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累,老師累,家長累,現在的教育怎麼了?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ZYUN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這麼多人都累的主要原因,或者是說根本原因是因為:

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家長累

尤其是從出生到上初中之前這段時間,無論是有計劃性的教育孩子還是盲目跟風的教育孩子,這個過程的本身往往是需要父母參與其中的,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又或者是金錢都需要各種付出,這必然會導致父母們感覺各種累!

說真的,如果謝謝付出之後孩子“爭氣”,那麼可能還沒有那麼多的抱怨和牢騷,但偏偏是很多人投入很多,卻沒達到預期中的效果!這裡面既有目標太高的可能,也有過於樂觀的可能,更有看不到“盡頭”的可能。

對於大眾家庭而言,讓自己孩子未來有足夠的能力抵抗住各種風險的是每位父母都會想到的,而家裡沒有金山銀山的,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成績”了!當然,等到孩子大了之後,可能還會考慮“技術”、“專業”這個問題。所以“教育”就成為了我們不得不去選擇的最佳手段。

而應試選拔的模式註定了“擇成績優者錄取”,那麼為了在這種競爭中,取得優勢,除非孩子遺傳基因強大到逆天,否則家長無論如何都是要投入的。而且隨著人人都在投入的這種大環境下,就逼得你必須更多投入才有更多的機會!起碼在心理上會有一點點優勢(或者是心理暗示)。

除此之外還有教育“減負”這個矛盾!反正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跟我的看法應該是一樣的——越減負擔越重!

老師累

總有一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明明減負了,老師反而更累了。

以回答列表裡兩位比較有代表性的回答為例:


這種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老師為什麼會覺得累!

說白了,他們不是沒腦子而且把問題極端化了!在有利於自己觀點的時候他們會以偏概全,而不利於自己觀點的時候則會選擇視而不見。

其實這些人的言行本身不就是導致教師很累的因素之一嗎?

第一個截圖用他的邏輯試圖證明人心不古了,無視政策、無視安全、無視責任、無視公平……等一系列的規則,來“綁架”教師,這不就是讓人覺得累的根源之一嗎?

第二截圖更是沒腦子的傑出代表,在他的邏輯一下教師儼然就是一個高收入而且是超高收入的群體,那麼我倒是很想問問他是不是因為自己沒能成為這高收入群體中的一員所以才變得如此這般?是不是以後會全力培養自己孩子成為一名光榮的、高收入教師?

一邊在抱怨教師不起過去的教師的同時,這些人有沒有想過,“父母”也不在是過去的“父母”了?

孩子累

能不累嗎!所有的改革、嘗試、試驗、考核、競爭……最後都是落在他們的頭上!

大人們動動嘴皮子,孩子們就能跑斷腿。

如果運氣好,家人引導的也好,早早就激發出孩子學習的沒動力,早早就讓孩子感受到學習中也能收穫到樂趣、信心,早早就培養起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們還能好過點,但是又有幾個這樣的孩子、家庭呢?

有的選誰還願意這麼做?

有的選嗎?

抱歉,我家沒有金山銀山,所以我們沒得選!我們認命了,只能繼續累下去了!

山水有相逢,咱們江湖再見!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記得小學的時候,一次作業,因為寫錯一個字,被老師罰寫100遍,通宵達旦寫作業的經歷。哪個時候只知道埋頭寫作業,至於為什麼要那麼做,卻沒有考慮太多。至於說有沒有效果,也不能說沒有,但是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我自己也不敢苟同。


所謂的學生累,是指學生需要完成太多的作業,除了平時上課之外,還有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等等;家長累,指家長不得不為了給子女準備昂貴的學習費用而奔波,如果子女不聽話的話,還需要費很多心思在子女的成長上面等等內容;老師累,可以理解為學生教育不力是老師的責任,學生成績不好,補課也不對,不補課也不對的尷尬處境。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不關係到教育,學生本人-家庭-學校三個方面都感覺到了很累。


現在想一下這一切究竟與我們的教育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當矛盾發生的時候,作為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當關繫到教育,這個問題中提到了三個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學生本人,除此之外還有教育本身和社會,以及我所沒有考慮到的其它因素。


如今,一些家庭對於兒女的教育都是出現了大問題或者自己不滿意的時候才會去管教。兒女剛會走路的時候,就把他們託付給爺爺奶奶看管,父母去外面打工,然後等兒女入學後,出現了一些問題,才開始考慮自己的孩子怎麼了,並且採用一套嚴厲的說辭,來指責兒女的不爭氣。其實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幫助他們培養好健全的人格,不會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變得孤僻或者脾氣暴躁。這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我的一個長輩,他們家有一個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在家附近工作,待孩子高考完考上大學之後,父母才選擇了去外面工作。也許你會說沒錢怎麼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問題的關鍵你有錢了是否會陪著孩子,悉心地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而這正是家庭教育,合格的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


對於學校,其實我一直有種感覺:老師的第一工作不是授課,而是溝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會引導自己的學生髮現學習的興趣,然後再是把課程內容傳授給學生。從學生時代過來,也確實遇到過在這方面做的非常不錯的老師,但是還是存在一些老師上課只是完任務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加之學生的無意識又如何能夠實現更好的教育。


對於教育本身來說,不得不說最近的改革力度確實很大,新高考模式的推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適的理念——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生採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相信隨著這種教育理念的改變,能夠對家庭及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提供跟多科學、合理的思路。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討論。














貝魚說


每個家庭,若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家長都會感覺光宗耀祖,臉上風光無限。



中國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認為念書是孩子的唯一出路,都想出人頭地,都想做人上人。

實際這種想法也沒有錯,孩子受教育才能成才,沒文化是很可怕的。社會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轉變。

已經不是以前的老思想,老觀念了,有沒有文化都不重要,只要你有體能,身體力行,餓不死就行。新時代的腳步如果跟不上,你就要被淘汰,被遺忘。

所以家長們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由其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更要好好培養。又不想多生,也不想多要,寧可培養一條龍,也不想養一幫熊。

家長的理念是:只要把孩子培養出去,花多少錢都心甘情願;老師的理念是:把學生培養出去,評職稱,能提幹,有獎金還體面,由其孩子的錢還好賺。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老師課外都在把補習班辦。家長領著孩子,又是貪黑,又是起早,邊賺錢,邊圍著課外班,來來回回的跑。

所以學生累的原因是,盼著自己有出息;家長累的原因是,盼著孩子能成才,青出於藍勝於藍;老師累的原因是,提高升學率,對自身才有利。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已經在人們腦海中形成了一種理念,這種理念永遠不會改變。


聞紅陽


我是教師,也當過行政,從教三十多年了,頗有感觸,教育的問題,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改革幾年來,評價制度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學校教師整體片面追求升學率,由此衍生出來教育的種種怪象,二是教師在校內為了職稱晉升,教學工作的壓力無形加大,在校外,急功近利思想作祟,還有工資偏低,自然想多掙點錢,因而有償補課,培訓班,興趣班應運而生,其實教師確實累得夠嗆,但無奈,三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跟風,攀比,送孩子上各種班,其實家長累了,學生也累了,學生好玩是天性,但幾乎沒時間玩了,失去自由奔放,其實是家長的過度關注與寵愛,不知不覺中摧殘了少兒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必須人性化改革,我推祟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模式


天馬行空80476


只是應為都是獨生子女,都想讓唯一一個孩子能夠在各個方面上進,也是盼著一個孩子能成才。每天留的作業為了把它做完,不僅孩子累,家長同樣在監督著孩子,也很累。過去孩子多散羊似的養,沒有對哪個孩子要求過嚴的,你看到過有家長在學生放學時去接孩子的嗎?沒有吧,這就是家長累的原因。

老師同樣也很累,現在實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進度拉平,沒有留級的,這對老師來說就很辛苦,為了第二天更好給學生講的透徹,每天備課也是很晚,所以老師也很累。

現在學習的課程照比過去深多了,過去你見過一個小學生身揹著厚厚的書包嗎?每天課餘之外還要完成老師留的,各門課程作業。小小的年紀就承受著學習的沉重壓力,你說孩子累不累呀。

所以要想跟上時代的變化,孩子要更加的努力,家長為了培養一個好孩子也要加倍的付出,老師為了祖國的未來更要嘔心瀝血的奮鬥,所以都很累。

教師節來臨之際說聲:老師辛苦了!


風吹不倒的秋草



陽陽說教


國家說減壓,可考試題又偏又難,在學校少學放學就要上補課班,託管班,說是少學其實還是用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了,國家把教育分成了校內和校外,把校內的學習時間減少,家長們就要把校外的學習時間延長,把教育交給市場用經濟去調控最後的結果是老師,家長,學生都有壓力又都很累!


曒眛


學生累是科學發達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實踐課程生活少,孩子都懶散,說的九年義務卻學校少,還是升學以分數為錄取標準,孩子競爭大,米累羅,老師累為了錢辦補習課,家長最累又要工作又要顧孩子學習與教育還要學校不管的都扔給家長管,家長心累體累,中國的教育學校少,外來讀高價書,家長能不累


SUSURE193298979


我覺得根本問題不在教育上,因為教育本來就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它是一個服務性質的行業,服務於家長,服務於社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家長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於是教育就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如果說我們的社會沒有激烈的競爭,如果我們的社會對職位的看法沒有高低貴賤,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不可逾越的階層固化......那麼我們的家長也不會那樣玩命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會,樣樣精通,樣樣第一......那麼我們的教育產業也會迎合家長的態度而做出調整,什麼補習班,什麼教育前壓都會自動較少並消亡,也就不會有什麼毛坦廠這樣的畸形存在......那麼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都不會那麼累。


說到底,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家長基於當前社會現實對於未來孩子生存環境的預判。我們這一代人,雖然生活的環境遠比我們的父輩好,但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工作要自己找,加班是常態,也沒有鐵飯碗一說,房子,車子,孩子的教育在他們那個年代都不是壓力,而現今是讓人喘不過氣的大山。然後我們會基於這樣的現狀去判斷,未來我們的孩子也許會面臨更嚴峻的生活和生存環境,為了獲得好的工作和較高的回報,他們要付出更多,要更加努力,要擊敗更多的競爭對手......也許真到了那個時候,並不是這樣,但現在的我們,誰又敢讓孩子鬆口氣呢?中國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比自己好,但是我們現在就如此不易了,又怎麼能讓孩子輕鬆呢?


貧富的差距在哪一個國家都有,職業的收入差異和社會地位差異在哪一個國家也都存在,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發達的國家,即便是很普通的藍領工人,他們活得也很有尊嚴,有能夠保障生活的收入,有規定的作息時間,有相應的福利保障,雖然依舊是社會的底層,但基本的生活沒有問題,也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但我們的社會還做不到這一點,大家對於階層的三六九等太固化,從收入,從社會地位,從價值觀導向,都避之不及。可是所謂的好的工作總是有限的,大家都去搶,競爭可想而知。社會本來就是需要分工的,而我們太不重視很多基礎的,底層的,普通的職位,這樣的價值觀和認同導向也決定了家長對於教育產出的預期,那麼教育產業的導向也自然被引導到了當前這個方向。


如果有一天,做裝配工的父母不會在做政府官員的父母面前面露敬畏和膽怯,那麼他們的孩子就可以在同一所學校快樂地成長,追逐他們各自的夢想,社會的價值觀轉變了,教育才會轉變。


愛陪娃的熊叔


在願望單一、層次不高的社會,人人可以專一,人人可以不累。在慾望多元的社會里,機會多元,平臺多元,目標多元,人人喊累。出問題的不是行業而是奉獻和索取的不對稱,人們只想滿足多元慾望卻不能做出多元的付出,所以人人喊累。只有剋制多元的慾望,盡最大努力付出才能在高一級的層次上獲得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