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周瑜怎麼樣?

用戶382280133253518


他是周郎,他是美男子,他是上上將,他是王佐之才,他是世間成功男人的典範。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周瑜的名字出自一個非常美的成語:握瑾懷瑜。他就是一塊玉,玉樹臨風,身材高大健壯,容貌俊美。二十四歲當上中郞將,娶天姿國色的小喬為妻,吳郡的人都愛他,喚他“周郎”。他精通音律,即使是喝了很多酒之後,樂曲如有缺誤,他一定回頭看,當時有諺語說: “曲有誤,周郎顧。”唐代李端寫《聽箏》一詩還用了這個典故:“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火燒赤壁在古今戰役中是歎為觀止的,一者作戰的雙方統帥都是蓋世英雄,二者處在兵力懸殊的東吳一方居然在長江上點起一把火。東吳統帥周瑜是何等人物,竟能做出如此有如天機之事?

他是“王佐之才”,“性度恢廊”。曹軍南下,“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一封“今至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的戰書飄至孫權案前,張昭等眾大臣又力主投降,孫權之心何在何安?唯有周瑜力主一戰,並有理有據地分析政治形勢、兩軍實力和地利水土,使之心安,一句“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燃起孫權雄心壯志,堅定抗曹之心。

一個“王佐之才”僅僅“性度恢廊”是不夠的,周瑜是位“上上將”,用兵如神。巜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魯肅說過一段精闢的“將帥之道”:“這兵字大有學問,兵者有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軀之身乃可見之兵。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以為兵⋯⋯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而真正做到“萬物萬象,均可以為兵”的神人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他久居江南,熟悉長江一帶的一草一木、水域風向,甚至氣候,故能在長江天險赤壁點起一把火,燒得曹軍落花流水抱頭鼠竄,當時的戰況有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八百年後蘇軾是這樣追慕戰時的周郎: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死後,孫權曾與陸遜等人談論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陳壽在正史巜三國志》中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等詞相稱。宋徽宗時追尊周瑜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有太多的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文化故事,而周瑜卻是在英姿颯爽的輕輕年紀裡建立蓋世武功,他有點像一些美國總統,很年輕很帥氣,懷攬嬌妻,已是一國之首,這樣的男人怎不讓天下男人妒忌?所以羅貫中想,我要為天下男人出一口氣:讓周瑜因妒忌諸葛亮而死!






蕭生一介


周瑜,東漢末軍事家,兼資文武、風流倜儻、儒雅多才。赤壁之戰孫劉結盟,大敗曹操,周瑜一戰成名,他是孫吳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勳。

一、生平簡介

周瑜(175~210年),東漢末孫權部將。字公瑾,人稱周郎。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以下簡稱《三國志》)少與孫策友善,後在丹楊(今安徽宜城)起兵從孫策。建安三年(198)被任為建威中郎將。旋任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孫策死,與長史張昭同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

其年九月,曹操佔領荊州後,統帥水軍、步兵二十餘萬,沿長江東下,試圖一舉消滅東吳。周瑜和魯肅審時度勢,力排眾議,堅決主戰,指出曹操用兵有‘’四患‘’,率精兵三萬進住夏口與劉備合軍,用火攻大破曹軍於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一說今蒲圻西北赤壁山),後任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今屬湖北)。三十六歲病死。臨危時舉魯肅自代。

二、開國元勳

(1)周瑜少時與孫策交好,情同手足。21歲起隨孫策拼殺戰場,“從攻皖,復進潯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三國志》。與孫策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攻城掠地,一舉平定江東。

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得孫策所託,一心鋪佐少主孫權 。他將兵赴喪,穩定了江東局勢,確立了孫權領導地位。

(2)孫權上任初,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就是說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

周瑜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

(2)曹操看中周瑜有勇有謀 ,曾不惜挖牆腳,想據為己有,派人前來遊說,被周瑜嚴詞拒絕。

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深謀遠慮,勸阻孫權送質,為舉棋不定的孫權堅定了信念。

(3)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率孫劉聯軍,大敗曹軍,讓江東擺脫一次嚴重的危機,保全了孫吳基業。

周瑜參與指揮的赤壁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著名的經典戰例,此戰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格局。

其後周瑜又成功的攻克了戰略要地南郡。

(4)周瑜的大智謀還體現在曾策劃軟禁劉備,分散關張二將的政治權謀,“瑜上書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他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滅張魯,吞劉璋,要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家的遠見卓識之才能。

周瑜一生戎馬倥傯,驍勇善戰,為打拼江東基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如若周瑜沒過早病逝,他圖謀四川的大計很有可能實現,劉備之蜀國就不可能建立。再加上週瑜軟禁劉備的謀略能夠有效實施,東漢末年的歷史,將很可能被改寫。

(5)周瑜風流倜儻,英俊瀟灑,儒雅多才,《三國志》稱周瑜‘’有姿貌‘’,‘’通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蘇東坡這首詞,多少年來引起人們無限遐想。

小喬國色天香,是三國時期出了名的大美女,自古美女愛英雄,兩人郎才女貌,琴瑟和鳴,情深恩愛。小喬甚至隨軍東征西戰,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宏圖大志未及實現,就英年早逝。周瑜去世後,小喬為其守墓14載,似乎從這方面來說小喬確實是一個紅顏薄命、對愛情忠貞不二之烈女,然周郎雖然是‘’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但他短命早逝,拋妻棄兒,撒手人寰,亦並非是一個好丈夫?

三、天妒英才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赤壁之戰後,周瑜與程普乘勝進攻曹魏曹仁守衛的江陵,“瑜親跨馬擽,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此事大約發生在209年上半年。周瑜中箭傷,曾一度傷勢較重,但不久孫權就“拜(周)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三國志》

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三國志》載: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周瑜乃詣京見權說:‘’今曹操新敗,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我與奮威將軍孫瑜俱進共取蜀,得蜀而並張魯,留孫瑜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我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據曹操,北方可圖也。‘’孫權許之。周瑜還江陵,為行裝,在準備發兵時,而道於巴丘(今湖南嶽陽)病卒。

四、歷史評價

正史中對於 周瑜的評價甚高,多次贊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

孫權評價:“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江左人物,無人能繼”。周瑜去世,孫權痛哭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人?”孫權稱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對公卿們說:“若不是周瑜,我是不能稱帝的。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三國志》評價周瑜“性度恢廓”,心胸寬廣,豁達大度。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但周瑜並不與其計較,最後使程普折服,說:“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

劉備評價周瑜為“氣量頗大”,蔣幹評價周瑜是“雅量高致”。

文人墨客讚美之詩詞更是不可勝數,僅舉詩仙李白《詠赤壁》: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從這些溢美之詞中,不難看出周瑜是一位集才華、智慧、謀略於一身的大英雄,這才是文韜武略、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之周郎耶!


朋友們又來一把”看三國流淚,替古人擔憂”啦!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對周瑜一定不陌生,這是一位有背景、有能力、有地位、有容貌但嫉妒心極強的人物,《三國演義》為了捧諸葛孔明,而對周瑜極為不友好,我們朗朗上口的一些詞彙也來自於此書,比如“既生瑜何生亮”、“智激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等,那麼,實際上的周瑜真如《三國演義》所描述那樣嗎,正史裡記載的周瑜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講到三國正史記載,不得不提《三國志》,《三國志·周瑜傳》是已知較早記錄的周瑜事蹟的紀傳體文學著作,作者乃西晉時期的陳壽,四川南充人,《三國志》成書時間三家歸晉時間僅過5年(即公元285年),間隔時間短。同時,陳壽又是治學極為嚴謹的人,但凡不可靠的消息,一一不採用,以致《三國志》成書相對簡略。正因《三國志》的簡略,亦有南朝時期文人裴松之為本書做注,補充了大量較為可靠的材料。陳壽的《三國志》加上裴松之的注,使得此書較為豐滿。我們今天所說正史周瑜內容,均出於此二書。先將史書中有關周瑜的介紹與生平事蹟做個彙總:

周瑜,子公瑾,官宦之家。身材高大健壯,容貌俊美(長壯有姿貌、吳中呼為周郎)。與孫策關係甚好,“登堂拜母”;

  • 興平二年(195年),丹陽率兵迎策助孫策平定江東之戰,時孫策為袁術部下,周瑜伺其不才,欲曲線回江東。同年交識魯肅;
  • 建安三年(198年),與肅東歸,授建威中郎將;
  • 建安四年(199年),隨孫策要攻打荊州,升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破宛城,納小橋為妻。同年進攻尋陽、劉勳,次年討江夏,平定豫章、廬陵等郡。而後周瑜留下鎮守巴丘;
  •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託孤於周瑜。對孫權率先行君臣禮以支持孫權。並向孫權推薦魯肅;
  • 建安七年(202年),力勸孫權不要送人質給曹操;
  • 建安十一年(206年),討伐麻、保二屯。俘虜了鄧龍。向孫權推薦降將甘寧;
  • 建安十三年(208年),隨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抓獲黃祖;
  • 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劉破曹,作為孫劉聯軍前線總指揮,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復又征討曹仁,大勝。戰後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孫權未採納;
  • 建安十五年(210年),對孫權提出討伐益州的戰略—— 奪蜀(劉璋)、並張(張魯)、聯馬(馬 超),孫權許之,周瑜返回駐地江陵進行準備工作,行至巴丘,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通篇,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少年得志、平步青雲的青年將領,盡其一生輔佐孫氏家族,亦是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策平江東之戰,周瑜親率大軍迎策,給予極大支持。孫策遇襲身亡,周瑜帶兵前往奔喪,率先與孫權行君臣禮以支持孫權。赤壁之戰一片投降論調,周瑜堅持“抗戰到底”以保江東基業。南郡之戰帶傷上陣擊潰曹仁。看出劉備的威脅,上書孫權出狠招,可惜病故於回江陵的路上。如此之能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實在難以想象這樣的一位人物,居然會被人給氣死,被他氣死還差不多,至少小編極其羨慕。完全不像《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個“小心眼”的周瑜。

周瑜 三國演義劇照

周瑜能力高、背景好,而其亦有寬廣的胸襟,我們來看看史書上週瑜的性情是怎麼樣的:

  • 陳壽的三國志對其的評價是:“性度恢廓”

而同時期與周瑜接觸過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程普
  • “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蔣幹
  • “公瑾雄烈,膽略兼人”——孫權
  •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劉備

……

性情開朗、氣度寬宏,這就是史書記載的周公瑾,真實一位漂亮至極的英雄(易中天語)。

小編也選取兩首與周公瑾有關的詩作為結尾: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錯,一位喜歡歷史、酷愛三國,做點原創,分享點有感觸東西的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