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皇太極

明朝末期,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諸部,創立八旗,建立政權,女真族再次從歷史上崛起,史稱後金(前次建國為成吉思汗蒙古大軍所滅),女真族是一個半耕半獵民族,社會尚處於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之間,有蓄奴風俗,男子從小練習驃馬射箭,性格剽悍,英勇善戰,素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後金統一後實力壯大,屢次嚮明朝東北重鎮發動進攻,連續取得薩爾滸之戰、松山之戰等幾次重大勝利,將明軍打的一敗塗地,找不著北。後來在袁崇煥等人的倡議下,採用防守策略:築堅城、配紅夷大炮,儘量不與後金鐵騎在平原上野戰,避敵之長,才算守住了寧遠、山海關一線,雙方一時處於對持狀態。

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女真人打獵

這時的後金軍雖然戰力強盛,鐵騎無敵,但他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女真族畢竟是個小民族,國力和兵力都十分有限,南有大明王朝,東有朝鮮,西有蒙古,都與後金為敵,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讓後金十分頭疼的對手,那就是明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將軍,毛文龍浙江杭州府人,早期在寧遠伯李成梁帳下,開始了在遼東的軍事生涯,長期與女真部落作戰,是明軍將領中,唯一對後金的各種情況瞭解最深的人,他佔據朝鮮的鎮江、雙島一帶,兵力有幾萬人,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他以雙島為中心的根據地擁有很強的海上艦隊,如後金軍進攻,遇戰事不利,他就退到雙島上保存實力,而後金造艦技術和海上作戰經驗基本為零,隔著80裡的大海,任你女真騎兵再利害,也奈何不了毛文龍部,等後金兵外出與明軍或朝鮮、蒙古作戰,他就直搗你的後方,攻城略地,煽動奴隸叛亂,前面我們說過,後金國小後力也不多,真正的滿八旗最多不超過十萬人,與大明、蒙古等對手作戰時需要出動主力,後方留的兵力有限,這就給毛文龍的部創造了極大的機會,在這裡舉幾個實例。

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毛文龍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毛文龍在後金佈置的細作傳來準確情報,努爾哈赤準備西征攻打山海關。為牽制後金,毛文龍親統三萬兵力,直搗後金老巢 ,激戰十餘日,佔領努爾哈赤起家的老窩董骨寨、牛毛寨、閻王寨,將守敵全部消滅。敵軍反攻,想奪回三寨,毛文龍用計設伏,將後金軍包了餃子,努爾哈赤聞訊後不得不放棄進攻山海關的打算,率四萬大軍來救。毛文龍考慮到敵強我弱,主動撤出戰鬥。

天啟五年(1625)正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寧遠。毛文龍派部進攻海州、瀋陽,行動極為迅速,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僅呆了兩天,就不得不再次無功而返。就是袁崇煥也曾經上奏說:“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故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

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天啟七年(1627年)初,皇太極派阿敏、阿濟格、嶽託,貝勒濟爾哈朗等人率領鑲藍旗、鑲白旗、鑲紅旗大軍進攻朝鮮及毛部割據的東江鎮,以期解決心腹之患。毛文龍部將毛有俊等 人,在鐵山率千餘名守軍與後金軍血戰,戰至最後一卒,因敵大軍壓境,戰事不利,毛文龍率主力避居雲從島。

毛文龍開鎮東江八年間,派遣了大量人員到後金統治地區刺探情報,擾亂人心,鼓舞遼民反抗,收留被後金當做奴隸的漢人,皇太極眼看著毛文龍在後金統治區製造了太多的麻煩,尤如那時的敵後的根據地,敵來我走,敵走我擾,從而限制了後金太多的軍事行動,但是對這樣一個“搗亂”分子,皇太極也是乾瞪眼,拿他沒辦法,因為要想消滅毛文龍部,就得從零開始打造一支強大的水師艦隊,這不是一年半載能完成的。毛文龍在時,後金對明朝軍事行都很短暫,也不敢走遠,原因就是怕毛文龍搗他的老巢。在不解決毛文龍部以前,後金軍就不能傾力南下,更不可能繞道蒙古從長城入侵中原。

如果此人不被錯殺,大明可能不會亡國

就是這樣一個後金的心腹大患,卻讓取得寧錦大捷,將後金勢力擋在關外的明薊遼督師袁崇煥,幫忙給收拾掉了,在沒有得到朝廷允許的情況下,袁崇煥以閱兵為名到達雙島,以毛文龍不受節制、虛報軍功等罪名,用皇上賜給的尚方寶劍,擅自將毛文龍斬首。一個與後金軍作戰八年的邊疆重帥,就這樣死在自己人手裡,平心而論,毛文龍確實有很多過錯,說他浪費軍餉、專制、假冒戰功等等其它一些問題也確實存在,明後期這種現象比較普遍,但在大敵當前,卻自斷一臂,實為不智之舉,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而毛文龍被殺後,後金欣喜異常,彈冠相慶,史載“清主大喜,置酒高會”,毛文龍被殺後,東江鎮對明廷離心離德,原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大量降清,成為後金入侵中原的重要力量,並將明朝賴以制敵的紅衣大炮的技術也傳給了後金,勢力此消彼長,後金軍勢力進一步壯大,在毛文龍死後3個月,清兵10萬就殺到北京城下,原因很簡單,已無後顧,可以傾全力對付大明朝了。清軍四次入關,燒殺搶掠,攻城略地,將大明攪了一個天翻地覆,導致明王朝國力日衰,氣息奄奄,李自成,張獻忠又趁機死灰復燃,使崇禎皇帝坐困北京孤城,最後吊死煤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