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穿戴 Q2 市場報告:蘋果、小米遙遙領先,歐美市場趨於飽和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 IDC 發佈了最新的 2018 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場報告。報告上顯示,2018 年 Q2 全球可穿戴市場持續增長,產品的出貨量達到 2700 萬塊,較去年同期增長 5.5%,全球銷售總額達到 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

全球可穿戴 Q2 市场报告:苹果、小米遥遥领先,欧美市场趋于饱和

從各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情況來看,蘋果以 17% 的市場份額依舊穩坐榜首,在二季度的出貨量達到 470 萬塊,同比去年增長 38.4。憑藉新增 LTE 功能的高單價 Apple Watch 3 系列,蘋果為全球可穿戴銷售總額的增長貢獻了不少力量。

國內廠商方面,小米和華為分別位列全球第二、第四,兩者的市場佔有率和出貨量均較去年有所增長:小米當季可穿戴設備出貨總量為 420 萬塊,同比去年增長了 19.8%,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 13.3% 提升到了 15.1%;華為的出貨量為 180 萬塊,較去年同期的 80 萬塊增長 118.1,市場份額上升至 6.5%。

相比之下,在本季度分別排名全球第三、第五的 Fitbit 和 Garmin,表現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或增勢微弱。Fitbit 當季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 270 萬塊,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21.7%;Garmin 的出貨量為 150 萬塊,較去年同期增長 4.1%,但市場份額較去年下降 0.1%。

全球可穿戴 Q2 市场报告:苹果、小米遥遥领先,欧美市场趋于饱和

以上這些也從側面反映了全球各區域的市場表現。在可穿戴市場較為成熟的區域,比如北美、歐洲、日本等區域,對可穿戴產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為 6.3%。而其他的區域,包括亞太(除去日本)、中歐、東歐、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對智能可穿戴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年增長率達到了 14%,這些地區對相對平價的智能手環需求會更大些,同時對智能手錶的需求也在逐漸遞增。這也不難明白,主打低價和高性價比的小米為何能持續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

對於可穿戴成熟市場下滑的現象,IDC 認為,在趨於飽和的市場中,可穿戴產品仍然具備一定的發展空間。IDC 高級分析師 itesh Ubrani 表示,這些市場正在向更先進的可穿戴設備過渡:「上一代可穿戴設備專注於健康追蹤,而隨著技術成熟,可穿戴能承載越來越多的功能,包數字健康、醫療診斷、接受語音指令等,而其背後的供應商、開發人員、醫療機構等,都將會積極推動這一市場的增長,消費端的用戶也會希望從這些設備獲得更多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