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要想理解“水門事件”,就得先搞懂尼克松這個人。尼克松的全名叫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他出生於美國一箇中產家庭,這在美國的政治精英圈子裡,屬於極少數的另類。眾所周知,美國的政治精英,多數出身於富裕家庭,甚至是富可敵國的貴族。但是,尼克松的家境,在美國雖然稱不上窮人,但也富不到哪裡去。例如,尼克松年輕時候成績非常優秀,曾被美國頂級大學錄取,但因為支付不起高昂的學費,被迫選擇了另一所學校。

即便如此,尼克松在校期間仍十分努力,他的能力極其出眾,也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和領導力。年紀輕輕,就被人冠以“天才”的稱號。問題在於,尼克松的出身並不好,他也很羨慕那些精英家庭的後代。在他看來,自己付出成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追得上別人的步伐。有時候,付出並不能得到回報,現實也總是令自己失望。這就讓尼克松比較自卑,他雖然優秀,但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對自己能否成就一番大事,並不自信。

(年輕時候的尼克松)

在美國,一個理想遠大但不自信的人,他就天生喜歡錶現自己,以掩飾自卑。尼克松覺著,既然要做,就做大事,而從政就是最佳選擇。在美國人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而參與公共事務,即美國人所說的“從政”。但這並不侷限於進入政府工作,因為美國人對於“從政”的理解,是“參與政治活動”,或者叫“參與公共事務”。廣義上說,凡是與公共事務沾邊的,都叫“從政”。

尼克松胸懷遠大理想,但他很務實,最開始是當了一名律師。再後來,他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可現實並不令他滿意。隨後,尼克松決定參軍,他加入了美國海軍,曾在所羅門群島從事後勤管理工作,這段經歷磨練了尼克松的性格。1945年,尼克松晉升為海軍少校,隨即接受復員,正式步入政壇。1946年,尼克松當選聯邦眾議員,後來在1950年的國會選舉中,他當選了聯邦參議員。從這一刻起,尼克松混入了美國權力的核心。

(尼克松與艾森豪威爾)

按常理來說,尼克松的政治生涯應該到頭了,他已經實現了逆襲。但是,尼克松有很大的野心,他認為自己可以當總統,而且可以成為一名偉大的總統。不得不說,尼克松的自卑,也造就了他的卓越,但尼克松的上位手段,在當時也頗具爭議。尼克松的性格比較堅韌,能力十分出眾,再加上其豐富的人生閱歷,這讓他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站隊。

尼克松身為共和黨人,他號稱最堅定的保守主義者。他積極擁護美國政府的“冷戰”國策,堅決支持馬歇爾計劃,又在一定程度上對麥卡錫主義進行了支持。這讓尼克松在共和黨的圈子裡混的很開,他又被很多人稱為“純粹的共和黨人”。如此一來,保守主義陣營的大佬,就很喜歡尼克松,再加上尼克松自身的才華,使得他獲得了大批上層人士的支持。1952年,尼克松成為了美國副總統,正式進入白宮。一般來說,副總統這個職位,是沒有什麼實權的,但尼克松不同,他攤上了艾森豪威爾。

(尼克松與赫魯曉夫,兩人展開“廚房辯論”)

這個總統,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是個純粹的軍人。尼克松的優勢,恰恰可以彌補艾森豪威爾的劣勢,而艾森豪威爾也很信任和倚重尼克松。在當時,有傳言說艾森豪威爾的政令,都出自尼克松之手。這個傳言,雖然有點誇張,但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尼克松是一個有實權的副總統,他藉此積累了大量的經驗。1959年,尼克松舌戰赫魯曉夫,自稱贏得了“廚房辯論”,聲望大漲。此時,尼克松覺得機會到了,他可以去選總統了。

但是,尼克松的競爭對手,又要比他強很多倍,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在競選落敗後,尼克松沒有放棄,這也表現出了他的堅韌,終於在1968年,尼克松如願以償,成為美國第37任總統。他上臺後,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至少幹了兩件大事。其一是讓美國從越南體面撤軍;其二是打開外交困局,實現了與蘇聯南邊那個大國的關係正常化。這兩件大事,在當時被看作大功,足以讓他實現競選連任。但是,尼克松不自信的性格,又被表現出來了,他此前失敗了兩次,忍耐了8年,有了心理陰影。

(水門大廈,當時是民主黨競選總部所在地)

問題是,尼克松是總統,他身居高位,但他對自己的手下極其信任,可謂是無話不談。他的手下就摸透了尼克松的心思,拼命地向其表忠心,以獲得更多的回報。他的手下,多數都是豬隊友,在1972年6月17日,他們去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競選辦公室安裝竊聽器,被警察當場抓獲。這在剛開始,只是一件小事,並沒有影響尼克松競選連任。尼克松倒黴就倒黴在,共和黨輸了國會選舉,此時由民主黨把持著國會,他們新人上任三把火,肯定要給總統找些不痛快。這些民主黨議員們想來想去,決定拿這件不起眼的小事,給總統上眼藥。事實上,尼克松的手下不乾淨,這在當時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民主黨人又能幹淨到哪裡去呢?民主黨人想要的,只是純粹給總統找麻煩,並沒什麼其他的想法。

在此時,如果尼克松能夠公開道歉,並果斷開除自己的手下,採用丟卒保車的方式,這場風波很快就會結束了。但是,尼克松卻選擇了極端的應對策略,他否認所有的指控,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這就讓事情發生了轉折。民主黨發現,尼克松要甩鍋,這怎麼能行?他們一定要讓尼克松難看,至少你得表現出道歉的樣子吧?這樣的話,事情也就解決了,民主黨的怨氣也能化解。

(面對各方指責,尼克松表現出了異常的“自信”)

尼克松非常強硬,最後國會和總統鬧得很僵,媒體也天天渲染,硬是把這件小事,搞成了大事。他堅信自己身為總統的權威,覺得對方也就是鬧一鬧,很快就消停了。但是,尼克松的命門被人抓住了,那就在於他平時喜歡錄音,人們開始猜想他的罪證是否在錄音裡面?結果,在錄音帶的事情曝光後,尼克松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決定與國會抗爭到底,他知道錄音帶一旦交出去,自己就會身敗名裂了。最後,事情鬧到了最高法院,法院判決尼克松交出錄音帶,尼克松也只好從命,心不甘情不願的交出了錄音帶。

接下來,這件事就炸鍋了。原本大家關注的只是“水門事件”這件小事,但錄音帶公開後,人們發現了尼克松的本來面目,他在平時的錄音,簡直是粗鄙不堪,很多謊言和密謀,都遭到了曝光。例如,在錄音中,尼克松要求手下作偽證。至此之後,尼克松就被美國人民口誅筆伐,被稱為“披著總統外衣的騙子”,從此身敗名裂。最終,在各種壓力之下,尼克松宣佈辭職。


圖維坦


“水門事件”水門指的就是“水門大廈”,所以也稱“水門大廈事件”,是尼克松為了在競選中連任,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民主黨的行動方案,並且選擇了對民主黨進行偷拍和竊聽。


1972年,尼克松訪華,讓很多中國人民認識了這位美國總統,也就是在這一年美國進行大選。為了能夠在大選中獲勝,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都在採取各種手段,積極為總統競選造勢。尼克松還成立了專門的“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這樣一個機構,為自己的總統連任大計組成智囊團。他們在進行整個竊聽計劃時,選中了水門大廈,因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總部就設在水門大廈裡。但是他們的計劃很快就暴露,因為在第二次進入水門大廈時,實行計劃的人被當場抓住了。


但是這個事件並沒有對尼克松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憑藉著四年的總統應變能力和豐富的政治經驗,尼克松很快就擺脫了這一次水門事件的影響。他從越南撤軍,加強改善和中國的關係,並且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對當時經濟危機的美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些舉措,都為他在總統連任中打下了很厚實的基礎。

1972年11月份的時候,尼克松實現了他連任總統的願望,成了美國第38屆的總統。但是正當尼克松以為高枕無憂的時候,到了1973年,水門事件卻被再一次提了出來。闖入水門被捕的人再一次接受審訊,事態擴大的時候,尼克松的前助手巴特菲爾德火上澆油,向當時的調查委員會公佈說,不只是水門大廈,就是連白宮的辦公室,尼克松都裝過錄音裝置。



美國最高法院下令,讓要求尼克松將所有的錄音帶都交出來。在尼克松交出的錄音帶上,法官找到了尼克松在水門事件爆發以後,多方聯繫,掩蓋水門事件的真相。尼克松在真憑實據面前無話可說,自己的防線也崩潰了,美國要求彈劾尼克松的呼聲越來越大,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門事件。”



紅雨說歷史


  水門事件是20世紀70年代發生在美國政壇上的重大丑聞,此事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

  1972年6月17日,在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總部,一位工作人員離開辦公室後回頭看了一下,驚訝地發現辦公室裡有幾個光柱在晃動。保安上去後,當場抓住了以尼克松總統的安全顧問麥克德為首的5名共和黨人。這5個人在試圖安裝竊聽器以監聽民主黨的競選的內部信息和策略。這就是著名的水門案。

  水門案發生後,尼克松總統迅速與做案的幾個人進行了切割。在他的安排下,白宮用錢擺平了被抓的人和白宮陪審團的人。

  在競選連任成功的記者招待會上,尼克松向公眾保證這只是競選團隊因為太過熱心而犯的一個錯誤,現有團隊沒有人捲入此事。

  但民主黨並未就此善罷甘休,而是接連不斷地把投訴信寫給法院。1973年3月23日,麥克德供出了白宮法律顧問迪安。迪安為了立功減刑,主動對檢察官進行了三小時的交待。1973年7月16日,總統助理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對參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說,自1970年以來,尼克松在白宮的辦公室都安裝了竊聽器,監控白宮工作人員。美國社會群情激奮。國會最終通過彈劾案,以阻撓司法程序、濫用行政職權、抗拒國會傳訊彈劾尼克松。1974年7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表決要求尼克松把所有的錄音帶交出來。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辭去總統職務。

  尼克松自己認為,水門事件是因為自己粗心大意而被政治對手利用所致。實際上,水門事件之所以會發生,與尼克松的傲慢、對媒體的打壓和對事件的堅決否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尼克松團隊掩蓋真相的企圖最終使得事情變得無法挽回。


一知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裡,男主阿甘與尼克松有過兩次交集。

第一次,他憑藉在傷兵醫院裡練就的花哨乒乓球功夫入選美國代表隊,來中國參與開啟了“乒乓球”外交時代,算是對尼克松政府的神助攻了。

第二次交集,則是阿甘意外的在酒店大樓裡,看到水門大廈房間裡的鬼魅燈影,正義感爆棚的阿甘毫不猶疑的報警處理,這一神反擊則關閉了尼克松時代。

不同於影片的調侃,真實的歷史是:報警處理的正是美國民主黨內的工作人員,他下班後走了沒多久,意外回頭一望自己在水門大廈的辦公室,發現了裡面有手電筒的燈光,他才是導致水門事件爆發的正主。

所謂“水門事件”的“
水門”,其實是指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水門大廈,當時正是民主黨的全國總部。

發生於1972年6月17日的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是美國曆史上的一次政壇醜聞,尼克松就是因為此事件差點慘遭彈劾,最後只好審時度勢,自己辭職黯然下臺,尼克松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在任期內主動辭職下臺的總統。他也為後世的美國政壇醜聞創建了一個“門”系列的專有名詞,比如克林頓的“拉鍊門”、斯諾登的“稜鏡門”,傳到當世中國,詞語意境卻被曲解,娛樂界人士的各種“門”事件,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回來繼續說水門事件:

開啟這次嚴重的美國憲政危機的原因,首先在於尼克松本人,有可能是他剛剛舉行了一次歷史性的握手,或許是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示,推此即彼,認為總統的權力或許可以再向前延伸一點點,所以,在大選即將來臨之際,他聽從了白宮律師迪安的建議,讓他負責策劃去刺探對手民主黨的競選秘密,安裝竊聽設備。

當接到舉報的大廈保安順利將闖入美國民主黨總部的五名神秘人拿下時,他派去的人的不專業性又被放大,詹姆斯·麥科德立馬乖乖承認自己是前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要是每人的嘴裡有一粒小毒丸,能有報效領袖的決心,或者打死也不說,也不至於被人挖出自己是尼克松競選班子的安全顧問成員的事實。

饒是如此,尼克松也進行了精彩的反擊處理,一度幾乎將整個事件控制住,他利用了這五個人中有三人是古巴裔人士的藉口,辯稱這幫人是出於古巴復國的利益,也試圖推到競選班子成員的過渡熱心方面,總之自己是絕口否認。美國人民開始選擇了相信他,他也順勢贏得了下一屆的總統大選。

但選舉失敗的民主黨人決定成立一個關於選舉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繼續深挖,五名成員也逐漸被撬開了口,

1973年3月23日,麥科德在法庭上將主謀者白宮法律顧問迪安暴露了出來,尼克松試圖丟卒保車,撇清與迪安的關係,但老謀深算的迪安面對有可能的漫長刑期,卻與檢察官達成某種默契。

尼克松焦頭爛額之際,又有重磅炸彈扔出,調查委員會又掌握了一個新情況:尼克松曾經下令在白宮辦公室內也安裝有竊聽系統。委員會以此為由,讓尼克松交出相關錄音帶和其它資料,尼克松拒絕,為證清白,馬上將事情擴大,主動上訴至法院。

法官們沒有支持尼克松的請求,結果多數同意,認為尼克松理應配合交出錄音帶和其它資料。

尼克松在氣急敗壞中行出最大敗筆,試圖用行政權力罷免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的職務,關鍵是罷免權不在自己手裡,而是在司法部長理查森手裡,按理說司法部長理查森是尼克松提名後任命的,屬於尼克松陣營一員,但關鍵時刻,就是理查森毀了尼克松的努力,他拒絕簽署命令罷免特別檢察官考克斯,並不惜為此辭職。
尼克松不肯罷休,讓司法部副部長洛克肖斯罷免考克斯,洛克肖斯同樣表示不背鍋,堅拒這個要求,也不惜被尼克松解職,尼克松只好在一夜之間接連解職司法部正副部長,請司法部第三號人物鮑克出面解僱考克斯,雖然鮑克不得已執行了這個命令,但已經在美國國內媒體和民眾中掀起了滔天巨波。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解密潮和示威潮中,新任命的考克斯的繼任檢察官也不孚眾望,繼續深挖,找到了不利於尼克松的新證據,尼克松可謂是舉起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

很快,眾議院啟動了彈劾程序,準備操作美國曆史上第二次彈劾總統的大行動,此時的尼克松已經是眾叛親離,自忖也絕不會像他的前輩第17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一樣幸運,能夠在參議院最後的表決時刻靠關鍵一票逃過一劫。

1974年8月8日晚間,尼克松發表電視演講,黯然宣佈辭去美國總統職務,這位歷史性的推動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總統,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在任期內主動辭職下臺的總統。

下臺後的尼克松繼續致力於中美關係持續改善,再次來到中國訪問的時候仍然享受了總統待遇,被示同情。
拒絕不肯撤換考克斯的前司法部長理查森並沒有因為他對尼克松的背叛而受到新成立的福特領導的共和黨政府的冷遇,反而被任命為商務部長。
在尼克松的“逼迫”下不得不撤換考克斯的前代司法部長鮑克,在十幾年後的里根總統任期內被提名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慘遭參議院否決,民主黨和公眾都沒有忘記他當年那茬兒吶。

歷來現實


尼克松訪華之後成為了當時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尼克松也成為了世界矚目的人物。畢竟當時推動了中美關係向前,尼克松也非常的自信,認為依靠自己的威望,連任是簡簡單單的。所以尼克松有點大意了,先是被曝出了情人,然後就受到了不少排華議員的攻擊。將這件事情不斷擴大,使得尼克松感到了壓力。

於是尼克松動用了竊聽的手段來獲取民主黨的一些黑料,水門是一個建築的名稱,就是我們熟悉的水門大廈,這也是民主黨的總部。而且這次事件非常富有戲劇性,很多人更傾向於這是尼克松被坑了。但美國政界一向如此,尼克松的竊聽醜聞迅速蔓延,然後就是被內部人員爆料,尼克松竊聽長達五六年,至此尼克松被彈劾。水門事件看大不大,看小也不小,但就是有人想要拿這個做文章。而事實也證明了美國的民主是多麼的虛假,當時白宮的資料就顯示了其實民主黨和共和黨,一直都是明爭暗鬥,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例如水門事件一開始是被尼克松用錢給抑制住了,但是由於個別議員想要他下臺,就將這件事情給炒作,加上媒體的宣傳,使得尼克松支持率瞬間下降。

如果大家還記得斯諾登事件的話,就可以做出對比。尼克松水門事件發生之後,媒體的攻擊鋪天蓋地,各種爆料,使得美國群眾義憤填膺。而這些媒體背後存在著什麼,其實旁觀者或許看的清楚。尼克松是不信的,但是也是幸運的,如果他繼續連任,或許遇到的麻煩會更大,畢竟尼克松可是中國人民的朋友。


小司馬遷論史


水門事件也被稱作水門醜聞,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最不光彩的政治事件,也是美國政壇上的重大丑聞之一,對美國曆史及全球新聞界都有著長遠影響。

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辭去總統職務,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為醜聞辭職中途下臺的總統。

水門大廈位於華盛頓地區,是由一家五星級酒店、一座辦公樓和兩棟公寓組成。民主黨的辦公室也在水門大廈之中。

為了贏得197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竊取民主黨內部的競選情報。1972年6月17日的晚上,美國民主黨的一位工作人員在離開大廈後無意回頭看到自己辦公室有晃動的光線,立刻察覺到不對勁。大廈保安搜查了相關房間之後,當場抓住了五個人,他們自稱是前中央情報局的僱員。但實際上他們是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顧問詹姆斯·麥科德,他奉命帶著四人到民主黨總部辦公室安裝竊聽設備。

第二天《華盛頓郵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這一消息。正在度假的尼克松也趕回了華盛頓於自己的團隊商討怎麼處理這一事件。經過長時間的商討,因為被抓五人之中有三人為古巴人,因此他們決定將此事解釋成古巴人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進行的竊聽活動。

尼克松迅速將自己與被抓之人進行了關係切割,並且用錢擺平了被抓之人和白宮的陪審團們。尼克松也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競選活動中,展示了他驚人的“表演”天賦。他故作鎮定的表示這一些列的事情與他無關,只是“熱心”之人的好心辦壞事。尼克松一系列的表演暫時欺騙住了民眾,也擊敗了對手喬治·麥戈文,連任了總統一職。

民主黨並未善罷甘休,一封一封的匿名信源源不斷的寄到了法院,昭示著水門事件中還有隱情。國會也因此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組,對水門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

1937年3月23日,被抓的麥科德將白宮的法律顧問迪安暴露,尼克松決定將迪安當成棄子和替罪羊。然而迪安並不任尼克松宰割,他向檢察官交代了罪行並揭露了尼克松,以用來將功贖罪。

為了挽回不利局面,尼克松仍然拒絕承認自己知曉水門事件,並未竊聽活動做辯解,稱這是為了國家安全做出的合法行為。

不過調查組已經掌握了一個新的情況,尼克松從1971年為了記錄與手下的談話及電話內容,下令在白宮安裝了竊聽系統。委員會要求尼克松交出相關材料,但卻被尼克松以行政特權的理由所拒絕。此時心虛至極的尼克松下令免去了委員會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的職務,這一舉動引起了全國上下的不滿,公眾的反應像火山般爆發,群情激奮,美國甚至決定對總統進行彈劾。

國會最終通過了彈劾案,以阻撓司法程序、濫用行政職權、抗拒國會傳訊彈劾尼克松。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辭去了總統一職。


品讀武器裝備


其實問水門事件的來龍去脈,查查百度應該有了,所以簡單說幾句:當時的美國總統美,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授意監聽民主黨總部,水門大廈,故稱水門事件。事情敗露後,尼克松招致國會彈劾。下臺後,被接任的副總統福特特赦。

大家關心的應該是,特朗普競選團隊的經理被判有罪,以及特朗普的私人律師認罪,並同意做汙點證人,甚至願意向特別檢察官提供特朗普通俄證據。特朗普真地惹上麻煩大了;競選團隊經理有罪,特朗普也有罪;私人律師認罪向兩個和特朗普有染的女郎支付封口費,特朗普至少有錯。如果該律師再提供通俄證據,那特朗普當選總統都是非法。到時候,連共和黨議員為了撇清關係,都不敢支持特朗普。所以形勢對特朗普極端不利。

據報道,中期選舉眾議院很可能被民主黨掌控。對總統的彈劾在眾議院半數通過就立案,但最終通過彈劾,必須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現在看來不太可能。

我覺得,民主黨的策略會是用鈍鋸子慢慢地鋸,即不尋求尋求快速彈劾特朗普,讓副總統彭斯接班。因為,彭斯曾任參議員,有從政經驗。如果彭斯接班,稍稍調整特朗普的策略,原來支持特朗普的選民會重新凝聚在共和黨彭斯周圍,對民主黨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中不利。

還有比較新奇的是,希拉里.克林頓會否捲土重來?我認為可能性不小;理由是,既然2016年大選如果不是俄羅斯干預,這總統應該是希拉里的。按此道理,2020年美國選民難道不會處於同情心理,把機會給希拉里嗎,儘管她有這樣那樣缺陷……


業餘國際問題專家


水門事件曾經導致美國總統尼克松下臺,因為水門事件的發生,某某門事件開始成為一個慣用詞彙,那麼作為這個詞彙的原型事件,水門事件到底是怎樣一個事情呢,它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以共和黨候選人的身份爭取連任,是年6月,尼克松競選團隊的首席安全顧問麥科德等5人為了獲取民主黨的競選策略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競選總部,在準備安裝竊聽器的時候被抓。此事被曝光後,尼克松深陷其中,一度被國會問詢,雖然一再表示自己對此事並不知曉,但是因為事件影響過大,所以1974年8月尼克松宣佈辭職,尼克松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因為彈劾而辭職的總統。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在案件發生之初,此案並沒有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到了1973年5月,當時尼克松已經成功連任美國總統,水門事件因為媒體的廣泛報道而被世人所熟知。而這個媒體最主要的就是《華盛頓郵報》,在1972年後半年,只有《華盛頓郵報》一家報紙在堅持報導水門事件,不過始終得不到關注,而且《華盛頓郵報》還因此與白宮之間結下了樑子。

1973年1月,因為《華盛頓郵報》獲取了更加多的諮詢,所以將水門事件的矛頭開始指向白宮,水門事件因而再度成為熱點。實際上《華盛頓郵報》的調查受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暗中支持,尼克松知悉情況後,準備利用中央情報局去阻止聯邦調查局的工作,不過期間白宮的一些錄音消息走漏,所以社會上很快就知道了尼克松準備利用總統的手段來干預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不過尼克松一直堅稱對此事毫不知情,實際上一直到今天為止,都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尼克松知道這個情況。

一個很普通的案子最終卻引發了巨大的憲政危機,這是當事方所始料不及的。水門事件以及尼克松的最終辭職促進了美國憲政體制的改革,此後總統的權力開始受到約束。


青年史學家


水門事件是發生於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競選其間,共和黨派員潛入民主黨總部竊聽機密情報的醜聞事件。“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性大廈,也是民主黨辦公的總部。

“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醜聞之一,當時乃致國際的各大報刊均以不等篇幅炒得飛飛揚揚。此後,“水門”之稱的“門”在美國總統或領導人遭於危機或有執政丒聞,均會被國際媒體冠以“門”字。其中就有“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72年的這場政治醜聞是尼克松竟選其間的非法活動而引起不小的一場風波。

回顧事件是在1972年6月17日,有5名不明身份的人潛入了水門大廈,進行竊聽活動而被捕。隨後就是對這5人進行調查,得到的結論是尼克松為了確保共和黨竟選獲勝,採取了非法的行動。這5人閃入水門僅是一系列違法事件之一。次年的3月,調查獲得了新的證據,涉及了白宮。

當然,初期被曝光的尼克松竭力掩飾,但在證據面前,尼克松不得不表明,此事件由他負責。事件涉及了尼克松國內問題的高級助理霍爾德曼、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這三位高官辭職。1974年在美國法院查明:尼克松在水門事件後的6天裡,曾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製造一次“國家安全行動”來掩飾水門的非法活動,同時不許聯邦調查局插手。法院則要求尼克松交出相關此次事件在白宮的錄音帶。同時眾議院司法委表決通過,並向眾議院遞交了三項彈劾總統的條款:指控尼克松濫用職權,阻撓司法程序,蔑視國會。

由於美國製度的議會性,尼古松被迫在1974年8月8日宣佈辭職,繼任總統福特宣佈赦免尼克松的所有責任。

美國人民對於運用美國憲法和權利制約總統的行為,無疑是成功的。

尼克松,也是美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短的一位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