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頂科技張帆揭祕聯發科投資600倍回報真相,中國芯急需批量上市

時間:2018年8月31日

地點:廈門海滄區集微峰會

主持人:ARM中國董事長吳雄昂

嘉賓: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瑞芯微董事長勵民;匯頂董事長張帆

匯頂科技張帆揭秘聯發科投資600倍回報真相,中國芯急需批量上市

話題一:芯片公司如何發展壯大的

虞仁榮:主要是不斷的投入技術和Marketiing,聚焦細分市場。不怕做冷板凳,堅持不懈的投入,做到細分市場的龍頭。

戴偉民:芯原是在2001年,SMIC還在挖地基的時候就成立了。我們設計能力很強,有GPU,DPS等各種IP,部分IP依賴併購,也有些IP是自己開發的。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現在很難複製如此之多的IP。基於IP,我們的業務模式是設計服務以及平臺服務,可以幫助芯片設計公司提高設計能力。公司70%的收入來自國外,80%人才在國內。

勵民:我們當初是12個人通過100萬人民幣創立的。第一階段做復讀機,給步步高集團做,我們一直在向阿段學習,我們的復讀機芯片做到了全球第一;第二階段做MP3,MP4,用老戴的DSP。做到了除蘋果之外的世界第一,三星,飛利浦都用了公司的芯片;第三階段做基於Cortex-A8的方案,09年和蘋果差不多同時切入的,進而進入平板領域;第四階段16年開始做智能硬件,做手機周邊配件。這是公司的二次創業。未來希望可以真正做起來智能硬件和手機配件的AP,底層技術領域也要持續突破。

張帆:一個技術從概念要到有收益,需要5年,6年的時間。尤其是要做自我創新的時候,一個人走夜路,有的時候會心驚肉跳。因為市場和技術都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公司在研發屏下指紋芯片的時候。

未來希望整個產業鏈和投資機構一起,做長期努力。

話題二:如何看資本對半導體的推動作用?

虞仁榮:我們主要做模擬芯片,持續不斷一個個品類突破,在美國和日本持續做大量技術人員的投入。設計上的差距在拉近,但工藝上的差距還是有。資本對我們的最大作用就是併購,比如OV的併購;所以我們上市後不久,就宣佈收購全球第二大攝像頭芯片廠商OV。希望通過收購OV,使得中國在攝像頭芯片領域未來能夠有機會與索尼一較高下。沒有資本配合,做併購的工作相當困難。

戴偉民:資金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錦上添花。最近國外又有一波海歸潮,因為海外公司的併購,所以會有裁員。但是創業能成功與否有待觀察。很多創業公司也要看看到底是不是有技術實力。GPU不是幾個月就能做出來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重點,沒有保護人才就不會來,大家就不用自主創新了。

勵民:如果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我不會做半導體。談到去年瑞芯微上市被否,勵民就表示當時就遇到一個問題是,審核機構覺得瑞芯微並不需要融資。為此當然瑞芯微還特意去借了幾千萬。我們的資金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我們認為是不對的,這一輪被證監會否掉,我們在反思。1. 太保守;2. 沒有利用金融的力量。同時還要做別人看不到的領域,我對電阻電容二極管MOSFET漲價做了調研,覺得很不樂觀。所有產業,連電阻電容都是低端的,所以應該用資本做併購。目前,中國半導體最重要的還是要發展壯大,做大規模。

張帆:聯發科投資我們,上市之後的回報是600多倍。而我們當年做觸控芯片的時候,不為人知。當時有很多投資機構出價比聯發科更高,但是我們還是選擇了聯發科。有了MTK投資,才順利發展。我們需要了解投資機構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如果投資機構不瞭解半導體產業投資規律,那麼投資機構可能半年一年以後就會找我們要回報了。IC設計不是短時間能見效的,需要有一致認同的,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最近一家公司,兩年內做了三輪融資,20多位股東。但這樣,做決策效果會降低。我們企業融資要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

在美國,一個公司沒有好IP,是融不到錢的。但是中國不是這樣,即使有官司都能拿到融資,這很奇葩的,我們還是要多多尊重知識產權。

話題三:對併購如何看?

虞仁榮:併購歐洲,以色列的小公司還是有機會的;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通過引進人才團隊,不斷增多美國日本和歐洲研發團隊的人數。

只有技術齊備,才有可能衝擊世界第一的機會。如果技術不如人,客戶不會採用我們的芯片。對於我們而言,重中之重是和國外競爭對手縮短距離,成為世界老大。

戴偉民:現在併購很難了,我們收購DSP IP在12年前,收購GPU在兩年前。現在再想收,就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是靠IP起家的,當你的IP很強,你的地位就不一樣。所以我們現在一方面要依靠自己獨立開發IP,另外一方面也要和其他公司合作,比如說ARM。

IP保護很重要,沒有IP保護,我們就沒有生存空間。同時,近期AI挖掉了不少半導體的人才,但是我們現在要盯住一些不太行的AI公司,爭取把人才迴流過來。

話題四:制約公司發展的挑戰?

勵民:要審視我們的跑道,要有足夠大的跑道。公司把芯片分為兩類,一類是陽片,如AI,會引導世界變化;一類是陰片,像水流一樣,永遠在,且變化不大。此前老虞和我說過要做模擬芯片,而我只想做數字芯片,希望做到下一個高通。而現在我們的思路有調整,開始做電源,我們的快充芯片做進了步步高,這就是陰片。同時我們不同意AI是泡沫,我們最近做了不少AI方面的工作,希望可以推動AI的應用場景落地。制約我們發展的一個困難是人,之前三星要求我們30個人過去做技術支持,但是我們人不夠。第二個是過熱:我們很怕人來瘋,一旦過熱,就會有泡沫。我們很擔心光伏的事件重現。

其他就踏踏實實一步步來,考慮過多的戰略戰術沒用。

張帆:制約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要素有:一、知識產權;二、人才;三、資金。

虞仁榮:

當初錯入行,選擇了半導體,但是現在越幹越喜歡;半導體需要持續的努力。只要我不斷地投入技術,不斷的重視市場。就會發展壯大我們互聯網有和美國對標的公司,我們半導體未來肯定也有和美國對標的公司。但是需要中國廠商給我們更多的機會。

戴偉民:現在半導體發展需要整個生態軟件的配合,所以我們組織了青城山的生態論壇。我們還是需要多合作,中國有很多領域是過剩的,但是我們半導體沒有過剩。

話題五:展望未來,行業機會在哪?

勵民:我們01年開始做IC的時候,是三星幫我們設計的。十幾年之後,我們再次去三星半導體參觀,他們已經世界第一了。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一定要頂天立地。頂天是努力突破,立地是認認真真解決問題。如果政府降低一些稅,企業能搞員工宿舍,半導體的發展環境就會好很多。

張帆:汽車產業,自動駕駛都是好方向。我認為我們永遠不要擔心未來沒有機會。未來一定有千億級IC設計公司。我們要踏踏實實為產業做貢獻。保持純潔的心,產業就是美好的。

虞仁榮:我們當前有那麼多廠在建,我們後續會享受制造紅利,建廠容易填廠難,只要能幫忙填產能,就可以拿到比較便宜的價格。AI,5G是未來的機會。對半導體行業而言,會有大大發展。政府少介入一些會比較好。讓市場去管理就好。

戴偉民:AI需要有落地,我認為智慧汽車,智慧城市是突破口。

功率芯片等是陰片,但我們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吳雄昂:整個環境都是不錯的,去年ARM在中國的出貨量30億片,相當於每人兩臺多設備。未來每人有幾十個智能設備,所以未來是上萬億的市場規模。只要保持投入,就可以提升份額。

備註:文中部分內容來自於招商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