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家長爲孩子花式「求關注」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每逢教師節,不少學生家長都會費心考慮如何向孩子的老師表達節日問候,更有家長為給孩子“求關注”給老師送出大禮。而面對家長和學生送禮“求關注”的行為,很多老師也感到為難。在教師節,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向老師表示?

近日,青年調查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發問候信息(44.4%)、送賀卡(42.2%)和送孩子手工作品(42.2%)是受訪家長在教師節時向老師表示感恩的最常見方式。53.2%的受訪家長希望老師多關注照顧自家孩子。79.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為孩子向老師“求關注”的家長多。62.8%的受訪家長表示身邊其他家長“求關注”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困擾。61.5%的受訪家長認為家長平時應該多支持老師的工作。

調查中,學齡前兒童家長佔13.0%,小學生家長佔55.0%,初中生家長佔22.3%,高中生家長佔7.2%,大學生家長佔2.6%。來自一線城市的佔27.3%,二線城市的佔45.8%,三四線城市的佔22.5%,縣城或城鎮的佔4.2%,農村及其他佔0.8%。

發信息、送賀卡和孩子手工是家長的主要表達方式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羅芳(化名)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今年教師節,她的孩子給任課老師準備了節日賀卡。羅芳說,每年教師節都是孩子自己準備給老師的禮物,“她會畫個賀卡或者買點其他小禮物,比如盆栽、夾便籤的桌籤。無論準備什麼都是孩子的心意,我不干預”。

在天津工作的潘松(化名)說,教師節自己會給孩子的老師發節日祝福信息。“每年教師節,家委會的家長們也會在家校聯繫群裡向老師表達節日祝福”。

調查顯示,發問候信息(44.4%)、送賀卡(42.2%)和送孩子的手工作品(42.2%)是受訪家長在教師節時向老師表示感恩的最常見方式,其他還有:當面表達(25.0%)、看孩子自己意願(16.3%)和送紅包(11.2%)等。59.8%的受訪家長在教師節表達問候是因為感覺老師很辛苦,53.2%的受訪家長是希望老師多關注照顧自家孩子,36.7%的受訪家長坦言別人都這樣做,自己也跟著做。

“在教師節,家長處理與孩子老師的交往時,有不予理睬、禮貌致候、請客送禮幾種情況。‘不予理睬’的忽視行為和‘請客送禮’的功利行為都不太恰當,要提倡‘禮貌致候’的文明行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智松認為,在教師節請客送禮的行為汙染了教師節文化、俗化了教師的人格修養、敗壞了社會風氣。

62.8%受訪者表示身邊其他家長“求關注”行為給自己帶來了困擾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石凡(化名)在石家莊工作,他的孩子今年上高三。孩子上高中之前,石凡從來沒給孩子老師送過東西,平時會交錢給家長委員會作為班費,逢年過節會集體表示下心意。“孩子高一下學期時,我發現有的家長私下給老師送卡,這種現象比較普遍。”石凡說,當發現身邊不少家長會給老師送禮時,他也給老師送了一次禮。

調查顯示,79.2%的受訪家長稱平時討好老師、以求老師多關注自己孩子的家長多,其中20.4%的受訪家長直言這種情況非常多。家長“求關注”的方式有:送禮物(61.4%)、登門拜訪(42.6%)、請客(42.1%)、協助老師班級事務(34.8%)和給老師及其家人提供生活便利(28.2%)等。

重慶市民王虹(化名)認為,家長給老師送禮的做法會間接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我記得我讀書時,很多同學會攀比老師對自己的喜愛程度,如果家長對老師有所表示,老師收禮後會對孩子區別對待。有時候會讓其他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影響其學習熱情”。

對於家長“求關注”的行為,受訪家長的觀點態度不盡相同。59.6%的受訪家長覺得班裡孩子太多,不“求關注”可能老師照顧不到自家孩子;48.6%的受訪家長表示別人都這樣做,如果自己不表示,孩子會吃虧;37.7%的受訪家長覺得孩子存在不足,希望老師能多給予幫助。同時,也有不少家長並不認同這種做法,30.4%的受訪家長覺得就算不“求關注”,老師也會公平對待每個孩子;24.8%的受訪家長覺得“求關注”是對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會形成差別化對待;21.2%的受訪家長認為這樣容易引起攀比等不正之風,應該杜絕和禁止。

62.8%的受訪家長表示身邊其他家長“求關注”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困擾。

唐智松分析,家長向教師送禮為孩子“求關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師精力有限、學業競爭激烈、社會不夠公平公正以及人們害怕吃虧的心理等。“但是,如果人人都害怕吃虧而爭相送禮,最後人人都會覺得處理人際關係鬧心、安全感缺失。從淨化社會風氣的角度看,還是提倡教師節不請客送禮,這樣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61.5%受訪家長認為應該多支持老師工作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在東北某初中任教的楊蕾(化名)覺得自己帶的班學生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很融洽,“平時老師會在微信群中跟家長溝通,也會有家長私下跟老師反饋孩子的近況。但也有過家長不支持老師工作的情況,有個初一的女孩上學時化妝,我同事跟學生說這樣不好,給她卸了妝,結果家長找來,覺得傷害了孩子自尊”。

楊蕾說,自己所在的學校一直在提倡家校共建,“我們會讓家長確認孩子完成作業並簽字,但不需要家長檢查對錯。孩子的學業進步、個人成長都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石凡覺得,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理解、坦誠交流,“孩子學習上有了問題,家長要多主動一些,畢竟老師精力有限,可以電話交流,大多數老師還是很負責的。如果希望送點禮而把孩子一把推給老師,家長不聞不問,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老師?61.5%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多支持老師的工作,55.9%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理解和包容老師,47.4%的受訪家長認為需要與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近況,47.3%的受訪家長覺得應該將孩子放心交給老師,信任老師,25.5%的受訪家長表示應該配合老師,完成課後任務。

對於家長和教師的交流溝通,唐智松認為,首先雙方應該掌握多種渠道的溝通途徑,“比如定期的家長會、教師的對接家訪、微信圈、QQ群、手機短信,以及可能的日常面談等。家長們在微信裡給教師們一聲問候、一句感謝,就是極為合適的禮物。”

其次,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溝通中,責任心、信任感和彼此理解尊重是最為基本的。“尤其是那些‘強勢’的家長,與教師交流時要摒棄暴力、戾氣的言行,相信教師,把孩子放心交給教師。有了這個基礎,即使不請客送禮,教師也有職業道德規範其行為,會對孩子負責。”唐智松說。

此外,唐智松指出,要讓教師獲得體面的經濟和社會待遇,奠定其職業自信心,讓教師有自主的教育及教學權利,奠定其職業尊嚴感,讓教師獲得正常職業發展,奠定其職業成就感。

教师节家长为孩子花式“求关注”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