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觀點:澳大利亞新總理贏了「宮斗」,如何解決經濟難題(上)

今晚(9月7日週五)10點整,請鎖定鳳凰衛視中文臺“財經正前方”欄目,我針對當前澳大利亞經濟的一些熱門話題,包括澳元走勢,澳洲政局變化,澳洲和中國經濟關係等等,分享了一些個人的觀點(節目會在週六下午3:30重播)。考慮到電視播出時間有限,觀點展示可能不夠充分,我記錄下這些觀點,並且配合一些圖表,供大家參考。由於話題較多,文章分成上下兩篇登出。

8月24日,前財政部長莫里森出任新總理,就目前澳大利亞的現狀而言,對莫里森提出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這個推崇新自由主義的新總理會有哪些應對手段?

莫里森面臨的挑戰第一來自經濟層面,第二來自政治層面

先看經濟,澳大利亞面臨的三個主要經濟難題:

(1)澳大利亞和中國一樣,目前債務問題嚴重,債務佔GDP的比重接近230%,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在199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藉助礦產價格的節節攀升,向外國銀行發行大量的長期債券。如同中國一樣,這些銀行借來的錢很大部分進入了房地產領域,在過去的兩年中,澳大利亞待售房產價值從9千億澳元猛增到5.6萬億澳元,是澳洲GDP的3倍。這個比例比1986年的日本和2006年的愛爾蘭房產泡沫爆破時都高。

(2)房價的飛漲造成了澳洲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高房價推高了工資,而高工資是澳洲經濟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價推高了澳大利亞家庭的債務,佔GDP比重達到120%,在發達國家中最高。

(3)澳大利亞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需要通過移民增加人口,擴大國內市場;同時要從旅遊,留學,和向海外人員提供健康服務方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延續澳洲的繁榮。

下面我在談到澳元匯率時,還會提到今年澳大利亞經濟面臨的其他麻煩。

再看政治:莫里森在自由黨內的支持率顯著低於前總理特恩布爾和敗選的達頓,他在亂中取勝後

(1)需要保持現政府能繼續執政。特恩布爾有可能退出議會。由於聯盟黨在議會中僅是微弱多數,如果特恩布爾退出,勢必引發補選,而如果補選中聯盟黨失去席位,就意味著失去了執政合法性,只能提前進入聯邦大選,而聯盟黨的“宮鬥”很可能讓反對黨工黨“坐收漁利”。

(2)如何穩定黨內的人心。莫里森是以45:40的票數勝出的,也就是說85位議員中有40位並不支持他,所以莫里森必須收拾殘局,平衡黨內派系,拉攏人心。

(3)如果穩定了以上局面,莫里森還要全力籌備明年5月的聯邦大選,面對勢均力敵的反對黨,他需要帶領聯盟黨戰勝對手。

澳大利亞總理不到10年換了6任,這樣不穩定的政策變更不會對經濟帶來影響嗎?總理更換不停其本質原因是什麼?

看看下圖就知道,除了約翰·霍華德,2007年以來的五位總理都沒有完成三年的任期。

諾亞觀點:澳大利亞新總理贏了“宮鬥”,如何解決經濟難題(上)

澳大利亞沿襲了英國的議會民主制,理論上議員可隨時發起更換本黨領袖的表決投票,而一旦有議員質疑本黨領袖的領導能力,黨領袖也可能宣佈進行一次黨內表決,以重新鞏固其總理地位。不僅在國家層面,在州政府,州長頻繁換人也是常事。

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宮鬥”和“政變”之都,有三個深層次的原因:

(1) 澳大利亞人的民族性崇尚平等,對領袖權威的敬畏較弱。也許因為澳洲最初移民大多是平民和囚犯,白手起家,沒有歐洲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貴族和平民的社會等級區別,所以有人說澳洲是全世界最有“平民意識”的國家之一。總理、州長下臺後自謀職業,與普通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毫無特權可言。

(2) 澳大利亞人在政治生活中信任黨派的作用。在長期的議會民主制薰陶下,選民更看重政黨作為一個整體的政策主張,相信不論誰當黨首,都會保持該黨的政策延續性。在參議院選舉時,選民可以將選票投給某一個候選人,也可以將選票投給某一個黨派,由該黨決定議員人選。實際操作中,95%的選民都會投票給黨派。

(3) 澳大利亞民主政治深受民粹主義的影響,過於看重民調結果。阿博特下臺後抱怨媒體通過民調製造驚恐,改變澳洲政壇。最新民調顯示,執政聯盟(自由黨和國家黨)獲民意支持率48%,工黨52%。這是執政聯盟過去一年半連續第30次在這項民調中不敵工黨。當年特恩布爾以此為理由逼退了前總理阿博特,現在他被人推下總理寶座,也是因為同樣的民調結果。

澳大利亞號稱27年無衰退,支持澳大利亞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是什麼,存在什麼風險(例如在經濟發展結構上存在什麼樣的風險等)?

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動力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澳大利亞是典型的資源型國家, 經濟持續增長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即為以礦業為首的資源出口。受益於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和工業化,澳大利亞豐富的自然資源如鐵礦石、煤炭等出口至中國,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經濟獲利良多。

(2) 移民與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另一個澳洲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教育方面,海外留學生人數空前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留學大國。移民方面,澳大利亞鼓勵技術移民、投資移民以彌補勞動力不足, 新移民不僅為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同時也對澳洲當地的房地產、人口增長等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風險則集中在四個方面:

(1)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嚴重依賴國際貿易,尤其依賴中國經濟發展,其自身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2) 全球貿易戰的不確定性, 可能給澳洲經濟帶來消極影響。

(3) 近期,澳大利亞房地產和金融業受到衝擊。自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要求銀行收緊貸款以來,房地產市場明顯萎縮。目前,澳大利亞四大銀行面臨提供高風險財務建議、違規按揭貸款、操縱利率等指控。鑑於房地產和金融業的重要地位,若這兩個行業持續低迷,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勢必受到拖累。

(4) 高技能行業的人才短缺可能成為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瓶頸,繼而加劇經濟結構的不均衡和脆弱性。

澳洲聯儲公佈8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表示依然保持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強調低利率。委員會表示,不需要進行政策調整。而隨後的美聯儲8月貨幣政策會議紀則表示,會進一步漸進式加息。美聯儲和澳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產生分歧,未來會如何影響澳元走勢?

澳大利亞貨幣在強美元的席捲下已經跌了近4個月,甚至在7月份一度跌至2017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0.7311。澳大利亞新總理上臺令澳元有所回升,但有金融機構認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還在加劇,澳元兌美元還將下破0.7大關。

澳元的強弱取決於一系列因素,如美國經濟復甦速度、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澳大利亞經濟和中國的關聯度很高,因此澳元和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也是高度相似的,下圖就展現了兩種貨幣在2006年以來的變化(分別以深藍色和淺藍色表示)。

諾亞觀點:澳大利亞新總理贏了“宮鬥”,如何解決經濟難題(上)

2017年美元走弱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一是美國經濟表現符合預期,而中國,歐元區,日本,澳大利亞都因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復甦超過預期,二是歐洲,日本都表示要退出量化寬鬆。

但是今年4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走強也恰好和上述兩個原因逆轉有直接關係,目前看來,美元強勢還會在減稅帶來的美元迴流和新興市場動盪環境下得以維持一段時間。

考慮到:

(1)澳洲經濟今年至今的增速2.2%低於預期的2.5%,

(2)通脹率增長緩慢,澳元基準利率還會在一年內維持在1.5%的水平上,

(3)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中國相關環保政策導致鋼材需求減緩,進而導致澳大利亞鐵礦石、焦煤價格走低,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而下跌。

因此,澳元下行跌破0.7大關的可能性頗大。不過,考慮到美國經濟增速可能回落,中期選舉帶來不確定性,以及歐元區和日本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我們預計美元在未來一年走弱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綜合來說,我們估計澳元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內先下跌到0.67左右後反彈回到0.7。

澳元匯率過去12年的低點0.6發生在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元在避險情緒下大漲。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會看到澳元曾經因為和美元的利率差在20年前跌破0.5的水平。

最後,請各位讀者在今晚(9月7日週五)10點整,鎖定鳳凰衛視中文臺“財經正前方”欄目,夏春博士將和您分享澳大利亞經濟的一些熱門話題,包括澳元走勢,澳洲政局變化,澳洲和中國經濟關係等等,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