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紅色旅遊資源有石麟山烈士陵園、大峰山革命遺址、臥牛山寨戰遺址、一門三烈士紀念地等等,今天介紹這條紅色旅遊線路,由閆樓黨支部和大峰山黨性教育基地及老戰士廣場組成。
沿著經十西路西行,出西口再沿220國道南行10公里,遠遠會看到國道左側的空中紅旗渡槽時,車拐進向東的一條村間公路,便來到濟南市第一個縣級黨支部也就是長清縣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地——閻樓村,村中的房子都是石頭房,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風雨雨,頗有幾分滄桑。
長清臨時黨支部誕生於地窖。村子中央,有一個600平方米的小廣場,鋥亮的地板磚,西側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濟南市第一個縣級黨支部誕生地”,廣場西側就是誕生地的小院子。這座院子有三間正房,兩間東偏房,都是石頭房,正房門口東側有一個地窖口,入口很小,下到地窖比較困難,地窖是穹窿型的,頂和四壁都是石頭砌成的,面積大約7平方米,最高處有2米。窖頂上還垂有幾根鐵條,下端彎成圓圈,這是掛東西用的,南面和北面石壁上各有一個方形的石孔,據說是放油燈用的。
長清縣第一個黨支部就是在這座地窖中成立的。長清縣級黨支部成員之一,也是創始人魏金三就是閻樓村的,他的家就在街東。魏金三生於1913年,也叫魏金山。原名魏福品,字號魏晉,他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中,其父魏正勤是位為人正直、急公好義的小學教師。1929—1934年,魏金三先後在長清縣立第一小學、初級中學讀書。初中畢業後,因家庭無力供他繼續升學,便在長清縣匡李莊小學任教,自編抗日救國教材,向學生灌輸愛國思想。後來,他又接觸到許多進步青年和共產黨員,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並於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後,魏金三多次回長清指導抗日救亡工作,併發起成立“長清縣人民抗敵後援會”。1938年1月,他與萬曉塘、馮樂進、袁振等人在閆樓村成立中共長清縣臨時支部,他任支部委員。2月,在馬灣舉行抗日武裝起義,公開打出“長清抗日遊擊隊”的旗幟。同年6月,中共長清縣委建立,萬曉塘任縣委書記,魏金三任縣委委員,不久,接任縣委書記。1942年9月30日,在數千日偽軍進行的一次“鐵壁合圍”中,魏金三率部突圍時犧牲,年僅28歲。
在大峰山地區,有許多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遺址,也有抗日戰爭根據地的舊址。從這裡走出去的許多革命者,後來都成為國家各項事業的中堅力量,有的則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因此,這裡被稱為“長清的延安”、“山東的井岡山”,是濟南人民的革命搖籃。
大峰山黨性教育基地是濟南市最大的黨性教育基地,展陳廳總建築面積為3208平方米,新建的大峰山黨性教育基地預計將於2018年10月1日正式開館。
在大峰山風景區,有一座黨史展覽館。其中,第一展室的屋子本身就是重要的紅色文物,因為這裡曾是第一屆中共長清縣委及大峰山獨立營辦公的舊址。而這是泰西各縣建立的第一個縣委。另外,1939年6月,長清縣還率先建立起泰西地區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大峰山山區和平阿山區一度成為泰西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
1941年5月,日軍獨立混成旅團長土屋兵駐少將在長清被縣游擊隊擊斃,他既是泰西抗日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指揮官,也是山東抗日軍民擊斃的4名日軍將級軍官之一,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特特通令嘉獎。
據說在上世紀70年代,全國八大軍區和各省市區中,有4個軍區的司令員、7個省委書記曾在大峰山工作戰鬥過。當年解放南京衝進總統府的26位勇士中,有17位是大峰山抗日時參軍的戰士。據瞭解,在整個抗戰時期,大峰山總共為革命輸送過13.8萬兵員。成為當時的兵站基地。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115師師部及主力一部,以東進支隊的名義進駐大峰山時,短短2個月就補充了整整5個營的兵員。
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大峰山人民在革命史上立下的功績,大峰山被命名為大峰山革命遺址。並在山下建立了一處革命烈士公墓。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老戰士紀念廣場位於長清區孝裡鎮龍泉官莊南側的山東人文紀念園內,遲浩田題詞,中共山東省委老幹部局修建,佔地 6000 多平方米。老戰士紀念牆中間是一組大型浮雕,浮雕主題展示的是解放戰爭中山東兵南征北戰、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的場面。
閱讀更多 趣遊山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