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別讓你的焦慮逼死自己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夜讀丨別讓你的焦慮逼死自己

點擊上方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前幾天在上海見到了兩年不見的朋友莎莎,她面目妥帖溫和,目光卻更加堅毅,少了兩年前那種直勾勾的“進攻性”和慾望。

我問她,怎麼沒有一見面就對我灌雞湯打雞血了。以往你可是耳提面命要我多掙錢,嫌棄我太懶散了。

她說:“我最近的課題可是好好養身體。”

“怎麼了?”

“勞累過度唄,醫生差點下病危通知。自己在上樓的時候感覺心都要跳出來,心想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了,我需要停下來看看自己。”

之前她跟我一樣在北京發展,後來因為工作調動來到了上海,一個柔弱的小女子,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赤手空拳在上海打拼出了一套房子。

那時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又不是鹹魚,要那麼安逸幹嘛。”

她的確是個拼命三娘,兩年間在全國各地出差談合作,365天有將近150天在各地輾轉,往往還沒有在家裡待夠兩週就要收拾行李外出工作。我們常常吐槽她說可以把房間出租一半,找個女生合租還能省點房租。

莎莎就像是所有懷揣夢想的俠女,在風吹雨淋中步步前行。但也不是沒有難過的時候,她說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吃過外賣之外的食物,快速的生活節奏佔滿了她的業餘生活,下班後的8小時候變成了工作的額外空間。

我問她:“為什麼把自己逼得這麼狠呢?”

“因為我太想贏了。”她沉思了很久,說起了內心的恐懼感,“也並不是非贏不可,但覺得自己身邊的人都太優秀了,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是個loser,你別看我工資翻了幾倍,可在我爸媽看來,依舊跟別人家的孩子差了一大截距離。”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幾乎都是按照一個“別人家孩子”的模板在向前走,想要超越身邊的同齡人,渴望在各個制定規則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個遊戲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我們不知不覺都被打磨成了一種人——以“贏”為目的的人。時代的焦慮像感冒一樣傳染著每一個人。

前段時間有位公號博主猝然離世,讓人挺唏噓的。

作為一個公眾號每天發文章的博主,他應該是願意用體力的透支來換取內容的產出和實打實的利益收穫。

據朋友說,早在五月底,他已經感覺到身體很不舒服,但小夥子工作太拼,沒到萬不得已,根本不願意上醫院。這次他終於去了醫院,卻被查出患上白血病。

生命彌留之際,他心裡仍惦記著工作和朋友,喜歡的工作,熱愛的人,他都不想放棄。

只可惜,已經再沒有機會。

莎莎的心態轉變讓我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羅素,他寫過一篇文章《我為什麼而活著?》: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追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

所謂的“追求”和“渴望”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們常常說不忘初心,與“我的初心就是掙錢”並不矛盾。哪怕是“為了掙錢”,是否也有更為綿延持久的掙錢途徑,而非在某段時間內消耗心力,留一個垮掉的身體給未來呢?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所謂的“贏”,並不在於一時一刻,而是要保存足夠的體力持續下去。

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人類所能希望達到的最高極限就是自我滿足。”然而,沒有對自我的瞭解與深刻的覺知,滿足從何而來?

使出多大氣力去拼,再留存多少餘力去汲取能量,讓身體和心理時刻有盈餘,是我們需要重視的。

別讓焦慮逼死自己,相反,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焦慮,讓你的勝負欲,等待屬於你的時機。

彆著急,慢慢贏,要做很多次莊,要投擲無數次籌碼,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無法衡量自己的得失。

書籍是有限遊戲,而閱讀是無限遊戲。掙錢是有限遊戲,而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是無限遊戲。

人生或許沒什麼謎底,它啟發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答案。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主播:莊思傑

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播音員

美好歲月,我用聲音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