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梁山好漢當幼師時,也沒擋住虐童狂魔

整本《水滸傳》,被寫到的小孩只有一個,就是滄州知府的四歲兒子。小公子見到被髮配滄州的朱仝,很喜歡這個大鬍子,吵著要抱抱。朱仝把他抱起來後,小公子又嚷嚷著:“我只要這鬍子抱,和我去耍。”知府沒辦法,只好揮揮手,對朱仝說:“孩兒既是要你抱,你和他去耍一回了來。”從此,朱仝天天和小公子在一起,當上了知府家的“幼師”。

這位梁山好漢當幼師時,也沒擋住虐童狂魔

朱仝沒上過師範,也沒有孩子,當都頭時打交道的不是小偷,就是強盜。誰知突然當起“幼師”來,竟然十分在行。歸結一下原因:

最首要的,朱仝為人乖巧,性格溫和,和兄弟雷橫的火爆脾氣大是不同,以至私放了知縣情婦的仇人,知縣都還想保全他。

其次,朱仝為做好工作不惜代價,自己貼錢給小公子買糖吃,知府問起來,他回答:“微表小人孝順之心,何足掛齒。”——只要大人和公子開心,我花點錢不算啥。

朱仝更對小公子百依百順,公子要到橋上看燈,他馬上回道:“我便來也。”

最後,朱仝舊有的一身本事,對於當“幼師”也很有用,一旦遇上李逵這樣的壞人,就能“奮不顧身,拽扎起布衫,大踏步趕將來”。

這位梁山好漢當幼師時,也沒擋住虐童狂魔

現在幼兒園裡的一個幼師,要是能把朱仝這幾點都做到,那無疑稱得上優秀了,但這樣要求是有點強人所難了——朱仝身為滄州囚犯,千方百計地討好小公子,那是衝著知府大人的權力,希望大人一高興,自己就能如願“掙扎還鄉,復為良民”。武功這一點更不現實,沒有太多理由讓幼師去和壞人拼命。

顯然,朱仝這麼好的幼師,花多少錢,上什麼幼兒園,都遇不上的,只有權力才能讓孩子享受這種既免費又開心、安全的生活。

然而,知府有了朱仝幫忙看孩子,也依舊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遇上雷橫這種背友的兄弟、吳用這種冷血的文人,以及李逵這種瘋狂的強盜,朱仝還是要上當,看著小公子“頭劈做兩半個,已死在那裡。”

這位梁山好漢當幼師時,也沒擋住虐童狂魔

朱仝的故事說明,有了好幼師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保證孩子在幼兒園不被虐待,需要的是一個機制,比如相互監督,推行“強制報告”——當朱仝把孩子弄丟,當李逵擄走孩子的時候,看到的人們,都有責任立刻上報信息,解救孩子。

沒有好機制,好的幼師也要被連累。小公子被殺,朱仝滿心憤怒,也上告無門,只能上了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