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關注丨鄞州將個人信用與行政審批掛鈎 讓「老賴」寸步難行

2018-09-10 10: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全琳珉 通訊員 楊磊 黃芳 謝瑩萍 彭薈臻

浙报关注丨鄞州将个人信用与行政审批挂钩 让“老赖”寸步难行

浙江日報今日報道

“本來是想碰碰運氣,結果還是沒逃過平臺的‘火眼金睛’。”近日,寧波市鄞州區市場監管局窗口受理了當地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變更登記申請,窗口工作人員通過“一窗受理”平臺發現,股權出讓方李某是一個欠錢不還的“老賴”,“幸好發現這個情況,不然這位‘老賴’變更股權後就可以逃避債務了。”

近日,鄞州區審管辦“一窗受理”平臺、鄞州區招投標管理系統、“微審批”平臺正式嵌入“聯合獎懲系統2.0平臺”,這標誌著鄞州正式將個人信用與行政審批掛鉤。今後,鄞州區窗口審批人員在審批前,都要先行核對申請人是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已列入名單的申請人,將會被限制辦理行政審批,限制享受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快速審批制以及參與項目招投標。

只需1秒,全國700多萬名失信被執行人便無所遁形。“雖然我們窗口很早就可以查登記人的失信信息,但僅限於寧波當地,數據比較少。”鄞州區市場監管局窗口工作人員說,正式嵌入“聯合獎懲系統2.0平臺”後,可查詢的數據擴大到全國範圍,真正讓失信者在鄞州寸步難行。

懲戒失信者是構築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鄞州區根據各部門行政審批、核准、申報、獎勵等政務職能,梳理出36個部門共1000餘項行政服務事項,形成《鄞州區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行動方案》《鄞州區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措施清單》等規章制度,對失信者進行聯合懲戒。具體包括失信者在鄞州區無法參與招投標、政府採購事項,無法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無法成為公務人員,甚至不能進行高消費等。

在具體操作中,鄞州將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和懲戒措施嵌入部門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通過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自動識別、自動攔截和自動懲戒,實現聯合懲戒發起、響應、懲戒、反饋、監督的全流程閉環智能化管理。

“這一自動核查功能,大大簡化了全區各部門的業務審批和辦理流程,也更加精確地將聯合獎懲措施落到實處。”鄞州區信用辦負責人介紹,這也是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有益嘗試。未來,隨著信用聯合獎懲領域的擴大和應用場景的增多,信用信息的推廣應用將為鄞州營造規範公正的行政服務環境、優化“過程有監管、失信有懲戒”服務流程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