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建議企業設立首席公共政策官

從傳統IT企業聯想集團5G投票風波,到移動互聯網企業滴滴順風車惡性事件,在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和輿論監督壓力日增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應如何適應政策輿論環境,尋求可持續健康發展?

9月9日,新成立的“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2018中國新產業峰會上,發佈了第一份《互聯網企業政策輿論環境適應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

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建议企业设立首席公共政策官
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建议企业设立首席公共政策官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分析認為,近年來,新業態發展如火如荼,一大批優秀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與此同時,不容迴避的是,部分互聯網企業的野蠻生長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觸發監管底線,引發輿論質疑。

祝新華稱,《研究報告》通過大數據立體地展示了互聯網企業面臨的政策和輿論環境,深入分析互聯網企業政策輿論危機背後的內在邏輯,把脈新業態政策輿論適應力,助力企業貫徹政策導向,規避輿論敏感問題,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研究報告》將互聯網企業分為內容資訊類與生活服務類,並建立企業政策輿論適應力指標體系,在監管適應性、輿論友好度、危機管控力、輿論友好度、企業價值觀等方面給部分互聯網企業品牌及具體案例進行評分。

案例評分顯示:567家網站公佈“舉報受理”方式話題、支付寶螞蟻森林話題、美團回應外賣小哥被圍毆事件、微公益平臺累計超660萬網友參與捐款話題分列監管適應性、輿論友好度、危機管控力、企業價值觀指標得分第一名。

而內涵段子被關停事件、視頻網站兒童邪典片事件、李文星通過BOSS直聘應聘遇害事件、二更食堂侮辱遇害空姐事件則作為互聯網企業政策輿論適應力反面案例,評分相對偏低。

此外,針對互聯網企業應如何提高政策輿論環境適應力,《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反思和端正企業價值觀,堅守底線;克服CEO一言堂,建立政策解讀輿情應對規範流程;進行產品和服務安全性和商業倫理前置評估,防患未然;建議公共關係部門再定位,作用於核心決策。

《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公共關係部門整體定位較低,其主要職能被理解為對外發稿以及應對負面輿情,無法參與企業核心決策,無法影響業務模式和產品模型,卻常常需要在危機爆發後扮演“背鍋俠”角色,而設立企業首席公共政策官CPO(Chief Public Policy Officer)則可以從更高站位把握企業公共政策環境。

《研究報告》指出,互聯網企業克服程序員思維、技術至上邏輯,不能熱衷工具理性而忽視價值判斷,渴望市場無限擴張,但不考慮現實的產業環境、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必要時,互聯網企業需引入公共政策諮詢外腦,需要懂政府、懂政策、懂互聯網、懂媒體、懂輿論,精準把握政策和輿論走向,為互聯網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趨利避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