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間 邂逅「國寶」大鯢—隴原環保世紀行系列報導(五)

康縣地處西秦嶺南麓秦巴山區,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過渡性氣候特徵,境內溝嶺縱橫,溪河遍佈,有較大河流15條,林草覆蓋率達90%以上,水質純淨,林間溼地豐富,是中華大鯢的理想棲息地和優質種源地。

9月3日,記者跟隨“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從康縣縣城出發,沿著蜿蜒崎嶇的公路行駛兩個多小時,來到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劉家壩。

康縣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江俊虎介紹說,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通過增殖放流、生態修復,自然保護區已經達到生物多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建立機構,保障保護區的完整性(小標題)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上世紀80年代,康縣野生大鯢的種群在30萬尾左右,一段時期內,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分子濫捕大鯢,給康縣大鯢種質資源造成嚴重損害,野生大鯢資源急劇減少。

2009年10月,為了有效保護大鯢及其環境資源,遏制大鯢資源進一步遭受嚴重破壞,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甘肅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247公頃。2016年5月26日,省政府對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進行了適當調整。調整後的保護區總面積5093公頃。

江俊虎說,為了切實抓好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工作,在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爭取下,2011年6月組建成立了甘肅省康縣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管理局成立以來,會同農牧、水務、林業、國土等單位業務人員,深入保護區的燕子河、秧田河、三河河等重點流域開展保護區區域範圍調查,對保護區內的水生野生動物種類、種群數量、分佈區域進行詳細的調查統計,為大鯢及其伴生魚類的保護和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開展保護區的紅線劃定工作。

建管並重,提升保護區綜合能力(小標題)

近年來,康縣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充分利用項目資金,強化基礎建設,夯實保護區發展後勁。目前,管理局利用“中衛—貴陽聯絡線”管道工程項目生態補償資金,建成康縣大鯢救護中心1處,修建大鯢科研樓1座,修建1800平方米的大鯢科技館,建成大鯢救護養殖放生場1處,在陽壩、兩河、白楊、三河等鄉鎮建成4個基層保護站,在兩河廖壩村修建1300平方米的仿生態大鯢遷轉養殖池,遷轉大鯢1200尾;依託農業部大鯢保護區建設項目,在康縣陽壩建成管護總站1處。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促使保護區的綜合功能日益顯現,然而,保護區的巡護和宣教工作,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從事巡護工作五年的張永久坦言,他們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巡山查林和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

“這裡植被茂密,巡護要步行,每天平均走三四十里路,一走就是一整天,我們揹著乾糧,肚子餓了就蹲下吃點。”張永久說。

多年來,張永久和他的同事們通過播放電視專題片、印發宣傳資料、製作宣傳牌、召開各種會議等方式,廣泛宣傳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了全縣幹部群眾熱愛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每年巡查65次160天以上。

科學定位,加強保護區監測整改(小標題)

為全面掌握大鯢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及伴生環境變化情況,保護區管理局在梅園河的老江壩、三河的席壩、店子的老龍灣、秧田河的石碑嶺等地建立監測點6個,並定期開展監測,通過水樣監測及伴生生物觀察,保護區在3年內水質沒有明顯變化。

同時,委託相關部門對保護區進行野生資源調查,通過設置樣帶法捕捉野生大鯢,測算保護區野生大鯢資源數量為4600尾,野生大鯢資源數量相比上世紀有明顯增加,保護區管理成效凸顯,增殖放流和保護措施起到積極作用。

直面問題,立行立改。大鯢管理局全面認真紮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共取締退出探礦權9家,整治礦渣堆積點1處,拆除清理生豬養殖場2家,關停整改小型水電站2家,查處違法採砂點8戶,處罰6戶,關停取締違規採砂點(場)5處。實現了保護區安全環保管理目標。

“我們還積極主動向縣政府和市、省相關部門彙報整改進展情況,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據國家生態環境部2018年5月15日發佈信息,康縣大鯢自然保護區‘瘦身’問題整改到位,已經銷號。”江俊虎說道。

創新理念,引導人工養殖健康發展(小標題)

“建立大鯢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目的是保護野生大鯢種質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康縣副縣長周成飛說。

在康縣,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使大鯢的產卵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已經達到90%以上,從而極大增加了大鯢的種群數量。

現如今,將這一科技成果大面積應用推廣是關鍵。康縣指導發展了一批養殖大戶,全縣註冊大鯢養殖公司17戶,發展養殖戶355戶,建成工廠化養殖場4個,存塘大鯢12萬尾,全縣大鯢總產值達到1.2億元。2家公司被確定為全國81家瀕危物種苗種供應單位甘肅苗種供應商。

經過不懈努力,康縣大鯢的保護和管理已步入規範化、科學化發展階段,大鯢及其伴生生物環境資源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康縣大鯢保護事業也成為全縣開發旅遊最大的吸睛亮點,並正在發揮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積極作用,為建設康縣的綠水青山和淨化長江水源作出了積極貢獻。

(羅 豔 李 董)

青山綠水間 邂逅“國寶”大鯢—隴原環保世紀行系列報道(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