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有錢就會快樂嗎?

蒋勋:有钱就会快乐吗?

我要強調的是,經濟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平衡的力量。

物質與人文是兩個極端,我不想從兩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認為人精神上的快樂與物質上的快樂,需要平衡;沒有絕對精神上的快樂,也沒有絕對物質上的快樂,走向極端的任何一邊,都可能導引出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我的意思是說,當你擁有一個物質的時候,你要能清楚且不斷地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擁有這個物質?

蒋勋:有钱就会快乐吗?

譬如說你有一棟房子,住在這棟房子裡會讓你感覺到快樂,因為房子提供你生活的安全感,或是提供你視覺上的享樂,你可以看到山、看到水,感覺周遭環境帶給你精神上的滿足。這個時候你就是擁有物質。

相反的,你買一棟房子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個地區要蓋捷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房價要漲了,或是這邊的房子值得投資,錢途看好,這就是一種物化。房屋的價值不是由你在主控,你是被物質所擁有的。

如果你讀過《小王子》,就會很清楚孩子在形容房子的美,和一個功利的商人形容房子的美,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對於自己要坐臥起居的地方,只是關心價格,我們就不會得到擁有那棟房子真正的快樂。

就好像有錢的人不一定快樂,如果他只是擁有空洞的數字,他的精神是匱乏的。

話說回來,人文與物質的兩難自古皆然。

中國人有一種世界上少有的、特別的觀念:特別壓抑商人。我們講士農工商,把商人擺在四個階級裡面的最後一位,整個社會也充滿了一種,幾乎是過度的,對商業的羞恥感,一直到清朝以前都是這樣的狀況。即使商人想盡辦法,為他的兒子買一個舉人、秀才,附庸風雅,到最後還是被覺得庸俗。

而為什麼說“附庸風雅”?就是以人文為價值的最高標準。所以在大部分的朝代,商人很有錢但不敢太過囂張,管理階層對於商人也有很多限制,例如不能穿士大夫的衣服、不能參加科舉。我們看到這樣的法律時,會覺得好像有一點不公平,可是事實上,這條規定有其政治上的考慮,是為了防範官商勾結。

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官與商這兩種人在一起的嚴重性。在春秋戰國時代,呂不韋以其強勢的經濟力量控制秦朝的政權,讓後人引以為鑑,所以漢朝以後,主政者對商人的壓抑就非常明顯,讀書人的地位提升到最高,其次是農人、工人,最後才是商人。

這種社會階級,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優點也有缺點。抑商主義的缺點就是讓中國近代的石油貿易和資本主義很難發達,我們沒有辦法培養出大企業家,因而構成資本主義的弱勢,落後於西方。

可是今天在臺灣,抑商主義不復存在,反而是空前“重商”。整個社會對於價值的判斷只有一種標準:有沒有商機?講得更難聽一點,不管哪一個黨派的背後,都是財團。

當土地的劃分、開發、建造是為了便利財團,就會發生濫砍濫伐、過度開發、水土破壞的結果,讓許多無辜的人受害。而若是放任重商主義繼續發展,我想最後受害的會是全部的人,不只是一般老百姓,連財團本身也要受害,他們的子女也無法逃避這種奇怪的因果循環,在冤冤相報的過程中,自嘗惡果。

蒋勋:有钱就会快乐吗?

我很佩服社會上有一些人從很“宗教”的角度去做制衡,也有一些人從哲學的角度出發,雖然他們的聲音很微弱,可是我覺得這種制衡是了不起的,它會慢慢提醒我們,在你想方設法要獲利的過程中,是否思考到下一代,你的下一代會變成什麼樣的一代?

這個因果不是神秘的,相反的,顯而易見。當你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在培育人文與精神的美,沒有傳承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時,你的股票增值、房價大漲、企業營收數字越來越高,但是你的下一代可能為了解不開的三角感情而謀殺、為了買手機而搶劫、為了一場口角殺死雙親,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地方像臺灣一樣,這麼不限制商業的發展,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於商業或多或少都有制衡的規定,可是我覺得臺灣在制度上、社會道德上,都沒做這件事,所以我們要付出的代價會特別大。

*作者:蔣勳,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本文由勳衣草美學社整理編輯,僅供交流學習所用,不作商用!版權歸蔣勳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_^

蒋勋:有钱就会快乐吗?

蔣勳老師獨家授權蜻蜓FM平臺,為勳衣草朋友們特別推出“美學合輯”,包括《細說紅樓夢》《中國文學之美》《孤獨六講》《生活之美》《身體之美》《美的覺醒》《細說王羲之》《說梵谷》等經典作品。購買成功後,大家可永久收聽。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