称式、错落式、主笔突出式、调整点的位置式、点画线条的曲直式、用笔的粗细轻重变化式,这几种方式都可以对处于险绝之势的字的重心进行调节处理。

如“栋”字的结构处理,就是相对对称式的平衡处理原则。就是将“木”和“东”一个左放右收,一个左收右放,使其并对称的处理。这个字属于比挺拔工稳的字。


“成”字欧阳询处理的非常险劲。主要在于“戈钩”的伸缩处理方式来调整平衡。还有就是最后一个点、撇的位置、角度的出理。


在“水”字中的平衡感的处理则是撇和捺收笔的高与低的处理。就是通过调整捺画的出锋处的角度来获得字的平衡。

“不”字则采取了“长点”的右伸来获得整个字的平衡感。

在如柳公权的“权”字则采取了横、竖画的或左或右或下的伸缩来使得整个字取得平衡感。

其实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比较明显的一眼可以看出的方法方式。实际上一个字的平衡是字中每个笔画都在相互发挥极致的作用下的平衡,这样的字才最生动活泼,不是方砖式的堆砌。


翰墨书道


来…来…来,请跟我一起来做一个随意的平衡动作,金鸡独立试试看……你会摔倒吗?

你接下来再做各种平衡动作看看,你是如何做到把自己摔倒的,你能把自己摔倒我服你!

体验过了吗?事实上是很难把自己摔倒的吧!

这就是人体的本能平衡能力,请以自己的身体为老师吧!

请留意……优秀的舞蹈家是最好的平衡老师!

不细化了……请多多观察生活现象吧!



就在前几天,我跟学生讲解了篆书(八部)书写过程中,如何处理字与字之间(上下左右)的平衡与冲杀关系,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