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傳來噩耗,初二學生被家長責罵幾句,縱身跳河自盡,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合適?

霧悟人生851


大家好,教育是百年大計,對於從事教育的人來說卻也是個難題。

現在的小孩比起過去想法多、更加敏感、脆弱,打不得,罵不得,動不動就跟你拼命,要麼就自己跳樓跳河。

細數這些被報道出來的事件,哪一件不讓人後怕,哪一件又不讓人痛心,哪一件都會引起我們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現代的孩子怎麼了?

第一,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只接受的了表揚,受不了任何的挫折和批評。從小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供奉起來的“小祖宗”,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尊重,也不知道對他人的尊重,但是卻知道拿命威脅別人。

第二,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老師和家長的高度“民主”,使得孩子們的個性過度張揚,失去約束的野馬,真得可以肆意奔騰嗎?難道不需要適當的規矩和約束,它們才能夠跑得更歡,玩得更盡興?

然而我們的教育,始終把分數放在第一位。難道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不是比分數更重的教育嗎?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足夠叛逆和自我,同時敏感又脆弱,這就需要父母要從做父母開始就要努力學習與孩子和諧相處。而且要讓他們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他們不能過於放縱。也不能把自己當作“王上”,說一不二,專制獨裁,這樣也會傷害親子關係。要努力成為他們的知己、朋友、引路人最後才是父母。

第四,作為學校老師,除了教授文化課,也要教孩子們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社會……

第五,作為社會人,我們要儘量給孩子們一些正面的影響。這個年紀的孩子愛模仿,喜好衝動,所以我們有責任傳播正能量。

第六,作為孩子,請你真愛你的生命,也懂得珍惜。畢竟未來的路是要靠自己去走的,只靠任性、意氣用事和威脅他人,是很難獲得幸福的。

我也是為人父母的人,也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希望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佐佑de媽咪


表明觀點:相較於社會發展而言,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個人看法當下教育應當注重孩子的抗壓能力培養,耐挫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否則即使步入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還是難以避免不幸的發生。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當重視起來心理方面的教育才是!

案件事實不再贅述了,事發的原因也很簡單,孩子不想吃飯,家長說了一句孩子就跳江身亡,這種事情令人匪夷所思。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孩子的未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樣我想除了孩子自身更多的還是後天的教育和培養所決定的。

當下的家庭當中,孩子都是個寶,所以家裡的溺愛也就在所難免,但是往往越是如此越容易造就脆弱的心理素質,近些年來青少年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每每查看自殺的原因就會發現根本並不是什麼大事或者過不去的坎兒,為何如此?

我想這些原因值得家長們深思,究竟你需要的是高智商的低情商的孩子,還是哪怕學習不好,但是情商很高的人?所以建議當下的家長們還是老師們都應當注重對孩子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以免這種悲劇再一次發生才是關鍵。


麋鹿說法


初二了,家長說了句“你要少吃零食多吃飯才能長身體”,孩子不樂意啦,衝出家門就跳江,救都沒救回來。看得我寒毛倒豎。

按理說都初二了,能夠辨別得了是非好壞了,父母這麼說還不是為自己好?怎麼就這麼任性,這麼衝動?動不動就拿自己的性命不當一回事?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我也有孩子,我特別害怕我的孩子有一天會變成這樣。所以我在反思: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多花精力?

還在把目光緊緊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和排名嗎?

還在關注孩子是不是吃得好,穿得暖嗎?

這些沒錯,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管理。

世界不會永遠是你好我好,不會永遠是隨著你的心意變化,更不可能永遠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我們需要給孩子做“情緒的急救員”,趁早教會孩子:當聽到不想聽的話,要去做不愛做的事,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非常必要。


小公主變形計


今天九月十日,週一,四川省天全縣禁門關橋頭,一個初二的學生就因被家長責罵幾句,便縱身跳河自盡。據報道當天吃飯時,家長看孩子不愛吃飯就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

此事一出,眾人議論紛紛,花一般的年紀這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給養他的父母帶來無盡的悲傷和痛苦,隨著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越來越多,問題學生越來越多,人們不僅要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中國的教育怎麼了,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小徐老師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生命教育的缺乏

生命教育中以尊重生命、感悟生命、悅納生命為根本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滲透對世界一切生物體生命的感受,感受生命的偉大,從而在感悟中尊重生命。更引導每個學生深入到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接納自己再到塑造自己、悅納自己,最終讓每個學生在教育中最終認識到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價值,從而珍惜生命。

中國的教育則長期以應該為目的,為了升學,學生的感知被困於題海戰術中,學生的腦力被用於研究解題方法中,即使是離塑造心靈最近的語文課也沒有時間去感受每一篇美文的深意,無法去充分體悟每篇文章作者的生活及內心世界,我們只想著如何把文章拆解,研究中考高考會出哪些題,要怎樣答才能得高分。更別說對世間萬物的認知,對生命的認知了,都是淺層的,都是中考高考的工具,而學生和老師都變成了教育的奴隸,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不好,就連老師對自己的生活都是迷茫的,虛空的,教育少了精神的追求,缺了心靈上的慰藉必然失去了教育上最重要的意義。

二、責任教育的缺失

都說現在孩子的叛逆期、青春期特別兇險,但是您可知道,古人是沒有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難道古人和今人難道不是一種人嗎?之所以產生不同的行為,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教育,二是環境。

中國傳統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責任。“治國、齊家、平天下”是每個接受教育的男兒終身必學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拋卻個人私情,擔負起社會責任來,古人只要會寫字,八九歲就可以去街市上為人寫信賺錢養家了。而十三四歲的時候成家立業的大有人在,他們在儒家思想和長輩們的教導中、在責任教育影響下的環境中早已剋制住了自己青春年少時幼稚、叛逆、任性的想法了。

我小的時候,我媽文化程度很高,深受舊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我們要求很嚴,上初中高中時的青春期也是內心極度不平衡,每天痛苦得恨不得去死的時候也有,但是強烈的責任意識,為生命負責,為家庭負責的意識,甚至將來報效祖國的意識一直不允許自己懈怠、任性。我們這也許就是教育的偉大之處。

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要孩子來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少,孩子們受不得一點苛責,他們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眼中沒有別人,而當對自己都不愛時候,生命就是毫無價值,毫無意義,他們也不會珍惜,才有一起起自殺事件頗出。

三、懲戒教育的缺失

其實大家都知道,教育僅靠說教是絕對行不通的,一種行為方式的養成、一種正確三觀的培養,“說教”和“強制性”共擔當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像交通規則,先要讓人學習《交通規則》,考試合格上路後,如果有違反交通法規的還要給予懲罰,才能有效遏制犯法,試想如果僅靠說教不會懲辦違反者,會是怎樣的局面,教育也是同理。當教育失去了懲戒權,無論在塑造心靈還是規範行為上都失去了大半的效力,而課本上教的責任也好、珍惜生命也好、尊老受幼也好,通通不能形成根植在靈魂深處的思想,於是生活中一有挫折,就會悲傷絕望,教育的效果達不到挖掘其內心的力量,必然問題學生和逃避生活,甚至自殺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多。

綜合以上三點,我想要教育孩子,特別是有效控制孩子叛逆期的任性、不理智行為,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最關鍵,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懲戒教育要從小抓起,只有讓這麼科智慧的光芒照進每個孩子的心裡,才真正讓孩子們得到心靈的安寧和快樂。也真正實現教育的真諦。然而這一切的僅靠目前的教育又是不行的,它需要全社會的支撐和共建。教育有良好的效果要有更有利於教育的環境才行。大家說對嗎?

以上觀點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則,歡迎關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就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孩子剛剛讀初二。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說不得”,那我不禁要問“為什麼說不得”?

重要原因是家長沒有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小孩的一生大概有三次叛逆期:2-3歲,7-8歲,15-16歲,每一次叛逆證明孩子在成長。舉個例子,2歲的孩子叛逆是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意識道自己獨立於父母,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當父母讓他們做什麼時,譬如吃飯,他們會說“我不吃”,讓他們睡覺,他們會說“我不睡。”……總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表明,“我就是我。”

然而,面對孩子的初始叛逆,家長的做法是“吼”或“打”,很少有耐心幫助孩子去度過叛逆期。

再舉個例子,今天上午看到懷遠縣星火小學六年級副班長因為有管背書的權力,輕鬆收取賄賂款“幾萬元”,那麼問題來了,送錢的小孩子家長寧可偷錢去送也不告訴父母,因為什麼呢?因為父母不會理解他們,他們的任何行為在父母看來都是錯的,父母也不曾幫助他們去解決過任何面對的困難,除了給錢!

初二的學生大概14、5歲,正處於叛逆期,此階段的叛逆期是對“自由”的嚮往,父母的任何管束在他們看來,不是愛,而是“監視”,在他們的內心裡,“跳下去”就自由了。


因此,每位家長都要認真思考一下,是否重視過孩子的叛逆期,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小時候,我也沒有被重視過,暴揍一頓,啥事都沒有了。”我想說,小時候,媒體還不發達,很多負面信息還不會被放大,不成熟的孩子受影響就小。

時代不同了,育兒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幸福媽媽的秘密


可憐天下父母心,教子無度枉費神!

不知何時?現在的教育方式完全變了。記得以前小時候,家長對於小孩的管教是非常嚴厲的,小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家長都是這麼威嚇孩子:“你今天不完成作業,就不準吃飯!”

那時候,讓孩子不吃飯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懲罰。現在的孩子,反過來了,為威嚇一下父母都會說:“你再讓我寫作業,我就不吃飯”。

好心的父母心疼孩子,擔心孩子身體不好,不吃飯對身體不利,於是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

四川省天全縣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學生吃飯的事,因為學生不吃飯只因說了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哪知道兒子卻跳河自殺了。



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家長對於小孩是多麼得嬌生慣養,照顧小孩是多麼得小心翼翼。越是這樣,小孩越是任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可以說父母這樣嬌慣小孩,說不得、罵不得的,像這樣的孩子,現在不出事,以後早晚也會出事。

所以父母教育小孩,一定不要嬌生慣養,而應當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開朗、懂得感恩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小孩培養成為有用之材。


法重情深


這孩子太邪性了!

只因為不願意吃飯,父母勸他以後少吃零食,可能說話語氣重了一些就跑到外面縱身跳江,結果一命不歸。這事也真是奇了,讓人不知說什麼才好。



這事誰最痛?父母。含辛茹苦養這麼大,一直視若掌上明珠,這下好,只因責怪孩子兩句,孩子跳江了,說沒就沒了,怎麼能不痛呢?恐怕哭得是肝腸寸斷啊!這事又該怪誰呢?還是父母。打小怎麼教育的孩子,是不是又寵又溺,事事處處都順著孩子,給孩子慣出一身的毛病。都上初二了,年齡也該有十三四了吧,怎麼好賴話都聽不明白呢?怎麼一點氣都不透呢?怎麼橫豎一點道理都不懂呢?這樣的孩子即使以後走向社會又能怎樣呢?連父母的一句責怪都受不了,怎麼能經受人生的種種挫折呢?



我不知道這條消息的真實性如何,總感覺這事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倘若真是這樣,就因為父母那樣的一句話就能賭氣去跳江,那這個孩子的死不大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這個孩子的父母也不必過度的悲傷。

不過,不管這個事有沒有水分,它都警示人們,對孩子不能嬌慣,那不是愛,是害,最終會害了孩子,苦了大人。這樣的教訓還少嗎?


誰憐一燈影


在家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自盡了,家長沒罪,在學校同樣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師有罪了?這叫什麼道理?


手機用戶92981468114


教師節看到這樣的消息,心情也變的很沉重。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求必應,他們怎麼會變的如此脆弱呢?動不動就採取結束生命的這種極端方式,來報復自己的親人?

我個人認為現在有時候還是需要適度的放養,不要一味的圈養。

適度的放羊,也就是適時的去放手,讓孩子親身去體會學習,生活,成長中的煩惱,壓力,挫折。 而不是家長事事代勞,有求必應。

要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不然,我們就會養出,陶瓷心,玻璃身的瓷娃娃,摸不得碰不得。

同時,不要過度的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其實,有時候過度的關注也會造成壓力。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6+1模式。六個大人,把所有的關愛都給了孩子,這種過度的關愛有時候會讓孩子窒息。為了逃避這種壓抑窒息的生活,孩子有時偶會選擇過激的行為。

最後,不要過度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連哈佛大學這所百年名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也非常關注孩子在其它方面的才能。

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全面客觀的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這種對比,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打擊。

總之,我們要給孩子提供自由的成長空間,讓她們親身去經歷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適度的給孩子施加壓力,但是壓力不能過的大,過猶不及。

家長和老師一旦發覺孩子有過激行為,應該及時疏導,防微杜漸。不然,等悲劇發生,一切都晚了。


alice69773


業已上初中,仍然理不通,父母勸吃飯,好言也不容,衝動就生怒,自盡河裡衝,結果閻王會,奈何橋上行。白髮送黑髮,演繹一場兇。

如今小皇帝,皆非省油燈,教育要跟上,不能太嬌縱,德智體美勞,一樣不可省。培養抗壓力,挫時出英雄。


溫室花再豔,難經雨與風,百折不撓者,還看雪中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