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近日有消息傳出,貓眼微影將於今年年底正式赴港上市,目前市場估值約200億元。這則消息在行業內部引發討論。有專業人士提出疑問,貓眼微影所謂的200億估值應為虛高,這其中到底存在多少水分,值得深思。

​貓眼數據曾被專資辦打臉 票房數據一改再改

近年來,貓眼一直頻頻被爆出數據醜聞。2018年春節檔中大年初一,貓眼方面宣佈中國電影單日票房突破13億,但當即被專資辦公佈的數據打臉。據我國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辦公室統計,2月16日(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為12.61億元,而非貓眼刷屏的13.19億元。被專資辦打臉以後,貓眼不得不作出回應,其回應手段就是將數據悄悄改回去。17日上午票房顯示的是13.18億元,下午則再降到了12.63億元。

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貓眼專業版對於影片的票房預測變臉速度更快,2018年2月15日,貓眼專業版對《捉妖記2》的票房預測達到42.97億元,《唐人街探案2》是25.28億元,《紅海行動》是19.55億元。到了2月18日,這三部影片的票房預測結果分別變成28.98億元、38.63億元、32.31億元。 如此“變幻莫測”的數據變化,使貓眼成為業內笑柄。

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後來的我們》首日票房破3億? 貓眼微影涉嫌票房注水

在之後的五一檔貓眼又深陷票房造假的負面輿論中,不能自拔。有貓眼微影擔任出品方的《後來的我們》,在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近3億元的票房體量。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質疑:如此高的票房成績一般在市場環境較好的暑期、國慶和春節3個檔期才會出現。作為一部中等體量的青春文藝片《後來的我們》竟能在非節假日的4月28日,一天斬獲如此高票房是不合市場規律的。

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在《後來的我們》取得高票房的同時,有大量影院經理實名爆料指出:貓眼涉嫌通過自己的平臺前期大量預購票數,炒熱預售的手段鎖定排片率,擠壓同期電影。又在電影開映之前,利用影院的退票機制大量退票,使影院備受損失,且攫取不正當排片,構成了行業的惡性競爭。有知情人更曬出《後來的我們》遭遇大範圍退票的相關截圖。

有業內人士懷疑,如此嚴重的票房造假事件的背後,平臺的介入是重要的推手,而能夠有條不紊地持續完成大規模退票操作,很可能是影片的發行方貓眼微影利用平臺之便,進行暗箱操作。

​光線財報數據“變幻莫測” 貓眼盈虧成迷?

相比於票房數據作假,貓眼平臺自身實際營收狀況則更令人擔憂。此前,光線的2017年5月發佈的《關於出售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中顯示,貓眼2016年營業收入為10.53億元,淨利潤是-5.11億元。但在同年9月,光線傳媒再次發佈的《關於參股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告》的文件中,貓眼電影2016年的虧損金額從 5.11 億元減少到 1.09 億元。

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貓眼市場估值200億?中國股民要小心了

光線傳媒這兩份關於2016年貓眼的財務數據,在短短4個月時間,在營業收入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貓眼的營收數據從虧損5.11億,到虧損1.09億,前後相差了4億元之多,改動之大令人唏噓不已。

​由此分析,貓眼希望能通過造假數據,來維持表面虛假繁榮,試圖藉此來給資本市場美好的預期,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能夠在港股順利上市後自抬身價,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但從當前平臺盈利狀況來看,貓眼雖百般遮掩,卻仍難以掩飾虧損現狀,所謂“200億”的估值看似美好,實則只是肥皂泡,完全經不起二級市場檢驗,上市即破發將成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