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秦玉龙/文

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在北方方言中,“二杆子”是指脾气火爆、莽撞、爱打架、惹是生非的人。四川方言中指不务正业,四处浪荡的无业游民,小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方言中,所谓“二杆子”或“二毬”,可解读为疯癫、鲁莽、粗俗、不讲理、蛮横、做事不计后果的人。

甘肃平凉人把“耍二毬”也叫“耍二杆子”。在平凉或陕西方言中,“二杆子”是除了“二毬”、“二百五”、“半吊子”以外,指称轻狂、弱智和盲目自大之义的另一个词,常在民间听到。如:“那家伙是个二杆子,你理他弄啥哩!”“杆子”,旧时关中、陇东一带对土匪的称呼。“二杆子”指“排行第二的杆子”,即“二当家的”,也叫“老二”。在关中或陇东方言中,“老二”、“二杆子”也代指男人的生殖器,这也许就是“二毬”之说的来历吧。

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其实,“二毬”也好,“二杆子”也罢,并不能证明咱们陇东人真得很“二”。相反,“二毬”的人除了极个别人因为禀性原因,面对一些事情时搂不住火,容易激动乃至冲动之外,绝大多数所谓的“二毬”之所以“耍二毬”,是因为遇到了不平事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又苦于找不到解决途径或缓解方式,万般无奈之下一种愤懑情绪的发泄。可以说,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二毬”的。

生活本身也就是一个多面体,人也不例外。也许,在我和你眼里的“二毬”、“二杆子”,在另外一个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攒劲人(方言:好人)。也许,你我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文化,有教养,本事大,有眼色,会干事,可在别人的眼里,说不定也被划入了“二毬”、“二杆子”行列,关键看谁对谁的眼,谁是王八,谁是绿豆?

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笔者认识的一个熟人,在坊间名气很大,人起外号“刘二毬”。与他初相识,我感觉他确实是个“二毬”,做事有些差窍,动不动就高喉咙大嗓子,指天画星星,谋着收拾这个,修理那个,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后来,随着对他了解增多,我才发现,他就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主儿。看他扑势的“争得很”(方言:很厉害),却从没见他跟人打过架。听他一天到晚嘴上说着不干不净的话,却从没见他跟人翻过脸。一次,和他关系不错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刘二毬”其实很命苦,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着三叔生活,三姨对他很不好,隔三差五打骂他,不给他饭吃,常常是饿着肚子上学。在学校,由于他学习不好,老师也把他当作“瞎学生”看待,经常用语言刺激他。上高一时,一天上课,他坐在后排突然直着嗓子喊了一声,声音凄厉如狼叫,正在讲课的老师吓得把书本都掉在了地上,便随口骂了他一句“真是个二毬”,他一怒之下打了老师一拳,导致老师鼻子流血,被学校开除了。从此,他就背上了“刘二毬”的外号,在社会上瞎晃荡,靠赌博谋生,如今快奔四的人了,还没有娶到媳妇,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大西北,有一种人叫“二杆子”

听了“刘二毬”的故事,我突然明白,他之所以“耍二毬”,并不是他真的“二毬”,而是长期被欺负、被打压、被侮辱的一种情绪化反弹,也是一种盲目自卫。错不全在他,是很多人和事造就了他这个“二毬”。俗话说得好:世上本没有坏人,所谓的坏人也只是做了错事的好人。但正因为他背上了坏人的标签,比如古代给罪犯脸上刺字,比如“牛二”、“刘二毬”的外号等等,让这些原本还一时糊涂犯错的人,在歧视的目光中彻底破罐子破摔,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