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斗?

文 | 狐狸勳

單日播放量破6億,《延禧攻略》打破了2018年劇集單日流量記錄,不僅讓於正再次成為女性向劇集江湖的流量霸主,也讓許久未出爆款的古裝宮鬥劇重回主流舞臺。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面對愛奇藝對於市場流量的強勢“壟斷”,騰訊也搬來了宮鬥界霸主《如懿傳》。

8月16日,電視劇《如懿傳》官方微博發佈定檔信息:“《如懿傳》8月20日,騰訊視頻全網獨播,每週一到週四20點更新2集,會員始終多看6集”。定檔消息放出後,多次登上熱搜。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如懿傳》開播,《延禧攻略》宣佈開啟日更模式,雙方擂臺已然搭起。愛奇藝、騰訊如此公然正面對剛無非是看中了古裝宮鬥劇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影響力及商業價值。

自7月19日上線以來,32天時間,《延禧攻略》總播放量高達93.9億,8月18日單日播放量突破6.4億,創下今年劇集單日播放量最高紀錄。按此趨勢來看,勢必會超越總播放量110.6億的《扶搖》,坐上“2018年網劇播放量第一”的寶座。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要說《延禧攻略》有多火,知乎上有一條熱門回答是這樣說的。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現實世界平淡無聊,後宮生活險象環生,平均兩三集消滅一個對手,好似遊戲升級打怪的古裝宮鬥劇憑藉刺激的進階路數深受觀眾追捧。

從《美人心計》到《甄嬛傳》《羋月傳》,再到如今的《延禧攻略》,觀眾們不厭其煩,創作者財源廣進,跟風者接踵而至,古裝宮鬥劇的未來看似一片光明,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限古令”或蔓延至互聯網,政策風險加劇‍

一直以來,宮鬥劇都是電視劇題材中不可缺少的大體量類型,這類具備大卡司、大IP,投資成本又頗高的古裝劇,往往都具備爆款級的收視潛力,也是各衛視爭相搶奪的對象,而“限古令”政策的發佈無疑瞬間澆滅了衛視的這股宮鬥熱火。

截至目前,除了江蘇衛視將《香蜜沉沉燼如霜》安排在了黃金檔外,其他衛視黃金檔再無一部古裝劇。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在“限古令”的強壓下,95%古裝劇紛紛拋棄衛視選擇視頻平臺,優愛騰成為了其最佳收容所,如《將軍在上》《海上牧雲記》《烈火如歌》《櫃中美人》《獨孤天下》等,另有《扶搖》《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等雖不放棄衛視,落座周播劇場,但仍將重點放在了視頻平臺。

在視頻平臺的花樣排播模式與營銷的雙重作用下,在電視端處在危險邊緣的古裝劇,卻在網絡端找到了一條安全求生通道,影響力甚至大有趕超衛視的勢頭。

但細細想來,其火爆之下卻暗藏危機。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今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在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上明確指出: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隨意戲說曲解歷史、貶損褻瀆經典傳統、篡改已形成共識和定論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玄幻、仙俠、架空演繹的古裝劇也不能為增加娛樂性、吸引眼球而胡編亂造。

而縱觀今年視頻平臺已經播出的古裝劇,部部對準廣電的限制條令,不僅《延禧攻略》《如懿傳》《獨孤天下》停留在戲說層面,《櫃中美人》更是在未架空歷史的情況下加入了“狐仙”等玄幻元素。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縱然目前“限古令”對於亂改歷史宮鬥劇的限制還僅僅停留在一線衛視上,但隨著這類古裝宮鬥劇在視頻網站的數量與日俱增,影響力也愈發廣泛,廣電出手加以整頓只是時間問題。

屆時,在衛視慘遭驅逐的古裝宮鬥劇也將會失去互聯網這塊僅有的“世外桃源”。

‍公式快餐、營養稀缺,限制市場成長‍

“《延禧攻略》的成功不是走火,它太符合這個憋屈而高速的時代了,品相越來越快餐,公式越來越速成,抓取越來越碎片,營養也越來越稀缺。”——南都週刊

確實,從2004年《金枝欲孽》在中國熒屏上嶄露頭角以來,縱觀市面上所出現的古裝宮鬥劇,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設置、內容表現上都越來越趨向於模式化、同質化。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由於編劇缺乏對人物性格的深層挖掘,人物形象塑造大多是在一種相對模式化的框架中完成,人物帶有明顯的臉譜化、類型化色彩。《甄嬛傳》中的甄嬛,《金枝欲孽》中的鈕枯祿如明,《宮心計》中的姚金鈴,成長過程都是從不諳世事到工於心計。

並且,由於宮鬥劇大多是對歷史的解構和虛構,甚至是改編於脫離歷史事實的小說,因此許多宮鬥劇為了在故事情節上更加吸引眼球、引人入勝,採取了戲說的形式,且宮鬥手法也無外乎一二。

通過淡化歷史背景和歷史事實,尤其是對具體朝代和皇帝的真實面目有意弱化,依據極少量的歷史資料,取其大體,用其表皮,視野和格局只侷限於鶯燕成群的後宮之中,虛構一個隨意設定的社會環境。

雖然這種模式創作出的作品往往極具賣點,投資方也能收回鉅額投資成本,但如此並非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題材市場,並不利於中國影視的發展和成長。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長此以往,內容方們固步自封,除了宮鬥題材外,很難在其他古裝題材上實現突破,製造出爆款精品內容。未來,如果“限古令”蔓延至互聯網端,網生內容市場將會像如今的衛視一樣一時無法調控。

其次,觀眾長久接收到的全是人性自私的原欲與其中諸多的陰暗面,對於古裝劇的概念僅僅停留在妃嬪、宮鬥、墮胎、鶴頂紅、麝香中,全然不知真正的歷史是何長相,既無益於認識歷史,也無益於思考人生。

《甄嬛傳》就曾被《人民日報》批腐蝕社會道德,稱:“好人只能變得比壞人更壞才能戰勝壞人,這種價值觀不能宣揚。”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即便如今的宮鬥劇拼命宣揚女主的“草根奮鬥”形象,但也無法掩蓋其所處大環境下對於觀眾的誤導,尤其優愛騰等視頻網站的用戶相比衛視更為年輕化,這些轉戰互聯網的古裝宮鬥劇對於青少年的影響之惡劣不言而喻。

但縱觀國內電視劇市場,古裝宮鬥卻成為了最能引發全民爆款、激起千層浪的題材,這無疑是整個國產劇市場的悲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呈現出的影視作品不應該僅侷限於宮鬥劇中,光是古裝劇一個品類,就包含武俠、歷史、神話、傳記等多個元素。除此之外,當代、現代、近代等也都蘊含豐富的創作素材,都值得內容方深刻探究和挖掘,從而使國產劇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

但無論什麼題材,為世人傳達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和價值觀,才是國產劇發展的長久之計和應有之義。

《如懿傳》VS《延禧攻略》,國劇的明天只能靠宮鬥?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