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駙馬的選擇途徑
明初嘗選功臣家子為駙馬,太祖十六女,其中六位下嫁開國功臣之子。 如臨安公主駙馬李祺為韓國公李善長子;福清公主駙馬張麟是鳳翔侯張龍子,壽春公主駙馬傅忠為穎國公傅友德子,永嘉公主駙馬郭鎮是武定侯郭英子。成祖五女,其中長女嫁都督袁洪子袁容,三女、四女俱嫁西寧侯宋晟子,五女嫁西平侯沐英子。
太祖、成祖以公主嫁功臣家,推測是因建國、奪位之初根基不穩,想令皇族和功臣家結成親家,形成一個龐大的勳戚集團,以護佑皇室。當時皇室和功臣集團的聯姻,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政治共贏,其出身是最重要的選擇,而年齡、樣貌反而是次要的。故而當時選駙馬,“公主配大臣之子,未有疏忌之嫌也”,“駙馬尚公主多以公侯子弟充之,而不甚拘年貌。”西寧侯宋晟第三子宋瑛其貌不揚,成祖選做咸寧公主駙馬,公主心有不願,成祖勸說“才足矣,何貌為”。第二子宋琥早已娶妻,成祖甚至令其“出其妻而尚主”。為結成親事不惜違背禮法。
仁宗之後,因永樂年間成祖諸駙馬多參與到仁宗和漢王、趙王的帝位鬥爭中,使得皇帝對駙馬這一外戚勢力充滿戒心,開始刻意削弱之。於是之後歷朝,選擇功臣家子孫為姻親者間還有之,但與前期相比明顯下降。儘管明中後期選駙馬不再以文武勳貴為主,王公大臣家仍是皇室嫁女的一個選擇對象。崇禎年間,思宗還曾詢問成國公、定國公等人家裡子弟年齡,意為皇女擇婿。
明代公主無和親事
只在洪武年間,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太祖曾兩次意圖與高麗、朝鮮商量“做親”,但最終沒有成行。永樂時,朝鮮太宗還拒絕諸臣求大明公主為世子妃的請求,火速為世子娶妃,害怕明朝如元朝一般,通過王后控制朝政,從此結親之事再無提起。
英宗時,也先曾嚮明廷請婚,結果被通事欺騙,告訴他皇帝已經答應了。也先認為自己派去進貢的馬匹正是聘禮,然明朝對婚嫁隻字不提,後瓦剌大襲。
另有萬曆援朝第一次休戰期間,明日談判,日酋豐臣秀吉提出的和平條件之一就是迎明帝公主為日本天皇后,明方談判沈惟敬又是擅自答應,最終敗露進而誘發第二次援朝戰爭。
能夠與皇家結親,本應是無上的光榮,但明朝世家大族、書香門第都視與皇家結親為畏途。
究其原因,原來明朝有一條規定,即子弟被選中駙馬的人家,從此仕途幾近終止,“駙馬儀賓,不許入仕,其子不許任京秩”。駙馬之父“若職官,則進級而俾令致仕”。史載英宗重慶公主下嫁參政周顒之子,“周顒進鴻臚卿,不任事”。而憲宗仁和公主下嫁尚寶卿齊佑子,“佑亦進鴻卿奉朝請,用周顒故事也”。駙馬終生只拿俸祿而不能任職,甚至影響父親的升遷,真正的高官士族不願斷絕仕途而無意娶公主。
希圖社會地位的富家子弟對娶公主趨之若鶩,往往與主婚人員通同作弊、花錢買囑。於是負責選駙馬的官員、太監往往藉此操縱謀財,以賄賂多少確定人選。像宣德二年,太監侯泰“奉命於直隸選駙馬”,藉機作威作福收受賄賂,結果被查處。孝宗時選駙馬,太監李廣收受富家子袁相賄賂,事發後袁相被黜駙馬別選,李廣卻逍遙法外。世宗時永淳長公主雖由嘉靖帝悔親別選,續選的駙馬謝昭竟然天生禿頂,立時轟動京城,時有民謠《十好笑》,第十件就是嘲笑皇室招謝昭做駙馬,“十好笑,駙馬換個現世報”。神宗時永寧長公主的經歷更為可悲,北京梁姓富豪之子梁邦瑞身患癆病,卻因賄賂大璫馮保選駙馬成功。婚後未及逾月,梁駙馬便因病而亡,永寧公主寡居了十餘年後抑鬱而死,傳聞臨死仍不識人間房帷之事,殊為可嘆。
閱讀更多 鄧海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