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起征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爲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最近在工薪階層中熱議的話題當屬新個稅法的出臺,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的工資除開個稅後到底還剩多少?8月31日下午,備受社會大眾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10月份正式實行正式亮相!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此次的新個稅法,主要是將原先的起徵點又由每月3500元調升至5000元,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新個稅法這一消息放出後,大家都是喜憂參半。對於低收入者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終於可以省下點稅費了。據下圖數據顯示,如月收入6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後)來看,過去市民需要每月繳稅145元,10月以後每月只需繳稅30元,改革後市民納稅額為原來的約20%,每年因此可以省下1380元。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但對於高收入者來說雖然減稅的絕對額相對高一些,但是減稅比例遠遠不及中低收入者。而且細算過後發現到手的工資還比原來減少了近600元。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用降稅後朋友圈中熱傳的一張圖片來解釋吧!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原來在個稅起徵點提高前,儘管每月需繳納個稅45元,但因社保可按最低工資標準扣除,其中企業支付670元、個人支付330元,據此計算個人實際到手工資為4625元。但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月,繳納個稅雖變為0,但因社保必須按照實際工資扣除,企業和個人每月需支付的社保費用分別提高1860元和920元,因此個人實際到手工資只有4080元,導致比個稅起徵點調整前到手的工資要少。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但據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說,這張圖裡社保費用的計算,講的是明年起社保費將由稅務部門徵收,不合規繳納的企業若改為合規繳納,社保費確實會增加。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因此若明年在實行合規繳納社保費後,工資較高的人群到手後的工資就會根據繳納的相應社保費用而有所降低。可從長期來看,合規繳納對員工來說也是一種保障,而被低繳其實是損失。畢竟社保繳納的多少與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的比例相對來說還是高一些,而且對醫療保障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但施正文教授也說了,在新個稅法中還規定多項支出可抵稅。因此如果將個稅和社保聯繫起來看,作為專項扣除項目,社保費多繳了,職工個人的個稅就能少繳。一增一減,實際並不會像微信群中流傳的那麼嚴重。

新個稅起徵點上調後工資理應看漲,為啥到手後反而變少?

總而言之,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受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群體和個人月應納稅額原先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群。而對於收入較高的群體來說,除了明年實施的合法繳納社保費對到手工資有一點影響外,總體的影響不會太大。大家也可以根據小編提供的新個稅調整比例表相對應的計算一下,看看下月起自己到手的工資到底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