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古鎮:文化旅遊古鎮的楚雄實踐

彝人古鎮:文化旅遊古鎮的楚雄實踐

彝族群眾歡度火把節

國際在線綜合報道(劉蓉娜):久負盛名的彩雲之南,素以民族風情古樸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而聞名於世。滇中腹地楚雄,是昆明至大理、麗江及四川攀枝花的必經之地。

自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以來,這個彝族人口占總人口36.2%的“中國彝鄉”,依託豐富、神秘、獨特的旅遊文化資源,打造出“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三張旅遊文化名片。如今已形成了以歷史文化、古鎮休閒、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民族文化節慶等為代表的特色旅遊產品體系,讓楚雄成為面向世界的雲南新興旅遊目的地。

而談及讓楚雄蜚聲海內外的古鎮休閒旅遊文化,就要從彝人古鎮說起。

彝人古鎮:文化旅遊古鎮的楚雄實踐

楚雄州彝人古鎮

文化賦能 古鎮新生

楚雄是昆明至大理必經之地,雖資源豐富,卻由於過去缺乏對旅遊文化的整體開發,沒有形成一個展示彝族和本土文化的重要平臺。在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資源發展楚雄,當地政府將重任託付給偉光匯通。

2005年4月,彝人古鎮應運而生,項目一期開始動工。次年7月火把節期間,古鎮正式開放運營,吸引了大量本地客商及省內周邊城市的投資者,揭開了楚雄文化旅遊發展的大幕。

彝人古鎮在建築風格上延續了原德江城的風貌,再現了南宋時期的盛世繁華。古鎮建築樣式彙集了雲、貴、川等地的彝族民居樣式,同時深入挖掘楚雄彝族文化,參照傳統彝族村落建築設計,畢摩房、蘇尼房、姑娘房等在此留存。此外,營建彝人部落特色街區,組建演出團隊,每晚演出“祭火大典”,開發酒店、客棧區,為打造一個真正的旅遊商業綜合體和旅遊集散地建立基礎。

建築是一種形式,在尋求形式即內容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文化內涵變得豐盈。於是,在彝人部落還塑起了一座畢摩石雕,彝族村落的第十三代畢摩魯成雄作為精神領袖被邀請了進來。畢摩來了,這裡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彝族村。

經過多年的運營,隨著彝人古鎮旅遊景區的不斷提升,其具有的深厚文化內涵和品質,吸引了省內外各大旅行社的目光。目前已有數千旅行社簽約彝人古鎮,把其列入滇西旅遊的楚雄遊站點。這個總投資32億元開發的以集彝族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項目,為楚雄彝族文化走出楚雄、走出雲南並讓那個世界知曉,搭建了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成功嫁接。

現如今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彝人古鎮,也是雲南省30個文化產業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彝人古鎮的遊客量從2007年的130萬躍升至2017年的1150萬人次。解決近2萬人就業和居住生活,撬動上下游產業投資約100億元,已成為依託文化旅遊拉動楚雄當地產業發展、創造居民就業的重要引擎。

彝人古鎮:文化旅遊古鎮的楚雄實踐

彝繡展示

文化立魂 運營固本

讓來到古鎮的人們領略到彝族原生態的市井文化、建築文化、村落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和祭祀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著彝家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如火般的激情,是彝人古鎮內涵的重要標識。

“開發之初就確立了傳承彝族文化遺產、本土生計與儀式生活、兼容現代文化的思路。把彝族文化作為古鎮的靈魂,從建築文化、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等各個層面都獨具彝族文化特質,圍繞這一核心展開,並且充分考慮到旅遊消費市場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變化,不斷提升迭代,增強體驗性和場景感,讓遊客在這裡可以穿越到彝族原生態的場景裡,提升人們的旅遊感受。” 偉光匯通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學偉告訴記者。

在彝人古鎮,每天晚上彝族人民會穿著盛裝,唱響彝家調,跳起左腳舞,迎接客人的到來。六祖廣場上,民間藝人噴雷火、耍火把,特技展示;葫蘆長廊裡,感受彝族月琴、三絃的旋律,聆聽彝家的情歌對唱的動聽;部落廣場中,對歌、潑喜水、背新娘等活動精彩紛呈。

每逢重大的節日,彝人古鎮便成了歡樂的海洋。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天南地北的人們聚集於此歡度火把節。傳承千年的火把節,不僅是當地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也演變成了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大舞臺。

“彝鄉戀歌”是偉光匯通打造的一項以“天天長街宴、夜夜火把節”為主題的彝族原生態歌舞伴餐類旅遊產品。通過連通的環形水上吊腳樓這一特殊用餐環境,“彝家八大碗”這一特色餐品,營造和再現了彝族人民擺設長街宴同族共聚、誠摯待客的餐飲文化。而在品嚐彝家美食之餘,中央水榭舞臺的表演更是精彩紛呈——跳菜、敬酒歌、服飾展、猜新娘互動等等,讓遊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感受原汁原味的彝族風情。

彝族刺繡圖案精美、色彩豔麗,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彝人古鎮的彝繡產品,已形成近百家的經營規模。這些旅遊商品都有濃郁民族特色,地域特點鮮明,文化內涵豐厚,深受海內外遊客喜愛。

此外,彝人古鎮配置合院區、彝人文化主體園區、酒吧街、大型餐飲區、客棧區等。商業業態豐富,商鋪、客棧、餐飲、小吃、茶吧、酒吧等商業形態應有盡有;經過集中打造,形成了酒吧街、東盟風情街、韓國風情街等幾條主題商業街區。整個古鎮全具備了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功能,充分滿足市場各類需求。

彝人古鎮不僅契合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且其背後所體現的古建新生、文化敬畏、特色旅遊景點打造等發展邏輯,為其他地區的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帶來了很多可想象的空間。

創造符合市場需求、凸顯獨特主題風情的文化古鎮,再以古鎮為載體,構建文化旅遊集散平臺,提升吸引力,進而帶動古鎮外圍的休閒度假。以偉光匯通彝人古鎮為代表的發展模式,成為了旅遊產業發展的新嘗試。

彝人古鎮:文化旅遊古鎮的楚雄實踐

古鎮街景

城市會客廳 國際交流窗

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努力打造對內對外開放的高地,吸引了更多外商來到楚雄經商投資。彝人古鎮,既是中國彝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也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之地。

古鎮裡,有一群居住了多年,專門經營珠寶、翡翠生意的緬甸商人。儘管有著黝黑的皮膚和不同於中國人的五官,這些說著一口流利雲南話的緬甸人,似乎早已融入這裡。來自緬甸的阿非在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楚雄,經營珠寶、翡翠玉器生意,現在就住在彝人古鎮社區。

“我娶了一名中國妻子,有3個孩子。我現在很少回緬甸。這裡的人互相幫助,我在這裡的生活很幸福也很穩定。”阿非的中文十分流利,他在彝人古鎮這個文化旅遊項目中,找到了商機,談起自己的生活,顯得很滿足。阿非說楚雄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讓他印象深刻,“在楚雄,各民族相處得非常和諧,也非常團結,政府很重視少數民族,也很關注像我們這樣的外來人員。”

美國人Jack Hamilton,中文名叫韓誠是古鎮裡愛唯客咖啡店的老闆。 4年前他來到楚雄,來到彝人古鎮,被古鎮的建築風格和環境深深吸引,便在此開了一家屬於他的咖啡館。 4年時間,愛唯客用一杯杯咖啡溫暖了這座古鎮,不少遊客甚至因為一杯咖啡和韓誠成了朋友。除此之外,假期很多在雲南的國外留學生也會來到店裡實習,一邊學中文,一邊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目前,古鎮裡已有數十家國外商家經營的商鋪,不僅給彝人古鎮帶來別樣的風情,同時也將彝族人的文化通過他們傳到了世界各地。以此,楚雄也逐漸成為面向世界,令人矚目的雲南新興旅遊目的地。

依託國家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戰略趨勢,偉光匯通集團正加快佈局,以彝人古鎮這一成功品牌為基點,目前已進駐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廣西等十個省市,以文化的力量改變城市風貌,以旅遊的產業能量推動城市的長期繁榮,實現城鎮的中國式轉型,讓城市更中國。

“為了提供更好的文旅休閒體驗,我們正在佈局楚雄彝風溼地文旅小鎮的建設。將依託萬畝湖山度假秘境,打造的另一張楚雄新名片。以楚雄彝族文化為核心特色,融入楚雄當地元素,帶動周邊區域綜合發展,打造集農業觀光、文化體驗、山地休閒、主題娛樂、康養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慢生活彝族風情生態文化旅遊區。未來,它將成為楚雄乃至整個滇中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美食餐飲的制高點及城市會客廳。” 偉光匯通文旅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西南區總經理趙春瓊在展望彝人古鎮發展時,如是說。(圖片提供:楚雄州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