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前几天在上海见到了两年不见的朋友莎莎,她面目妥帖温和,目光却更加坚毅,少了两年前那种直勾勾的“进攻性”和欲望。

我问她,怎么没有一见面就对我灌鸡汤打鸡血了。以往你可是耳提面命要我多挣钱,嫌弃我太懒散了。

她说:“我最近的课题可是好好养身体。”

“怎么了?”

“劳累过度呗,医生差点下病危通知。自己在上楼的时候感觉心都要跳出来,心想着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了,我需要停下来看看自己。”

之前她跟我一样在北京发展,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上海,一个柔弱的小女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赤手空拳在上海打拼出了一套房子。

那时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又不是咸鱼,要那么安逸干嘛。”

她的确是个拼命三娘,两年间在全国各地出差谈合作,365天有将近150天在各地辗转,往往还没有在家里待够两周就要收拾行李外出工作。我们常常吐槽她说可以把房间出租一半,找个女生合租还能省点房租。

莎莎就像是所有怀揣梦想的侠女,在风吹雨淋中步步前行。但也不是没有难过的时候,她说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吃过外卖之外的食物,快速的生活节奏占满了她的业余生活,下班后的8小时候变成了工作的额外空间。

我问她:“为什么把自己逼得这么狠呢?”

“因为我太想赢了。”她沉思了很久,说起了内心的恐惧感,“也并不是非赢不可,但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太优秀了,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个loser,你别看我工资翻了几倍,可在我爸妈看来,依旧跟别人家的孩子差了一大截距离。”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几乎都是按照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模板在向前走,想要超越身边的同龄人,渴望在各个制定规则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个游戏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我们不知不觉都被打磨成了一种人——以“赢”为目的的人。时代的焦虑像感冒一样传染着每一个人。

前段时间有位公号博主猝然离世,让人挺唏嘘的。

作为一个公众号每天发文章的博主,他应该是愿意用体力的透支来换取内容的产出和实打实的利益收获。

据朋友说,早在五月底,他已经感觉到身体很不舒服,但小伙子工作太拼,没到万不得已,根本不愿意上医院。这次他终于去了医院,却被查出患上白血病。

生命弥留之际,他心里仍惦记着工作和朋友,喜欢的工作,热爱的人,他都不想放弃。

只可惜,已经再没有机会。

莎莎的心态转变让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罗素,他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所谓的“追求”和“渴望”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们常常说不忘初心,与“我的初心就是挣钱”并不矛盾。哪怕是“为了挣钱”,是否也有更为绵延持久的挣钱途径,而非在某段时间内消耗心力,留一个垮掉的身体给未来呢?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所谓的“赢”,并不在于一时一刻,而是要保存足够的体力持续下去。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人类所能希望达到的最高极限就是自我满足。”然而,没有对自我的了解与深刻的觉知,满足从何而来?

使出多大气力去拼,再留存多少余力去汲取能量,让身体和心理时刻有盈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别让焦虑逼死自己,相反,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焦虑,让你的胜负欲,等待属于你的时机。

别着急,慢慢赢,要做很多次庄,要投掷无数次筹码,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无法衡量自己的得失。

书籍是有限游戏,而阅读是无限游戏。挣钱是有限游戏,而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是无限游戏。

人生或许没什么谜底,它启发每个人找到自己的答案。

夜读丨别让你的焦虑逼死自己

主播:庄思杰

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

美好岁月,我用声音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