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30年雲南將建9000多公里旅遊環線

 
來源:雲南日報


至2030年雲南將建9000多公里旅遊環線


行駛在公路上,在高山峽谷間感受四季變換,在民宿村落間體驗民族風情,在喀斯特田園間欣賞如畫風景,在雨林邊境中體會異域風情……這樣“車在山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意境,正在美麗的雲南一步步成為現實。

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安排,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美麗公路旅遊線規劃,力爭到2030年建成9000多公里七彩旅遊環線。通過利用現有公路設施,挖掘沿線自然景色和特色旅遊資源,打造一批富有云南特色、達到世界一流的美麗公路旅遊線,串聯成中國第一條環省公路旅遊線,勾勒七彩雲南之美。

發揮優勢

構建新型旅遊模式

“七彩雲南、旅遊天堂”。作為旅遊大省,近年來雲南的旅遊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雲南旅遊發展的潛力巨大,目前已從初期的團隊觀光遊向多元化、個性化的休閒度假遊轉變。其中自駕遊已成為了主要旅行方式之一,以公路為依託的旅遊新產品,正受到越來越多旅行者的青睞。因此,著力發展公路與旅遊融合的模式,是必然趨勢。”省公路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奇介紹,“公路+旅遊”是一種公路建設發展轉型升級的新模式,是基於公路文化的特殊旅遊方式,是在傳統交通功能的基礎上進行業態創新和體驗創新,提供自駕、房車、騎行、徒步、露營等多種創新旅遊體驗,滿足“吃、住、行、購、遊、娛”全方位旅遊需求的新型旅遊模式。

“公路+旅遊”,首先離不開綜合交通體系這一發展條件。從我省的旅遊交通體系建設情況來看,主要分為“快達系統”和“慢遊系統”兩個層級。“公路+旅遊”新型旅遊模式下,旅遊產品之間,旅遊產品與其餘景區之間的聯繫應為“快達系統”,而旅遊產品內部交通應為“慢遊系統”。“快達系統”方面,雲南高速公路網不斷完善,現代鐵路交通網絡基本形成,6大水系構建了基本水運通道,航線覆蓋國內各大城市和幾大主要國家,為“公路+旅遊”提供了必要支撐。“慢遊系統”方面,我省現有公路總里程約23萬公里,公路總體規模居全國第三。全省國道技術等級提升工作正在開展中,改造完成後,國道技術等級不低於二級。

從公路沿線的景觀資源優勢來看,依託梅里雪山、怒江大峽谷、元陽梯田等眾多雲南獨特資源,公路沿線景觀具有多樣性、奇特性、地域性、融合性、生態性和跨境性等特徵。

“雲南正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開發公路的旅遊價值,也是實現公路養護轉型升級,推動新時期公路發展的重要舉措。”王志奇介紹,雲南既有建設公路旅遊的需求,又有較好的公路、景觀、旅遊資源和政策條件。在“公路+旅遊”這種新型旅遊模式下,重點發展“美麗公路+休閒遊”這種公路旅遊新產品的優勢十分明顯。

全面佈局

打造七彩雲南旅遊環線

“紅橙黃綠青藍紫”,打開雲南美麗公路旅遊路線圖,不同顏色的旅遊線一目瞭然。

紅線,紅色印記尋蹤之路。以“穿越歷史”為主題,起於昭通止於祿勸,帶領遊客重新登上紅軍長征走過的道路,在紅土地上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金沙江邊重溫歷史事件,追尋紅色印記。

橙線,人類文明溯源之路。以“追根溯源”為主題,起於昆明止於華坪,帶領遊客走近彝族文化,體驗彝族節日,品嚐彝族美食;在元謀探尋人類發展歷程,追溯人類起源。

黃線,喀斯特田園風光之路。以“暢遊山水”為主題,起於硯山止於富源,帶領遊客暢遊山水,體驗濃郁的鄉野風情,享受悠閒自在的田園風光,感嘆羅平東方花園的驚世容顏,走過彝族的“土掌房”,體驗壯族的“三月三”等民族特色節日。

綠線,傣鄉雨林邊境之路。以“走進異域”為主題,起於臨滄止於磨憨,體驗傣族特色民族文化,穿過熱帶雨林認識神秘的植物,尋找美麗的孔雀,走過磨憨口岸、景洪口岸,感受中緬邊境的神秘多彩異域風光。

青線,神秘女兒國風情之路。以“體驗民俗”為主題,起於大理止於麗江,帶領遊客欣賞煙波浩渺的湖光山色,雲霧繚繞的蒼山勝景,走近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探尋人類保存下來最後的母系氏族,感受多元民俗文化。

藍線,是高山峽谷四季之路。以“領略四季”為主題,起於香格里拉止於瑞麗,帶領遊客領略四季景色,翻越雪域峽谷可見銀裝素裹的冬、進入森林草甸感受層林盡染的秋、穿過河谷溪流體會萬物復甦的春,駛過火山熱海經歷爍玉流金的夏。

紫線,探尋世界遺產之路。以“探尋秘境”為主題,起於昆明,經過江川,瀘西、宜良等形成環線又回到昆明,帶領遊客探尋紅河哈尼梯田、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化石群等眾多世界遺產。

“按照自然,人文資源的分佈特徵,我們對公路旅遊線進行了不同主題的定義,最終構建起‘領略四季、走進異域、探尋秘境、暢遊山水、穿越歷史、追根溯源、體驗民俗’七大主題美麗公路旅遊線。”王志奇說,7條美麗公路旅遊線,途經67個縣(市、區),涉及50個特色小鎮,97個3A級以上景點,21個二類以上口岸。類比分析,每年能夠吸引遊客6500萬人,產生旅遊總收入約450億元,將有效促進非交通幹線城鎮,特別是沿邊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沿線區域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

完善配套

開啟美麗公路2.0時代

美麗公路的“美”,不止是景色美。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使道路本身非常美;“路景融合、路生美景”,道路周邊景色自然更美;挖掘公路文化產生“內涵美”,展示人文底蘊和生態文明。讓美麗公路拉動“美麗經濟”,促進旅遊轉型升級,開啟美麗公路2.0時代。

以藍線部分怒江美麗公路為例,公路專門建設貫穿全程的慢行道路系統,設置服務驛站64處,在滿足自行車、步行、觀景等功能上,設置健康跑道、露天溫泉、溜索體驗等設施,適應康體、休閒、觀光、探秘的功能需求。怒江美麗公路建成通車後,將極大地提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內連外通的快速運輸能力,還能助推怒江融入滇川藏國家精品旅遊帶、中國大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併為開發怒江大峽谷、“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高黎貢山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撐條件。

“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國內外的相關經驗。比如美國的66號公路,貴州省赤水河谷旅遊公路等都是比較典型的公路旅遊。結合雲南實際,我們也有了一些啟示和思考。”省公路局計統處副處長鞏庚介紹,雲南的美麗公路旅遊線要妥善處理好旅遊交通與其餘交通的關係,對比國外的成功案例,線路不易保留過大的過境交通量,宜將其疏解至其他公路;在公路配套設施方面,考慮到自駕遊客的觀景、休息、餐飲、住宿等要求,線路沿途科學佈設服務設施。其中,觀景平臺宜結合景觀靈活設置,避免遊客停車及車外活動與機動車流互相干擾,保障遊客觀景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其餘設施應結合自駕遊交通特徵設置,滿足遊客餐飲、住宿等需求的設施應多樣化,既要包括飯店、賓館,也包括露營地、民宿、農家樂等。

“很重要的一點,雲南的美麗公路旅遊線沿途景觀應該儘量保持原生態。”鞏庚介紹,公路旅遊線的吸引力在於沿線景色、人文景觀和特色城鎮,因此旅遊線建設應該儘量保持其兩側原始風貌,實施積極有效的保護性開發模式,做到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旅遊信息基礎體系,為遊客提供沿途旅遊資源、接待服務設施的詳細情況,以及天氣、路況等實時信息,提升雲南美麗公路旅遊線的管理運營水平和服務質量。(雲南日報 記者李承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